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襄陽城,隻有劉琮、蔡瑁、張允等人拚命地搖晃著白旗投降,劉備、諸葛亮早已不知去向了。氣得曹操就要撞牆,天殺的,還是讓這個大耳朵溜走了。
追追!曹操吼叫道,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這家夥緝拿歸案。
於是曹操啥也不顧了,隻帶上五千精騎,沿著江陵和襄陽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以每天三百餘裏的速度,直撲江陵而去。
這時候劉備的流亡大軍還在當陽不死不活地蠕動著,諸葛亮掐著手指頭算一下,照這樣的龜速,到達江陵要用二十五天的時間,而曹操隻要一天就追到了。所以劉備到達江陵之日,也就是被趕到長江中喂魚之時。
軍中有人就提議,這十萬老百姓,就是十萬個包袱,萬一被曹操追上來,豈不是玉石俱焚?快快把他們甩掉吧,趕到江陵跟關將軍會合。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啊!
劉備破口大罵,並在中國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本主義這個哲學概念。做大事要以人為本,戰爭的核心在於人。老百姓信任我們,不畏艱難,生死相隨,這是我們戰勝一切強敵的力量源泉。拋棄了他們,就等於拋棄了我們的靈魂。
正當劉備奢談人本主義的理念時,曹操的追兵很快就在當陽長阪截住了劉備的人馬。於是所有的奢談都成了空談,劉備的人本主義頓時成了本人主義,連自己的老婆甘夫人和兒子劉阿鬥也顧不上了,扯上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人,跳上戰馬,飛也似的逃走了。
劉備一走,立刻群龍無首,那十萬老百姓都成了曹軍的刀下俎。登時長阪坡上演繹著東漢末年最為混亂、最慘不忍睹的一幕。十萬老百姓,就像十萬條驚恐四散的小魚蝦,任憑血口大張的鯊魚無情地吞噬著。殺戮聲,哀號聲,求饒聲,彙聚成一首駭人的地獄攝魂曲,久久回響在長阪坡的上空。數不清的輜重、糧草、戰馬,都成了曹操的戰利品。
劉備的隨軍家屬,也是損失慘重,死的死,逃的逃,老婆甘夫人和兒子劉阿鬥下落不明,軍師徐庶的老母親也成了曹操的俘虜,做了人質,用來逼迫徐庶投降。徐庶是個大孝子,一聽見老母親被抓,立即變成無魂有體的稻草人。方寸大亂,竟然拋棄了劉備,恍恍惚惚地進了曹營,但又不願意效勞於曹操,這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由來。曹操雖得其身,卻未得其心。徐庶在曹魏最後官隻做到禦史中丞(相當於副檢察長),三國的一大天才就這樣被曹操埋沒了。這也是古代知識分子的一大悲哀。
長阪坡之戰,不僅僅悲慘,更多的是悲壯。麵對著數十倍於己的敵人,劉備的部下並沒有貪生怕死,臨陣畏縮,反而勇往直前,殊死抗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大英雄。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忠義象征,是那個年頭典範性的人物,更是後人的楷模。這其中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張飛和趙雲兩人。
這個張飛可是一個生猛鬥士。他不但人長得帥,字寫得漂亮,而且還有三大,力大如牛、膽大如鬥、嗓大如雷。長阪坡大撤退,張飛負責斷後。關羽抄水路先走一步了,老大哥劉備和軍師諸葛亮能否安全脫離險境,張飛重任在肩。與曹操的追兵打打殺殺了一整天,手下死的死,傷的傷,隻剩下二十個人了。
這二十人與排山倒海般的追兵相比,簡直就是滄海一粟。曹操的追兵每人吐一口水,就能夠把他們淹沒了。要擋住追兵的前進步伐,連螳臂擋車都談不上。換個尋常人,遠遠看見敵人黑壓壓的一大片追喊著殺過來,不嚇得腿軟,落荒而跑就謝天謝地了。
張飛卻把一個猛男的形象完美地展現給世人。他率領著區區的二十個騎士,橫矛馬上,眼睛瞪得像銅鈴,怒光迸射,就像一尊高大的雕像,屹立在流水斷橋頭。數不清的曹操追兵仿佛被施展定身術似的,無不瞠目結舌,動也不動地呆立在斷橋的另一頭。要是當時有一個油畫家在現場,絕對錯失不了這個機會,為世人描繪下一個富有詩意而且氣勢磅礴的震撼畫麵。
但是張飛給世人的震撼不僅僅如此,隻見他收腹緊胸,俄而爆出一聲驚天狂吼:我是張益德,快過來一決生死!本來就接近窒息的空氣瞬間被張飛的怒吼引爆了,如雷霆霹靂,震得曹操追兵心驚膽戰,肝膽俱裂,不用說衝過橋去,後退都來不及了。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的描寫更令人匪夷所思,說曹操率部與張飛對峙長阪橋時,身邊有一個虎賁之士,他就是曹操親信護衛夏侯傑,長得八麵玲瓏,威風凜凜,力大無窮。可是與張飛一比就小巫見大巫了。張飛隻一吼,就嚇得夏侯傑冠心病發作,摔死在馬下。簡直讓人不可思議,歎為觀止!這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曹操的追兵都被張飛堵在長阪橋頭,讓劉備、諸葛亮等安然而走。
可是甘夫人和劉禪仍然深陷敵軍陣中,生死未卜。劉備年近半百,好不容易才生下這麼一個兒子,絕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不是被敵軍俘虜,就是在戰爭中失蹤。於是虎將趙雲不聲不吭地離開了劉備,單身匹馬,徑直奔北而去。
有人向劉備打小報告,趙雲變節投曹了。危難之刻,要信任最可愛的人。劉備相信趙雲,勝過相信自己。他氣憤地朝那人扔出手中的戟,胡說八道,子龍(趙雲字子龍)老弟絕不會拋棄我的!
劉備話還沒有說完,軍中響起一陣歡呼聲,隻見趙雲渾身掛彩,傷痕無數,完全變成一個血人出現在眼前,懷抱中是甜蜜酣睡的劉禪。趙雲竟然從曹軍的虎口之中奪回劉阿鬥了!劉備當場淚奔,哽噎無語。隻要看一看趙雲,鮮血染紅了全身的盔甲,這時候無論說什麼話都是多餘的。
信任給人力量,信任給人信念,信任讓人重生。這恐怕就是為什麼諸葛亮心甘情願地跟隨著劉備出山,死心踏地地效忠於他的緣故吧。
盡管是一路的狼狽南奔,但是諸葛亮並沒有感到失敗,也沒有覺得自己跟錯了主子。經過這麼一場同生共死之後,諸葛亮信念更加堅定了。劉備雖然輸掉了戰爭,但是他贏得了人心。得人心者,最終得到天下。這是一條千古顛撲不破的真理,漢高祖劉邦是這樣的,光武帝劉秀也是這樣的。未來之路雖然崎嶇艱難,但是必將是光輝燦爛的。
長阪坡之戰以後,劉備的力量蕩然無存,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曹操五千精騎的南進了。劉備和諸葛亮隻好掉頭向東,來到了漢水邊,關羽的戰船早已在此恭候多時了。溯著漢水沒走多遠,又碰到劉琦的萬餘人馬。這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劉備總算有救了。於是一同繼續溯流而下,終於抵達夏口。夏口再過去,就是三江口,那裏已經是東吳孫權的地盤了。
把江陵扔給曹操吧,讓你像魔鬼一樣盡情地狂歌亂舞吧!諸葛亮輕輕地搖晃著手中的鵝毛扇,最糟糕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現在該輪到自己大顯身手了。
3.東吳來的大外交家
追到了當陽長阪坡,眼看就要將劉備的勢力一網打盡,可是萬萬沒想到會再一次讓煮熟的鴨子飛走了。曹操暴跳如雷,沒有心情,也沒有辦法繼續追下去了。劉備和諸葛亮是坐著戰船順流而下,在漢水江麵疾走如飛。而自己是騎著戰馬,隻能在陸地上跑來跑去。所以曹操就不追了,按照原定計劃進軍江陵,以實現對荊州的全部占領。
曹操一入江陵城,不禁喜出望外,早把失去活捉劉備和諸葛亮的遺憾拋到腦後。城內戰略物資諸如糧草、軍械、馬匹、布帛等等,堆積如山,不可勝數。最讓曹操驚喜的是繳獲了數千艘戰船,有了那些戰船的裝備,足以讓曹操馬背上的部隊,變成一支所向披靡的水上雄師。征服東吳,這樣的美夢曹操不知道做了多少年!站在高高的江陵城頭上,眺望著浩渺的長江江麵,曹操雄心再起。躲在夏口的劉備與雄踞江東的孫權相比,已經是無足輕重了。
這個孫權確實不簡單,他的長相奇特,陳壽的《三國誌》說他“形貌奇偉,骨體不恒”,虞溥的《江表傳》說他“方頤大口,目有精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說他“紫髯碧眼”,還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碧眼兒”,簡直就是傳說中的金毛獅王。而且孫權氣度恢弘,仁慈好德。十九歲的那一年,哥哥孫策遭人暗算,於是振興東吳的重任就落在這個年輕人身上。孫權的確也不負眾望,不斷發揚父親孫堅、哥哥孫策的優良傳統,東吳日益昌盛,逐漸強大起來。無論是敵人還是朋友,都將孫權看作最有資格問鼎天下的一代英主。曹操提起孫權,更是讚不絕口,既嫉恨又羨慕,不禁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而且江東富庶,物產豐盈,英才輩出,謀臣猛將,數不勝數。什麼周瑜、黃蓋、甘寧等等,什麼魯肅、諸葛瑾、張昭等等,隨機抽出一個人都是安邦定國的奇才。再加上滾滾長江做天然屏障,所以曹操對孫權甚為忌憚。
為了消滅東吳,曹操煞費苦心。他讓人專門在鄴城銅雀台南挖了一個人工湖泊,叫作玄武池,用來訓練水軍。曹操坐在銅雀台上,遠遠望見自己的部下劃著小舢板熱火朝天地在玄武池內鬧的起興,就好像是端午節龍舟大賽,熱鬧非凡,樂得曹操傻嗬嗬地張大嘴巴,眯著眼睛,笑個不停。可是登上江陵城樓之後,望著波濤洶湧、滾滾而過的長江水,曹操這才傻了眼,原來玄武池裏的一切訓練,隻是小兒科而已。曹操緊皺眉頭,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江陵城樓上團團轉。
而此時,順著長江東下一千餘裏的柴桑城內,碧眼兒孫權比曹操更急。孫權剛剛西征江夏,把殺父仇人黃祖的頭顱割下後掛在槍杆子上,進一步鞏固了東吳政權。但是曹操不是黃祖,這隻大魔頭可以說掃蕩天下無敵手,走到哪裏,哪裏就遭殃。幽州、青州、冀州、兗州、徐州,大漢帝國的大片河山慘遭荼毒。現在曹操又像一條毒蛇,盤踞在荊州,並企圖把毒辣辣的舌焰伸到東吳去。
所以孫權一得到曹操即將南侵荊州的情報,就派遣大外交家魯肅前往襄陽城,借口吊唁荊州牧劉表,慰問劉琮、劉琦,以摸清荊襄的底細。
這個魯肅堪稱東吳版的諸葛亮。早年遭遇也是很悲慘的,一生下來父親就死去了,隻得跟祖母相依為命。幸虧家境富裕,也算得上一個大財主了。但那時候天下大亂,誰家的財產越多,誰就越危險。魯肅為了防身,不斷地學習武術,精通騎射。魯肅不但武功高強,而且生性豪爽。他從來就把錢財看作身外之物,不但不懂得聚財、理財,反而散盡家產,甚至變賣田宅,仗義疏財,扶危救困,頗有點梁山好漢的韻味,跟水泊梁山的領袖天魁星、及時雨宋江有的一比,由是聲名大噪,遠近聞名,為人所仰慕,成了一個大豪傑。
一次,有個居巢縣長叫周瑜,是揚州大軍閥袁術的部下,可能是因為當時江淮出現了大災荒,大家都沒得吃。聽說魯肅性好施行,於是周瑜帶領了幾百人,浩浩蕩蕩地北上魯肅的老家臨淮(今天安徽定遠),乞討吃的。魯肅家裏屯有兩大倉庫米,每一倉庫都有三千斛(合三十六萬斤),魯肅的富足可見一斑。但是魯肅很大方,指著白花花的大米對周瑜說,兩倉庫的大米,周縣長隨便搬走一倉庫吧。
嚇得周瑜一大跳,平生從未見過有這麼慷慨的人!立即和魯肅成了莫逆之交。
袁術也聽到了魯肅的大名,馬上封他為縣長。可是魯肅鄙視袁術的為人,對此嗤之以鼻。於是攜老帶幼,還有上百少俠無賴,跑到居巢去找周瑜。周瑜要東渡長江去投靠江東小霸王孫策,英雄惜英雄,就拉上魯肅,同去吧。
同去就同去,過了長江,見了孫策,孫策也是對魯肅讚不絕口,先把他安頓在曲阿(今天江蘇丹陽),準備委以重任。可是碰巧魯肅的祖母在老家病逝了,魯肅隻好依依不舍地回家料理喪事去了。
一回到老家,魯肅就碰到了好朋友劉子揚。劉子揚告訴魯肅,現在天下一片大亂,英雄無不擇主而居。巢湖的鄭寶,擁眾萬餘,是個大英雄。你快去投靠吧!
魯肅葬完祖母,回到曲阿,當他匆匆忙忙卷起鋪蓋,準備過江去巢湖投靠鄭寶的時候,周瑜出來勸阻了。這時候孫策死了,十八歲的弟弟孫權繼位。周瑜愛惜魯肅的非凡才幹,要將他推薦給孫權,於是把魯肅的老母親“綁架”到東吳。
周瑜引用東漢名將馬援跟光武帝劉秀的對話,勸說魯肅。如今的時代,不單單主子可以炒了奴才的魷魚,奴才也可以炒了主子的魷魚。周某看到前人的一本書,說東南必出一個英主,取代劉氏。當今主上年輕有為,氣度恢弘,正應了書上所說的。鄭寶頂多隻是一個流寇而已,你何必把劉子揚的話當真?
於是魯肅決定去見孫權。初一見麵,就難分難舍。孫權沒跟魯肅說上幾句話,就拍案叫絕,東吳需要的正是這樣的大才!魯肅也是激動不已,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我這隻野鳳凰飛來飛去,終於找到了可以棲息的鳥巢了。
兩人一見鍾情,話說得沒完沒了。感情之深,一點兒也不亞於劉備與諸葛亮的魚水之情。孫權把所有的人都支走,單獨與魯肅同榻共飲。這就是三國曆史上著名的榻上對,絕對可以跟諸葛亮的草廬對相媲美。
4.聯吳抗曹
大凡英雄所見略同。無論是魯肅還是諸葛亮,都把荊州看作稱霸天下的最主要支點。
魯肅就像一個耐心的長者,在坐榻上諄諄教導虛心求教的孫權。他首先提出了兩個“不可能”的先見性預測,第一個不可能,大漢帝國的滅亡是必然的,複興是不可能的。第二個不可能,各路諸侯之中,曹操的力量超強,一下子將曹操打倒絕對是不可能的。
然後魯肅給孫權設計了一個取天下的方案。立足江東,坐觀其變。中原紛爭,必定生變。一旦生變,先取江夏的黃祖,再滅荊州的劉表,完全將長江收歸囊中。一旦條件成熟,就可以稱帝圖天下。這也是漢高祖劉邦爭天下的策略啊!
聽得孫權瞠目結舌,這個魯肅的野心實在是太大了。年輕的孫權顯然對自己的實力信心不足,尷尬地朝著魯肅搖了搖頭,做皇帝的事太遙遠了。目前隻想怎麼好好地盡心盡力,扶起搖搖欲墜的大漢帝國。
魯肅的激進主張在東吳備受抵製,保守派代表張昭(當時已45歲)甚至詆毀魯肅(當時才29歲)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孫權反而更加倚重魯肅。
隨後曹操南攻,劉表一命嗚呼,荊州的形勢一下子變得更加嚴峻了。東吳與荊州唇亡齒寒,一旦荊州失陷,東吳勢必不保。
憂心忡忡的魯肅再次鄭重地告訴孫權,荊州與東吳緊緊相連,漢水從北到南,縱貫全境,長江從西到東,蜿蜒護衛。境內多丘陵山地,易守難攻,固若金湯。又良田萬頃,物產豐盈,誰占據了荊州,誰就有資本去問鼎天下。如今劉表屍骨未寒,兩個兒子就同室操戈。荊州舊屬,各懷鬼胎,同床異夢。劉備,一代梟雄,跟曹操結下梁子,所以逃到荊州去。但是劉表嫉妒其能,排擠不用。請主公準許魯肅去荊州走一遭,借吊唁之名,去跟荊州舊部結好。同時勸說劉備,招撫劉表部眾,同心同德,共抗曹賊。如果此行順利,東吳無憂,天下可定也。要是稍稍晚了一步,被曹操所乘,那就壞了大事了。
孫權二話沒說,當即拍板,行!
誰也沒有想到,孫權一句話,就改變了曆史的進程,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魯肅從柴桑出發,走到了荊州的夏口,就聽到曹操的大軍已經南下的消息。魯肅心中一急,不分晝夜,隻要有星星、有月亮,就趕路。等他火急火燎地趕到江陵時,傳來噩耗,劉琮已經投降曹操,劉備棄樊城而走。
眼見所有的希望都要落空,急得魯肅就要哭起來,又從江陵直奔荊襄而去。劉備和諸葛亮往南逃,魯肅往北走,終於在當陽長阪坡相遇了。這是三國曆史上最為重要的一次會麵,這是扭轉時局的一次會麵。
在與劉備、諸葛亮的會談之中,魯肅表現出高超的談判藝術。客客氣氣地問候之後,魯肅首先從雙方共同興趣的話題——國家大事談起。
果然一談起國家大事,雙方就非常投機。突然間魯肅話鋒一轉,問道,劉皇叔要往哪裏去?
劉備是絕對不會隨隨便便投靠一位後生小輩的,所以東吳孫權不是他未來的選項,甚至連之一也不是。
劉備回答說,蒼梧太守吳巨是自己的好朋友,準備去投靠他。
魯肅聽了嚇了一大跳,蒼梧(今天廣西梧州)遠在天邊,再過去就是交州了。難道劉備終生之世不想回中原了?
話說到這裏,魯肅便挑明來意。劉皇叔啊,蒼梧那麼遙遠偏僻,走一趟都要好幾個月。如今的蒼梧太守名字雖然叫吳巨,卻不是一個巨人,而是一個有勇無謀的凡人,早晚都會成了他人的刀下鬼,難道那時候劉皇叔又要逃到蠻荒之地——交州(今天的越南北部)去了?(三年之後,吳巨被孫權派去的交州刺史步騭誘殺,足見魯肅的先見之明。)
魯肅一席話說得劉備啞口無言。傳說交州那邊生存的都是野蠻人,他們渾身長毛,腳骨沒有關節,兩隻腳是左右交叉的,走路時也是交叉著雙腳,所以稱為交趾人。萬一跌倒了,得靠他人扶著起身,而且無論男女都在同一條河裏洗澡。想一想這些,劉備就有點惡心。可是從河北涿郡,一直被曹操趕到這裏,幾乎沒有藏身之地。除了蒼梧,還有什麼地方可去呢?
魯肅一下子讀懂了劉備的心思,勸道,我家主公孫討虜將軍,兵多將廣,堪稱一代英豪。劉皇叔何不派個心腹過去,結好於東吳,共創美好明天。
劉備一聽,有理!連忙把軍師諸葛亮介紹給魯肅。魯肅早已聽說過諸葛亮的大名,兩人還沒有握手,魯肅就發起柔情攻勢,我是子瑜老兄的好友啊!子瑜就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如今在東吳已混到長史(相當於秘書長)的官了。
聯吳抗曹本來就是諸葛亮草廬對的核心重點之一。聯合抗曹,現在成了諸葛亮與魯肅的交集,兩人不謀而合,陌生人變成老熟人,四隻大手緊緊地相握在一起。
既然都是老熟人了,那還有什麼事不能談的?孫劉合作,遂成定局。
於是劉備聽從魯肅的話,決定從夏口再東退一點,撤到鄂縣的樊口。樊口的隔壁,就是江夏了。退到樊口,對劉備來說非常劃算。既保住了尊嚴,畢竟還在荊州境內,不算寄人籬下;又保證了安全,樊口過去幾步就是東吳了。一旦劉備有難,孫權的援軍眨眼之間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