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出茅廬(2 / 3)

唯今之計,隻有憑借著“皇叔”閃閃發亮的金字招牌,南下找劉表攀親去了。於是在建安六年(公元201)九月,劉備硬著頭皮,帶上關羽、張飛前往荊州而去。

3.新野抗曹

可是哥仨一到襄陽郊外,就被擋住了不準入城,荊州的實權派——也就是諸葛亮老丈人的內兄蔡瑁,早把劉備列為最不受歡迎的人。理由是劉備為人中之龍,就連曹操也對他敬畏三分,把劉備留在荊州,就是養虎為患,反受其害。再者曹操野心勃勃,早就對荊州垂涎欲滴了。他巴不得找到一個借口,興師問罪。收容了劉備,豈不是明目張膽地跟曹操過不去?簡單地說,劉備就是一個燙手山芋,收容劉備,有百害而無一利。

荊州牧劉表有點心軟,怎麼說劉備跟自己都是光武帝的後裔,現在人家可是舉目無親、走投無路了,不伸出友愛之手,怎麼對得起天下的英雄?劉備要真是像世人吹得那麼厲害,那就不會被曹操逼得像一條四處流浪的狗。再說自己也不是吃素的,想當年單身匹馬,彈壓群賊,舉手之間,荊襄底定。何況荊襄地大物博,人傑地靈,兵多將廣。曹操膽敢圖謀不軌,定叫他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劉表實在看不下去,於是親自跑到襄陽郊外,無比熱情地迎接遠方來的三位稀客。當然劉表也不是一個稻草人,有頭無腦。看到劉、關、張三人虎背熊腰,威風凜凜,心中暗暗稱奇,難怪軍師蔡瑁會起戒心。忽地想到自南陽張繡投降曹操之後,北方重鎮新野一直無人把守,於是劉表給了劉備一支人馬,讓他去新野駐守。

這一招跟當初劉備接納呂布如出一轍,既防又用。新野雖然是個小城,卻地處中原與湖廣的交通要衝,是荊州的門戶。曹操要想對荊州動手,首先得必須過劉備這一關。

但是劉備卻沒有想得那麼複雜,劉表和蔡瑁心裏如何打算,這一切都無所謂了。徐州淪陷的教訓告訴他,要想爭奪天下,就必須整合一支強大的力量,然後攻城掠地,才能夠慢慢地壯大起來。現在劉表給他數千人馬,還讓他駐守戰略要地新野,這對劉備來說,已經足夠了。所以劉備沿著襄江、淯水北上,心滿意足地來到了新野。

一到新野,劉備就日夜不停地招兵買馬,同時還特別注意招攬當地的人才,以圖日後在荊州站穩腳跟。劉備絕不會甘心做劉表的一個馬前卒,他決定立足新野,好好經營,把新野變成新希望之野,然後以此為根據地,與曹操決一死戰。

曹操的死對頭袁紹自官渡慘敗之後,就一直想不開,憤懣鬱結在心,終於在建安七年(公元202)五月噴血而亡。曹操決定斬草除根,於是在九月親自率兵北渡黃河,去消滅袁氏的殘餘勢力。

曹操一走,大本營許都一片空虛,有如一個人赤裸裸地把前胸暴露在敵人麵前。

善用兵者,批亢搗虛。這可是攻打曹操的絕佳時機。於是劉表派遣劉備率部急速北上,就像一把雪亮的尖刃,直插向曹操的心髒——許都。一路上勢如破竹,沒幾天就殺到葉縣去了。這兒離許都隻有一百多裏,部隊跑得快的話隻需半天的時間。

劉備仿佛看到了漢獻帝在熱乎乎地朝他揮手,感到極度興奮,不停地揮舞著手中的寶劍叫道,弟兄們再努力向前一步,就可以把皇帝接出許都了!

就差這麼一步,許都卻可望而不可即。曹操留下的守將夏侯惇、於禁像一道堅不可摧的鐵牆,牢牢地擋住了劉備的前進方向。既然進不得,那隻好撤退了。可撤退也得講藝術啊!要不然扭頭一跑,曹軍嘩啦啦地傾巢而出,劉備能否安全退回新野那就懸了。

多年的實戰經驗告訴劉備,無論是防守還是撤退,最好的策略就是進攻。於是劉備決定組織了一次撤退中的反擊。

問題是怎麼反擊?人家夏侯惇、於禁都是英勇善戰的虎將,他們的拿手好戲就是麵對麵地直接碰撞。可是不要忘記,戰爭不是體育比賽,比的不僅僅是力量,更多的是智慧、謀略。論謀略劉備也許比不上曹操,但是對付夏侯惇、於禁這兩個家夥還是綽綽有餘的。

通往新野的道路,狹窄崎嶇,兩旁灌木叢長得比人還要高,這正是埋伏的最佳地形。

兵不厭詐,劉備把營帳燒得片布不留,然後把退堂鼓打得震天響,大搖大擺地退走了。看得夏侯惇、於禁心裏癢癢的,此時不乘勝追擊,更待何時?這時候有一位叫李典的副將勸道,你們看前方道路上雜草叢生,黑壓壓的一大片。劉備狡詐,必會埋下伏兵,不可輕敵啊!

夏侯惇根本就聽不進,眯起唯一的一顆眼珠子(左眼被呂布射瞎了),見劉備的部隊就像煮熟的鴨子,一隻隻飛走了,心急如焚,氣呼呼地罵道,行軍打仗,貴在勇敢,要是你膽小,幹脆就待在家裏算了!於是留下李典留守葉縣,自己跟於禁急急火火地追趕劉備去了。

路越走越窄,道旁的草叢也越來越高。眼見前方的劉備還在不急不慢地跑著,氣得夏侯惇破口大罵,你這個長耳朵竟然跟我玩越野賽,簡直找死。當年我拿起木棍滿山追趕野豬時,恐怕你還在老娘的肚子裏沒滾出來呢。

夏侯惇正追得起興,可是追到最後,大白天見鬼了,劉備無影無蹤了。再看看前方的道路,高大的樹木草叢遮天蔽日,別說走,就連鑽過去也難了。夏侯惇這才心慌,可是已經來不及了。隻聽見殺喊聲驚天動地,劉備的部隊像一個個從地底下冒出來的魔鬼,從背後衝過來。曹軍措手不及,像無頭蒼蠅四麵亂竄。要不是李典率部及時趕到,恐怕早被劉備包餃子了。

此戰值得大書特書,這是劉備一生中與曹軍對決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標誌著劉備的力量已經有了質的飛躍。羅貫中稱此戰是諸葛亮的好友徐庶策劃的一場精彩大戲,還在樊城大破曹仁的什麼八門金鎖陣,說得天花亂墜。其實那些都是羅貫中妙筆生花的產物。

葉縣之戰,也是劉表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主動北伐。此戰也顯示出了曹軍的強大戰鬥力,即使主力渡河去了,隻留下小部分兵力留守許都,但對付劉表和劉備的騷擾仍然是綽綽有餘,所以自那以後,劉表再也不敢輕舉妄動了。

這時候曹操正在河北忙著與袁紹的三個笨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鬥智鬥勇。劉備襲擾葉縣,雖然隻是蚊子叮大象,但卻像被毒刺狠狠地紮了一下,讓曹操猛地驚醒過來,不得不把目光重新投向遼闊的荊襄大地。於是“鬼才”郭嘉向曹操建議,袁紹的兒子最大的本領就是窩裏鬥。不如我們把隊伍拉回去,先把荊州解決了,等袁氏三兄弟自相殘殺得差不多了,再回頭收拾。豈不是事半功倍,既省時又省力?

曹操二話沒說,當即下令撤軍。建安八年(公元203)八月,許都以南、葉縣附近的西平小鎮重兵雲集,黑壓壓的一大片。

4.我很需要一個伴

新野的劉備和襄陽的劉表也厲兵秣馬,摩拳擦掌,準備與曹操決一死戰。眼見劍拔弩張,戰事一觸即發。忽地一夜之間,曹操的大軍消失得無影無蹤。原來從河北傳來消息,袁氏兄弟真的火並起來了,袁譚被袁尚打得隻剩下一口氣,危在旦夕,派人向曹操緊急求援。搞得曹操頭昏腦漲,到底要先打荊州,還是先取河北?這時候“鬼才”郭嘉也改變了主意,我們最大的敵人是河北袁氏,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如今袁氏兄弟自相殘殺,正是老天爺賜給我們一勞永逸解決袁氏兄弟的絕佳機會。至於荊州劉表,簡直就是一個酒囊飯袋,不圖進取,整天隻知道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沒必要去惹這樣的木頭人,讓他自生自滅好了。

別人的話可以不聽,但是大參謀郭嘉的話曹操一向奉為圭臬。於是曹操揮師河北,暫時把劉表和劉備拋在腦後,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北伐。這次北伐曆時四年,從黃河一直打到幽州(今天的北京),再打到遼東的烏桓。路途之遙,行程之艱,戰果之豐,猶如一道絢麗的長虹劃過天空,在曆史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一頁。

曹操遠征之時,許都幾乎成了一座空城,唾手可得。一旦有人乘虛而入,曹操遠在萬裏之遙,進退失據,後果將不堪設想。在新野的劉備早就看到了這一點,幾次勸說劉表出動大軍,趁機在背後給曹操狠狠地捅一刀,就是不把曹操捅死,也會讓他生不如死。

令人不可理喻的是,荊襄的劉表擁兵一二十萬,卻異常淡定。眼睜睜地看著曹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勝利,完全把劉備的話當作耳邊風,竟然沒有任何的襲擾動作,白白喪失了一次絕佳的反擊時機。真令人懷疑劉表的腦袋瓜裏到底裝的是什麼東西?莫非是一大團破棉絮?

劉表不敢出擊,自己的力量又太小。看到曹操帳下謀士如雲,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程昱等等,隨便一個都是安天下之才。再看看自己身邊的人,除了拜把子兄弟關、張二人,還有常山趙子龍,衝鋒陷陣時倒是三隻令人膽寒的下山猛虎,可是打仗首先是腦細胞的較量。老天爺就是那麼不公平,別人軍中參謀多如牛毛,數不勝數,偏偏在我劉玄德身邊,能說上話的半個人也找不到。

劉備在新野備感鬱悶,度日如年。白白地浪費了三四年的美好時光,已經一大把年紀了,可是什麼事也沒有做成。他摸了摸自己的大腿,本來健碩的屁股現在肉嘟嘟的,贅肉一大堆,都快要把褲頭撐破了。

看看人家曹操,猶如冉冉上升的驕陽,光芒四射,令人不可逼視。兩三年之後,劉備就過了知天命之年,那時再奮鬥,恐怕已是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了。

壯誌難酬,憂鬱的劉備像一匹失意的野狼,在月下悲鳴嗥叫著,問蒼天,誰來輔佐玄德馳騁天下?

縱橫天下的征途上,充滿了驚濤駭浪般的凶險,劉備需要一盞指路明燈來穿透濃霧,看清楚遠方的路,需要一個充滿智慧的掌舵人,去避開險惡的暗礁,方能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劉備決心找到一個能夠引導他化險為夷、走向光明的舵手。

誰是荊州最有智慧的人?隨便問一個都會回答:水鏡先生司馬徽。

於是劉備找到了司馬徽。本以為他是一個頭戴方巾,舉止瀟灑的豪傑之士。沒想到他正在菜園裏卷起高高的褲腿,唦唦地翻土種菜。一身髒兮兮的,散發出嗆鼻的糞臭味。

但是劉備並不鄙視他。想當年自己跟著老母親,在涿州大街上就像乞丐一般,乞求著過客扔下幾個銅錢,買下編織到深夜的草鞋和草席。

所以劉備非常懇誠,差點兒就要跪下來,玄德恭請水鏡先生出山!

於是出現了石破天驚的一幕,這位荊襄大教父輕描淡寫,就把兩個年輕人推向曆史的最前台。

司馬徽嘿然說道,我一個書呆子,根本就不懂得什麼政治、戰爭,甚至連紙上談兵的本事也沒有。不過這裏有兩位青年俊傑,臥龍跟鳳雛,隨便一個都可以讓劉皇叔橫掃天下。

聽得劉備心裏癢癢的,又驚又疑。驚的是荊襄竟有如此大才,疑的是自己待在荊襄這麼久,怎的從未聽過臥龍、鳳雛?不知道這兩人是否真材實料?

於是劉備弱弱地問,他們都是誰啊?

司馬徽感到一陣納悶,臥龍、鳳雛早已名聞天下,偏偏就你不知道。這個劉皇叔簡直就是可憐兮兮的井底之蛙,怪不得四五年過去了一直跳不出新野這口淺井。幹脆好事做到底,一則讓這兩個高足英雄有用武之地,二則成全了劉備的一番雄心壯誌。

司馬徽神神秘秘地伸出兩個手指,臥龍是諸葛亮的雅號,鳳雛是龐統的美稱。

水鏡先生自己不願意出山,卻拋出了兩隻動物,一條是還在睡夢中的龍,一隻是還沒有長出羽毛的鳳。回到新野之後,劉備心中暗自鬱悶,恐怕這兩個後生小輩隻是司馬徽的托辭而已。

這時候有個叫徐庶的人主動找上門投靠劉備,劉備跟他沒說上幾句話,驚呼不已。他正是自己最需要的人才。可是徐庶卻很謙虛:我跟諸葛孔明相比,隻是小巫見大巫。

水鏡先生推薦諸葛亮,現在徐庶也推薦諸葛亮,莫非諸葛亮真是個不世之才?

於是劉備很興奮,那麻煩徐先生去南陽臥龍崗走一趟,把諸葛亮叫來啊!

徐庶聽了嚇一大跳,尊敬的劉皇叔啊!那諸葛亮可不像我,為了混口飯吃,巴不得有人願意雇用他。諸葛亮為什麼叫臥龍?因為他雖然是一條龍,但寧可長睡不起,除非有人去喚醒他。

話說到這裏,徐庶不想再說下去了。劉皇叔要不要光輝前程,你自己看著辦吧。

劉備心裏這才惶急了,連忙派人四處打探諸葛亮的底細。結果得來的情報讓劉備十分震驚,原來這個低調而神秘的臥龍背景非同尋常。他是沔南名士黃承彥的女婿,黃承彥是荊襄第一豪門蔡諷的女婿,而蔡諷是荊州牧劉表的老丈人。那位橫眉怒對、拒劉備於襄陽城門之外的蔡瑁則是蔡諷的兒子,諸葛亮的妻舅。理順了諸葛亮的各種裙帶關係,劉備不由得浮想聯翩,請來了諸葛亮,跟荊州各大實權人物的關係,也就疏通成功了。

接下去世人所津津樂道的劉備三顧茅廬的情節,該順理成章了。可惜曆史遠沒有羅貫中所寫的那樣簡單。

5.三顧茅廬的疑雲

三國時期魏國人魚豢有一本叫作《魏略》的史書,在這本書中對諸葛亮與劉備的初次見麵情況,做了一個獨家披露。

根據《魏略》的記載,諸葛亮雖然整日在草廬裏高臥,有時候賴床到太陽照屁股。但是他睡得一點也不安穩,那個閹黨餘孽曹操已經將河北收歸囊中,下一個目標必然是荊州。可是荊州的領導人劉表也好,蔡瑁也好,盡管麵臨滅頂之災,卻身在禍中不知禍,像木頭人一樣無動於衷。

在荊襄生活了十多年,諸葛亮早已把它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老家山東琅琊已經被曹操變成無人區了,所以決不允許悲劇在荊襄重演。環顧全荊襄,真正想阻擋曹操南下的隻有劉備一個人了。根據幾年來對劉備言行的考察,諸葛亮發現這個長著大耳朵的皇叔還是蠻值得信任的。

這時候劉備正屯兵於樊城,於是諸葛亮懷著滿腔的熱忱北上樊城,去見未來的大東家。沒想到第一次見麵,對劉皇叔的美好印象差點兒全毀了。這並不是因為劉備長相不好,其實他長得挺帥氣的,濃眉大眼,慈眉善目,腦袋兩側再配上一對垂肩大耳,簡直就是菩薩的標準像。也並不是因為劉備缺乏魅力,其實他很有吸引力。當諸葛亮跨入樊城劉備的住所時,發現屋裏擠滿了人。他們就像忠實的觀眾,專心致誌地傾聽著劉備慷慨激昂的演講。

那些都是前來投靠劉備的人,與諸葛亮一樣,除了今日,從未與劉備謀過麵。

演講結束之後,大家都心滿意足地各自解散。諸葛亮卻不走了,因為他今天有許多話要對劉備傾訴,那些話在心中憋得太久了,恨不得一瀉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