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出茅廬(1 / 3)

《三國誌》reference_book_ids\":[6883409163003628557,7267090248675363851]}]},\"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二章 初出茅廬

1.告別快樂的單身生活

建安二年(公元197)之後,原本是一片樂土的南陽地區,漸漸被大梟雄曹操的馬蹄踏得七零八落。曹操與張繡的戰爭如火如荼,狼煙四起,生靈再遭塗炭。司馬徽和他的弟子們、諸葛亮和他的朋友們,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人生。

司馬徽遁入深山,石韜、孟建、劉廙等人往北走,諸葛亮、龐統、尹默等寧可死,也不願投奔曹操,更不願效忠於荊州牧劉表。這麼一個窩囊貨,早晚會成了他人的獵物。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他們學起西周的薑子牙,就像抱窩孵化小雞的老母雞,一動不動地耐心等待著。等待著有朝一日,心目中的周文王能夠忽然從天而降,把他們挖走,去共創一番轟轟烈烈的偉大事業。一年、兩年,甚至像薑子牙那樣等到兩鬢蒼白,長須飄胸,他們也願意。

就像諸葛亮在《鳳翔軒》中所寫的那樣:“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

等待是最痛苦的。幾年之間,諸葛亮也由一個懵懵懂懂、渾渾噩噩的小夥子,轉眼間就成了一個朝氣蓬勃、奮發向上、年輕有為的青年俊才。諸葛亮的兩個姐姐,早已過了待字閨中的年齡。伊人已作他人婦,諸葛大姐嫁給了荊襄望族子弟蒯祺。蒯祺及其哥哥蒯良、蒯越可是荊州響當當的人物。蒯良、蒯越都是荊州牧劉表帳下的紅人,蒯良是主簿(秘書),蒯越是章陵太守。劉表單騎入荊州時,就是在蒯良兩兄弟以及襄陽蔡瑁的輔佐下,平定叛亂,才成為荊襄的主宰。諸葛二姐則嫁給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

兩個姐姐相繼出嫁了,對諸葛亮來說,無異於甩了兩個大包袱。但是諸葛亮很快又背上了一個大包袱,自己也告別了單身,成了襄陽沔南名士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妻子黃氏(傳說名字叫作黃月英,但那僅僅是傳說而已)可是百裏一見的大醜女,滿頭棕黃色的頭發,膚色黝黑發亮。乍一瞧,還以為是尼格羅人種。左鄰右舍見了無不搖頭連連歎息,甚至暗下捂住嘴巴嗤嗤發笑,靚仔諸葛郎配上黃臉婆,簡直就是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於是一條告誡年輕後生的諺語不脛而走,廣為流傳,“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諸葛亮卻敝帚自珍,如獲至寶,敬慕之情,遠勝過忽地從天降落一個仙女般的嬌娘。在諸葛亮看來,娶老婆就是娶未來。把黃氏帶回家,等同於把一個無限美好的未來帶進家門。

諸葛亮目光遠大,理想宏偉,管仲與樂毅就是他的楷模與最高理想。盡管滿腹經綸,有天地鬼神之才,可是諸葛亮地位卑微,僅僅是荊州的一個外來移民,能不能拿到荊州的綠卡也成問題,更遑論躍升為軍事統帥,馳騁天下。幸運的是,在教父司馬徽的精心包裝、廣為宣傳之下,諸葛亮聲名鵲起。這不,連襄陽沔南名士黃承彥也騎著驢,晃悠悠地走到諸葛亮草廬前,放低身價,主動找上門為自己的閨女求親。

這個黃承彥的背景非同一般,他可是荊襄第一豪門蔡諷的女婿。在荊州大地,蔡諷可是如雷貫耳,大名鼎鼎,不壓死人也會嚇死人。

在那個縱橫捭闔、謀略至上的年代,婚姻有時候成了合縱連橫、籠絡人心的最有效工具。東漢第一位在野的三公、曾經是大牛人董卓、孫堅、陶謙的頂頭上司——太尉張溫是蔡諷的姐夫,荊州牧劉表是蔡諷的二女婿,而在幕後操控著劉表的軍師蔡瑁就是蔡諷的兒子。另外,蔡諷的侄兒蔡琰是巴郡太守,蔡瓚是郿相。簡單一句話,全荊襄的真正主宰者不是劉表,而是蔡氏。所以在荊州,隻要跟蔡氏攀上關係的,哪怕是細微如藕絲一般的關係,也足以讓你身價翻倍。

這其中的利害關係諸葛亮一清二楚。所以黃承彥一提親,諸葛亮心上便有幾分中意了。再說諸葛亮早就聞得那黃承彥的閨女可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大才女,除了外表不可人之外,不但飽讀詩書,而且心靈手巧,工於發明,尤其精通器械製作,也算得上匹世罕見的奇才。如果在今日,僅僅專利費一項就足以讓她成了億萬富婆。若能與這樣的奇女子結為連理,除了視覺上要忍受疲勞之外,簡直就是無本萬利,占盡人間便宜。所以諸葛亮毫不思索,沒等黃承彥把話說完,便扭扭捏捏地輕叫一聲,嶽父大人!於是諸葛亮就這樣順利地告別了快樂的單身漢生活!

成家之後就要立業,小兩口總不能老是蝸居在草廬裏。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四處遊蕩,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要想有車有房子,你得必須用自己的雙手去奮鬥,才能夠活得像爺們。

這時候諸葛亮收到了哥哥諸葛瑾從東吳來的家書,說諸葛亮等姐弟南下後不久,家園徹底被戰火毀壞了,再也活不下去了,於是他帶上母親南下東吳尋找活路了。建安五年(公元200)來到東吳之後,恰逢江東小霸王孫策被刺客所暗殺,繼位的是弟弟孫權。孫權的姐夫弘谘與諸葛瑾一見如故,向孫權推薦,如今跟一位叫魯肅的臨淮人同在東吳供職。諸葛瑾無比熱忱地招手,孔明老弟,快來江東吧!不但能混口飯吃,一家人還可以團聚,其樂融融也!

諸葛亮感慨不已,親兄弟一別快十年了,如今哥哥事業有成,自己還在人生路上迷茫著。諸葛亮非常想念繼母與哥哥,一時衝動,還真想投奔江東。但是他忍住了,去了東吳,豈不成了寄人籬下?況且孫權比自己還小一歲,做自己的小弟還差不多。嘴上沒毛,辦事不牢,不知道孫權能有多大的出息?

諸葛亮聽說老丈人的內兄蔡瑁在荊州可是個叱吒風雲的大人物,何不求他在劉表跟前說句話,隨便做一個官算了,然後再徐徐圖之?於是他去見司馬徽。這時候司馬徽簡直成了一個泥腿子莊稼漢,在自家的菜園子裏正埋頭幹活呢。

司馬徽很清楚諸葛亮的意思,他告訴諸葛亮,為什麼我整天裝瘋賣傻,被人稱作好好先生?劉表兒子劉琮都快要把那個木門踏爛了,為什麼我寧願在這裏鋤草刨土?就是想好好地活下去,不想糊裏糊塗地死在劉表的手下。你可是一條臥龍,隻要耐心等待,早晚就會有一個英主找上門來,讓你暢快淋漓地舞動乾坤,盡顯英雄本色。

2.劉皇叔流浪記

大教父司馬徽所說的一代英主很快就來到了荊州。

建安六年(公元201)九月的一天,有三個疲憊不堪的北方人風塵仆仆地抵達了襄陽城外。其中一個耳朵奇長,幾乎要垂到肩膀上;另一個是彪形大漢,就像一棵高大挺拔的鬆樹,拔地倚天;最後一個眉清目秀,文質彬彬,舉止優雅。他們衣裳破敗,如同在泥巴裏打過滾。

這三人一到,荊州的官員立即就緊張得透不過氣來。因為他們雖然衣衫襤褸,卻不是乞丐,更像是強盜,不是來討飯吃,而是來搶飯吃。這三個人是誰,為什麼一來就引起人們的極大恐慌呢?

隻要看一看那個大耳朵的獨特生理標誌,想都不用想,他就是傳說中的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當今皇帝漢獻帝的叔叔——劉備。這個劉備可是世上的第一等好人,胸懷博大,樂善好施,受到無數人的愛戴,具有極大的感召力。在擔任平原國相時,甚至連心狠手辣的殺手也不忍心加害。劉備所過之處,猶如刮起一陣旋風,傾倒了數不清的粉絲。其中有兩個人更是死心塌地、誓死相隨。這兩個人就是幽州涿郡土紳張飛、河東郡解縣亡命之徒關羽。劉、關、張三人初一見麵就黏在一起,一分開便覺得天塌地陷。在飄搖亂世,劉備三人就像生命力旺盛的蒲公英,隨風飛到哪裏,就在哪裏落地生根。

論起劉備的經曆,隻能用顛沛流離四個字來形容。

劉備的發跡起家是從鎮壓黃巾起義開始的,最初隻是安喜縣尉(公安局局長)。劉備雄心勃勃,小孩子時就夢想坐上皇帝的羽葆蓋車。做一個低微的縣尉,對劉備來說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可是不久劉備甚至連小小的縣尉也做不成了,朝廷下令,凡是因軍功提拔上來的都麵臨著下崗的危險。幻想破滅了,變成失望,失望到極點了,就是絕望。於是劉備破罐子破摔,把前來炒他魷魚的涿郡督郵(地方特派員)五花大綁,狂揍一頓以泄恨,然後棄官而逃,扯上關、張兩兄弟成了暴走一族。

棄官之後,功勞簿上的積分清空為零,一切隻得從頭開始。劉備南逃不久,就遇到大將軍何進派往南方招兵買馬的毌丘毅,劉備中途插隊,在下邳擊退黃巾餘黨,被提拔為下密縣丞(副縣長)。沒做幾天縣丞,劉備在這個偏僻的小縣城又待不下去,二度棄官暴走。大概是朝廷看透了劉備的心思,把他調到大縣城高唐去做官,先是縣尉,然後是縣令,劉備總算當上了一個百裏侯。可惜沒過多久,劉備又暴走了。這回並非嫌棄官職小,而是縣城被黃巾餘黨攻破了,劉備被趕出了高唐。

幾經挫折,讓劉備意識到單幹是沒有前途的,弱者隻有依附強者才能夠生存下來。於是劉備北奔幽州,投靠公孫瓚。公孫瓚那時正跟冀州的大軍閥袁紹拚得很凶,一瞧劉備三人的模樣,相貌堂堂,有一定的利用價值。於是讓劉備做了一個別部司馬,率領一支千餘人的隊伍,讓他與青州刺史田楷南下去對付袁紹。

打袁紹簡直就是以卵擊石,但要是打了敗仗,那劉備就真的走投無路了。劉備硬著頭皮,想不到竟然接連取得了幾個小勝利,官也越做越大,從平原縣令一直做到平原國的國相,總算混出點模樣出來。

再之後,曹操的老爹曹嵩在泰山死於非命,傳聞凶手是徐州牧陶謙的部下張闓。曹操完全失去了理性,不分青紅皂白,一口咬定陶謙是曹嵩血案的背後主謀,從兗州一路瘋狂殺向徐州。

這件事是東漢末年最為重要的曆史事件之一。它導致了兩個後果,一是諸葛亮南下。曹操南攻陶謙,取道山東,東海、琅琊等地慘遭荼毒。無數的田園村莊被毀壞,人們隻得背井離鄉,流徙他鄉。諸葛亮正是在這時候跟著叔叔諸葛玄逃到豫章的。二是劉備占據徐州。曹操的攻勢實在太猛烈了,殺得陶謙毫無招架之力,隻好向青州的田楷和劉備求救。仗義疏才、急人所難,一直是劉備的處世準則。劉備連眼皮都不眨一下,就風風火火地慨然南赴。跟曹操交手,劉備這才真正嚐到了慘敗的滋味。

曹操青州兵的超強戰鬥力打得劉備幾乎喘不過氣來。正當劉備哀聲連連、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三國第一猛男呂布乘虛在曹操背後捅了一刀,端了曹操的老巢兗州。曹操不得不回頭找呂布算賬。於是劉備得救了,徐州也得救了。陶謙被劉備的義舉感動得淚流滿麵,於是在臨終之前把徐州牧的大印塞到劉備手中。

劉備滿臉的哀戚之下,心中卻是一片狂喜,終於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了!可惜劉備高興得太早了,沒等屁股坐穩,被曹操打殘的呂布就狼狽不堪地跑來投靠了。

劉備心中一片糾結,要不要收容呂布?呂布雖勇猛似虎,卻心如蛇蠍。收容呂布,等同於引狼入室,開門揖盜。不收容呂布,在道義上又說不過去。要不是呂布包抄曹操的後院,恐怕這時候自己早成了曹操的階下囚。再說如果不收留呂布,豈不被天下人恥笑自己心胸狹窄?

經過幾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劉備終於收容了呂布,讓他駐守在徐州西邊的小沛。一則顯示出自己的寬宏大量,二則讓呂布把守徐州的西大門,擋住曹操,豈不是兩全其美?

可是劉備很快就發現自己打錯了如意算盤。呂布沒等站穩腳跟,就惡狠狠地揮舞著手中的長矛,把劉備毫不留情地攆出徐州,反客為主,雀占鳩巢。

辛辛苦苦掙來的第一塊地盤就這麼輕而易舉地淪陷了!劉備一把鼻涕一把淚,跟著關、張兩個難兄難弟,卷起鋪蓋,灰溜溜地逃離徐州。血淋淋的教訓告訴劉備,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道,要是你的胳膊不粗,腰杆子不硬,別說給你一個大地盤,就是一座小屋,也是住得心驚膽戰。回頭望了望飄揚在徐州城頭上的“呂”字大旗,劉備心中恨恨地叫道,我還會回來的!

於是劉備頭也不回地直奔許都而去,在那裏,曹操挾持了漢獻帝,作威作福,號令天下。劉備深知曹操的稟性,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呂布,你死定了!

建安三年(公元198),劉備聯合曹操,如疾風驟雨般地殺回徐州。呂布魂斷下邳白門樓,劉備報了奪城之仇,總算泄了心頭大恨。可是待在許都,劉備也是整天提心吊膽。曹操的可怕,遠甚於呂布千萬倍。至高無上的漢獻帝被軟禁起來了,連這樣大逆不道的事都做得出,曹操還有什麼事不敢做的?

更讓劉備心煩的是,連囚徒也不如的漢獻帝總是兩眼淚汪汪地輕聲喚著,皇叔!皇叔!要劉備幫他幹掉曹操,為國鋤奸!嚇得劉備渾身發抖,那簡直就是往他的脖子套繩圈啊!

但是更嚇人的還在後頭。在一次煮酒論英雄的時候,曹操語帶玄機地告訴劉備,在他心目中,能夠稱得上英雄的隻有劉備和曹操自己了,至於那個死對頭袁紹,連一頭狗熊也不如!

就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劉備嚇破了膽,連筷子也拿不住,劈啪落地。

戰爭永遠就是那麼殘酷,你不殺了敵人,早晚有一天你會成了敵人的下酒菜!於是劉備決心響應漢獻帝的號召,找機會做掉曹操。可是很快就東窗事發,嚇得劉備沒命地往東跑。

眼見走投無路了,劉備再也顧不上了什麼臉皮了,一腳蹦過黃河,投靠曹操的大仇敵河北袁紹去了。

躲進了袁紹的營帳裏,雖然說生命暫時是安全了。但是劉備也是很有眼光的,袁紹這麼狂妄自大,早晚都會被曹操吞並。那自己豈不是再度失節,淪為曹操的階下囚?

這時候汝南地區的黃巾軍餘黨舉旗投效袁紹,劉備終於找到了一個絕佳的金蟬脫殼機會,借口要聯結荊州的劉表和汝南的黃巾軍,從南麵包抄曹操,於是一溜煙跑到汝南去了。

劉備這一逃跑還是蠻及時的,如果稍晚一步,就會跟十餘萬袁紹的大軍一樣,被曹操聚殲於官渡戰場上。

劉備兄弟三人繞了一個大彎,到了汝南,屁股還沒有坐熱,曹操挾官渡大捷之餘威,從許都出發,隻一個衝鋒,就把劉備和黃巾軍餘部殺得丟盔棄甲,屍首盈野。

從鎮壓黃巾軍起家,到現在跟著黃巾軍一同覆滅,十五六年之間,劉備就像一頭蠻橫的野牛,南衝北突,屢挫屢戰,無奈處處撞牆,最終還是碰得頭破血流,難逃失敗的下場。

望著蒼茫大地,劉備仰天長嘯,世界如此之大,難道真的沒有我劉皇叔的立錐之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