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年,30歲的曹操到濟南做封國宰相。這個職務相當於中央朝廷的太守,在封國內,權力很大,幾乎是封國的一把手。屬濟南相管轄的有十個縣,曹操一上任就發現這些縣令全是些魚肉百姓的混賬,從前的濟南相不敢管,因為這些人都和中央朝廷的太監有關係。
曹操可不管這個,上任第二天,他就開始做深入調查,十天後,他就把縣令免了八九個。這種雷霆手腕,把當地的縣令們嚇住了。新上任的縣令戰戰兢兢,從前做官是神仙,現在做官卻成了高危行業。
這是曹操的第一步——整頓官場。第二步,就是整頓民間風氣。濟南地區,迷信盛行,幾乎每一公裏就有個祠堂,祠堂裏供奉的都是曆史人物。本來這是件好事,當人們緬懷偉大曆史人物時,心有觸動,就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意效仿英雄人物。可是,當地政府認為這是發財的好機會,就搞各種祭祀大會,招引人來捐錢捐物,而這些錢物最後都落入了官員的口袋。他們大魚大肉,老百姓卻省吃儉用,甚至餓著肚子供奉他們。
曹操下令:除了家中供奉祖宗的祠堂外,其他祠堂全部拆除,以後也不許搞祭祀大會。
那些從前靠搞祭祀大會騙取錢財的官員如喪考妣,他們紛紛通過中央的關係,控告曹操亂來。
中央朝廷對曹操進行申斥,認為他擾亂百姓的文化生活。曹操不管不顧,你越是申斥我,我越是來勁。
按照當時官場人的看法,曹操這種愣頭青,在官場上連一天都活不下來,可曹操這麼些年來,始終在官場上幹著自己喜歡的事,沒有人能奈何得了他。
一方麵,恐怕是他老爹曹嵩的關係;另一方麵,曹操和許多人不同,他不計名利,不顧後果,我行我素,隻被心中的良知所牽引。人一旦不計較利害得失,這個人就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
對待英雄人物,那些卑汙人物不能理解,總會把他看成瘋子,而對待瘋子,其實你真沒有什麼其他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給他換地方。
公元187年,曹操在濟南相這個職位上已工作了三年,任期已滿,中央朝廷把他調任東郡太守。這也是個不錯的職位,但曹操明白,如今是天下烏鴉一般黑,到處都和濟南一樣。
在濟南相任上的三年時間裏,他終於搞明白了一條真理:不但皇帝劉宏是爛泥,就是這個帝國也已經陷入了爛泥中。人一旦陷入爛泥坑,想要出來,那比登天還難。
他一想到這裏,痛快地拒絕了中央朝廷的調令,回老家譙縣修身養性去了。
在老家不到兩年的時間裏,曹操幹了好幾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和老婆卞氏生了個孩子叫曹丕。第二件大事就是築室隱居,精研學問,繼續為《孫子兵法》作注。第三件大事尤其重大,他拒絕了參加一場政治動亂。
曹操在老家的這段時期,黃巾軍殘餘力量正在死灰複燃,中央朝廷已無力再派出中央軍去剿滅,隻能命令地方行政長官在管轄區內對付黃巾軍。於是,地方行政長官開始掌管軍事力量,並且逐漸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