4 中國四大發明之四——活字印刷術(2 / 2)

關於畢昇的籍貫,沈括也沒有交代,我們隻知道畢昇死後,他製做的泥活字為沈括的侄子所收藏。沈括是杭州人,畢昇可能也是杭州人。杭州是當時雕版印刷較為發達的地區,活字版在這裏發明,也是符合曆史規律的。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為我國文化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據傳,畢昇後人因用活字膠泥偽造錢幣被朝廷發現,株連九族,僥幸逃脫之族人遂改姓田、萬。如今當地雖有地名叫畢家鋪,但田、萬姓多,畢姓無。

1990年畢昇墓碑在英山草盤地五桂村畢家坳發現,墓地西3公裏處為畢家鋪,南1公裏處的肖家大屋傳為畢宰相府,東15公裏處有宰相畢翰儒墓。經中國印刷技術協會、中國印刷博物館籌委會、湖北省文管會等單位委托中國曆史博物館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史樹青等28名專家學者鑒定,確認無疑。

西方的約翰內斯·穀登堡亦於多年後發明活字印刷,但其影響在歐洲更為深遠。

相關鏈接

畢昇活字印刷的故事

早先印書,都是把書刻在整塊整塊的木板上印。聽說師兄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幾十倍,師弟們紛紛向他取經。

畢昇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發明介紹給師弟們。

他先將細膩的膠泥製成小型方塊,一個個刻上凸麵反手字,用火燒硬,按照韻母分別放在木格子裏。然後在一塊鐵板上鋪上粘合劑(鬆香、蠟和紙灰),按照字句段落將一個個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圍上鐵框,用火加熱。待粘合劑稍微冷卻時,用平板把版麵壓平,完全冷卻後就可以印了。印完後,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劑熔化,拆下一個個活字,留著下次排版再用。

師弟們禁不住嘖嘖讚歎。一位小師弟說:“《大藏經》5000多卷,雕了13萬塊木板,一間屋子都裝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師兄的辦法,幾個月就能完成。師兄,你是怎麼想出這麼巧妙的辦法的?”

“是我的兩個兒子教我的!”畢昇說。

“你兒子?怎麼可能呢?他們隻會過家家。”

“你說對了!就靠這‘過家家’。”畢昇笑著說,“去年清明前,我帶著妻兒回鄉祭祖。有一天,兩個兒子玩過家家,用泥做成了鍋、碗、桌、椅、豬、人,隨心所欲地排來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當時我就想,我何不也來玩過家家:用泥刻成單字印章,不就可以隨意排列,排成文章嗎?哈哈!這不是兒子教我的嗎?”

師兄弟們聽了,也哈哈大笑起來。

“但是這過家家,誰家孩子都玩過,師兄們都看過,為什麼偏偏隻有你發明了活字印刷呢?”還是那位小師弟問道。

一會兒,師傅開了口:“在你們師兄弟中,畢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師兄弟們茅塞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