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僅在背地裏偷著樂,其實他的很多事都是在背地裏進行的。表麵上,他古靈精怪、放蕩不羈,但在無人處,他學習起來卻嚴肅穩重,一絲不苟,在這方麵所具有的意誌力連他自己都感到驚訝。

他偷偷摸摸地學習百家思想,學得如癡如醉,而且他不是死學,他能從儒家思想一本正經的外表下,看到破綻和荒誕之處。這些深厚的知識和思想積累,以及對思想的懷疑和叛逆,為他後來能迅速成為領袖人物而不是書呆子埋下了伏筆。同時,他也學習兵法和搏擊術,對《孫子兵法》尤其癡迷,為其做了不少注釋,這也為他後來用兵如神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個人少年時代種下什麼,將來就有可能結出什麼,這就是曹操少年時代給我們的啟示。

曹操的性格豪邁不羈,不拘一格,所以他絕對不會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書本上。他更關注的是書本之外的真正的知識。真正聰明的人,都是向內運籌,向外看世界,二者缺一不可。

當時的東漢帝國已經進入了迅速衰敗時期。宦官把持政權始終是東漢中後期的政治底色,特別是劉宏(漢靈帝)上任後,他把十個太監塞進自己的秘書處,這十個太監被稱為“十常侍”,並且將他們同時封侯。劉宏經常指著十常侍的帶頭大哥張讓說:“這就是我的第二個爹啊。”又指著十常侍的其他九人說:“這就是我的同胞兄弟啊。”

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如此得劉宏的信任,自然大權在握。人一有權就會貪贓枉法,驕橫跋扈。整個東漢帝國被這十個人搞得烏煙瘴氣,民怨沸騰。

曹操對老爹說:“難道就沒有人治治這十個閹人嗎?”

他老爹怒了:“少放屁,什麼閹人,你爺爺(曹騰)也是閹人!”

曹操閉了口。

曹嵩歎氣說:“這屆太監不行啊,你爺爺那時,太監個個都是好人。這十個敗類,真是給太監行業丟臉。不是沒有人想治他們,可能治他們的人現在要麼在監獄,要麼就在地獄。皇上信任他們,誰都扳不倒啊!”

曹操聽了老爹這番話,心裏打定了主意。他認為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他曹操就是個有心人,擒賊先擒王,如果能幹掉張讓,那對其他九個閹人就是晴天霹靂,他們必有所收斂。

所以,他下決心要刺殺張讓。

從那天開始,他總去張讓家周圍轉悠,查探地形,計算守衛換崗時間,尋找潛入的機會和地點,又認真琢磨撤退路線。

在經過半個月的探查後,大俠曹操出手了。

那天晚上,月黑風高,正是刺殺的好時機。曹操在張讓府外暗暗觀察著,趁衛兵輪崗時,偷偷從小門潛入,摸索了半天,終於摸到了張讓的臥室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