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治世之能臣 搗蛋鬼(1 / 1)

公元155年,曹操出生於東漢帝國譙縣(今安徽亳州)的一個士大夫家庭,父親曹嵩因喜得一子而興高采烈地祭祀祖先。

曹家的祖先不姓曹,而姓夏侯。曹嵩年輕時在中央朝廷做官,做得很辛苦,於是認了大太監曹騰為幹爹,作為自己的靠山,所以就姓了曹。在特別重視祖宗名譽的中國古代,曹嵩這種行為可謂忘祖,所以每當他祭祖時,曹家祖先的牌位總會抖個不停。

但這次祭祖,祖先的牌位像死了一樣,紋絲不動。曹嵩大為興奮,認為這是好兆頭,也許這個小家夥將來能給祖先帶來莫大榮耀,而讓祖先忘記自己改姓的醜行。

曹操稍懂事後,曹嵩漸漸對他感到失望。因為這個孩子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沒有特殊的地方。更讓曹嵩感到痛苦的是,漸漸長大的曹操不愛談經說道,也不遵循禮法,最喜好的是飛鷹走狗、圍獵比武。按當時士大夫的價值觀來評價,曹操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浪蕩子,非君子也。

曹嵩每次看到曹操遊蕩無度時,就會想起當初祭祀祖先時的情景。他產生一種隱隱的感覺:祖先的牌位陷入死寂,不是為曹操能光大門楣感到欣慰,而是恐懼,恐懼曹操會毀了家族。

曹操步入青少年後,外形上雖然是個小胖墩,可內心卻智勇機警,特別善於權詐應變。

他後來的對手袁紹就領教過。袁、曹二人常常在一起玩耍,人在少年時,對是非善惡的理解是非理性的,成年人認為是錯的事情,他們隻是覺得好玩。所以他們經常做些在大人眼中特別出格的事。

某次,曹操和袁紹跑到一戶大戶人家家裏偷東西,結果被人發現。兩人撒丫子拚命跑,忽然袁紹掉進一深坑,怎麼也爬不出來。

眼看失主就要追蹤到這裏,袁紹急得臉都變形了,在坑裏如掉進陷阱的老鼠。

曹操伸手拉他,卻死活拉不上來。曹操靈機一動,對袁紹說:“兄弟,對不住了。”

袁紹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聽到曹操扯起公鴨嗓子高喊道:“小偷在這裏,快來捉他啊!”

說完,曹操轉身就跑。

袁紹氣得七竅生煙,想不到曹操這麼不靠譜。他又急又怒,使出渾身的氣力,猛然向上一跳。讓他驚喜的是,半個身子竟然躥出了坑外,他又用兩個胳膊撐住地麵,居然快速地爬了出來。一爬出來,他就朝著曹操逃跑的方向追了過去。

最後,兩人全身而退。

袁紹追上曹操後,揪住他的衣服要揍他。

曹操說:“我救了你,你怎麼反而要揍我?”

袁紹說:“你差點害死我!”

曹操說:“如果我不那樣喊,你哪裏來的力氣從坑裏爬出來?”

袁紹恍然大悟。但他悟到的是,曹操這個人固然有智慧,可也很危險。後來,袁紹有意疏遠曹操,兩人的關係漸漸就淡了。

其實可以這樣說,年輕時的曹操,沒有真心朋友。因為誰都不敢保證,他的權詐應變會用到什麼地方。用他叔叔的話說就是:阿瞞(曹操小名)這孩子行為古怪,難以捉摸,同時放蕩不羈,以後一定是個禍害。

曹操的叔叔又是個話癆,每次見到哥哥曹嵩,都要數落曹操。曹嵩聽完弟弟的話後,隨手拎起棒子,追著曹操揍。

被老爹揍的次數多了,曹操決心給叔叔一點教訓,讓他永遠閉嘴。某天,他在大街上閑逛,恰好他叔叔迎麵走來。曹操看見叔叔就直挺挺摔倒在地上,然後口吐白沫(天知道他的白沫是從哪裏來的),嘴歪眼斜,渾身像被電了一樣扭動。

他叔叔慌張地把他扶起,問情況。

曹操口齒不清地說:“我、我中惡風啦。”

他叔叔沒有足夠的智慧判斷這情形,急忙跑去找老哥曹嵩。曹嵩慌慌張張地趕到現場,發現曹操正在逗弄街上的美少女,活蹦亂跳,和往常沒兩樣。

曹嵩很納悶,問曹操:“你叔叔說你中惡風了,怎麼回事?”

曹操故作驚訝道:“啊,叔叔怎麼能如此詛咒侄子?”

曹嵩仔細觀察曹操,發現真沒有任何異樣,心裏就對老弟嘀咕開來。曹操趁勢說道:“叔叔如此詛咒我,也不怨他。可能是我平時對叔叔孝敬不夠,他不喜歡我,有時候難免會在您麵前說我的壞話,我受點委屈沒什麼的。”

曹嵩“哎呀”一聲,這一聲是父親對兒子懂事的激動感慨,也是對他弟弟的憤怒。

自此,曹嵩再也不相信老弟數落曹操的話了。他老弟還覺得莫名其妙,曹操在背地裏卻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