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鞠躬盡瘁
1.司馬懿躲貓貓
擊退曹真的入犯之後,諸葛亮似乎看到了戰勝曹魏的希望,決定挾大勝之餘威,發動第五次北伐。
第二年(公元231)二月,諸葛亮率領八萬大軍出征祁山。俗話說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後勤補給一直是諸葛亮北伐戰爭的短板,幾次北伐都是因為糧草跟不上而被迫退兵。
為了徹底解決糧草問題,諸葛亮從軟硬件兩方麵加大投入。
首先,讓李嚴為中都護,署理丞相府事,專門負責糧草的統籌與轉運工作。這個李嚴跟諸葛亮一道,都是劉備的托孤大臣,他的才幹能力值得信賴。所以諸葛亮對他籌運糧草十分放心。李嚴為了讓籌運糧草一路平安順利,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李平。孰料改名之後更加不吉利,並給他帶來了滅頂之災,這是後話,此處不贅。
然後就是一件新式的運輸利器——木牛問世了。據說木牛跟之後的木牛流馬都是諸葛夫人黃氏發明創造的,但是真相不得而知,甚至後人連木牛流馬是什麼模樣也不清楚。現在投放戰場的木牛應該是一種前後左右各有一個支腳的獨輪車,由人力推送。人每走出兩米,木牛就會前進四步。它的運載量很大,可以載運一個人一年的口糧。而且不需要多大的推動力,每天就可以行走二十裏,輕盈便捷,堪稱古代科技的一大發明。在戰爭史上的意義完全跟美軍研製的戰場機器狗相媲美。
最後,在靠近祁山的武都與陰平,建立了北伐大軍的前進基地。
這時候魏軍的防禦態勢是,賈栩和魏平守祁山、費耀守上邽、郭淮屯兵狄道、曹真與張郃屯兵於長安城。諸葛亮的進攻對象主要是賈栩和魏平、費耀。為了牽製郭淮,諸葛亮還跟千裏的鮮卑部酋長軻比能取得聯係,讓他率部遷徙到石城(今甘肅皋蘭)。可見諸葛亮“西和戎狄”的民族政策還是卓有成效的。
戰役還沒有開始,魏國的西線統帥曹真就病入膏肓,正在黃泉路上踽步獨行著。曹叡緊皺眉頭,趕快把荊州的司馬懿召到洛陽委以重任,西線的戰事正緊著呢,除了司馬先生外無人可以信任。
司馬懿到了長安不久,曹真就歸西了。司馬懿從此代替曹真,做了西線魏軍的總指揮,一直跟諸葛亮周旋到底。諸葛亮從此也將麵對一個嶄新的對手。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諸葛亮對司馬懿的了解可以說是一片空白,司馬懿卻早就把諸葛亮行軍打仗的特點研究得透透的。司馬懿發現,諸葛亮確實很會打仗,跟他直接交手,往往勝少敗多。但諸葛亮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糧草補給最多隻能撐一個月。這也難怪,蜀道那麼難走,就是背著小包旅行也會把你累到吐血,更何況是要解決十萬大軍的吃喝拉撒。
經過研究,司馬懿決定采用當時散騎常侍孫資獻給曹叡的戰術,這個戰術歸納起來隻有一句話,你狠任你狠,我自巍然不動。無論諸葛亮怎麼厲害,我就躲在石頭後麵不跟你做任何接觸。別人跟你鬥智鬥勇,我就和你比糧草。你總有把糧草都吃光的那一天,就不信那時你還會賴著不走。兵書上不是說過嗎?不戰而勝,善之善者。
老將張郃對魏軍兩頭重中間輕啞鈴式的兵力部署實在有點兒擔憂,東邊的長安、西邊的隴西重兵雲集,可是中間的郿縣、陳倉沒有幾個兵。萬一諸葛亮乘隙而入,那豈不是將魏軍的防禦體係一刀切成兩半?於是建議新統帥司馬懿分出兵力,駐守雍縣、郿國,以掩護大軍側背後。
司馬懿當即否決,要是祁山的守軍能夠擋得住諸葛亮的進攻,那你的部署完全合理。但是兵分三地,很容易被諸葛亮各個擊破。
於是司馬懿留下費耀、戴陵的四千精兵固守上邽,其餘的傾巢而出,西救祁山。
但是司馬懿很快就後悔了,原來自己中了諸葛亮圍城打援之計。諸葛亮隻留下一部分兵力圍困祁山的賈栩和魏平,自己親率大軍直撲向東北的上邽。
在狄道的郭淮本來準備去救祁山,現在聽到上邽危急,連忙扭轉方向,朝上邽而去。還讓人跟上邽的守將費耀約定,內外夾擊諸葛亮。諸葛亮毫不客氣地將郭淮、費耀兩人打得鼻青臉腫,灰頭土臉而逃,把上邽拱手讓出。
諸葛亮攻下上邽之後,正值大麥夏熟,到處都是黃橙橙的一大片。諸葛亮登時眉開眼笑,軍中正缺乏糧草,二話沒說,下令趕緊把大麥都搶回家。
等蜀軍把田裏的麥割得隻剩下光禿禿的麥稈時,司馬懿這才到了祁山附近。又聽到上邽陷落的消息,司馬懿氣得兩眼冒煙,隻好扔下祁山不救了,掉轉馬頭向西,結果在上邽的東部碰到了諸葛亮的大軍。
司馬懿還有自知之明,心中很清楚跟諸葛亮直接交手絕對沒有好下場,就搶先占據了上邽附近的險要山地,紮下營寨之後,任憑諸葛亮如何挑戰,司馬懿就是不出戰。
相持了數日之後,上邽割來的大麥也所剩無幾了,諸葛亮求戰不得,隻好退回祁山大營。一則縮短戰線,二則誘敵出戰。
蜀軍一退,司馬懿果然從烏龜殼裏鑽出來,尾追到鹵城。
張郃對司馬懿畏首畏尾的動作有點兒不滿,勸說道:諸葛亮遠道而來,尋戰不得,所以想辦法把我們騙出來。但正中我們的下懷啊,祁山的賈栩和魏平知道援兵就在附近,固守的決心更加堅定了。我們正好可以分出一支奇兵,包抄蜀軍的後路。現在諸葛亮勢單力薄,糧草又吃光了,馬上就會退兵。不能就這樣畏葸不前,錯失了殲滅蜀軍的良機,讓大家看了心寒。
無論張郃怎麼說,司馬懿就像一隻螞蟻,慢吞吞的,遠遠地跟在諸葛亮屁股後麵。每前進一步,就要停留大半天。好不容易到了祁山,馬上下令全軍將士一起動手挖土築營壘,就此蝸居下來,又是不肯出戰。
看得帳下諸將心中直叫憋屈,暗自埋怨曹叡派什麼人不好,非派了一個膽小鬼前來統兵作戰。賈栩和魏平兩個人更是不滿,天下哪有不想打仗的將軍?又見諸葛亮大營那邊人頭攢動,旌旗搖晃,很快就要撤軍了。賈栩和魏平再也憋不住心中的憤懣,大罵司馬懿,你怎麼畏敵如虎,一見諸葛亮就躲藏起來?豈不被天下人所恥笑?
司馬懿一聲不吭,被部將逼急了,幹脆把看家的本領拿出來,假裝生病,自己關在營帳中。任憑眾人在外頭大呼小叫,司馬懿就是緊緊捂住耳朵,權當沒聽見。
這下子惹毛了魏軍的大大小小將領,他們不分白天晝夜,都圍著司馬懿,連最難聽的話也罵出來了。吵得司馬懿不得安寧,再這樣恐怕就要兵變了,司馬懿隻好硬著頭皮出戰。
五月初十,司馬懿兵分兩路,一路由張郃率領,抄襲諸葛亮的背後南圍陣地。一路自率主力沿著大路,直衝諸葛亮的祁山大營。
諸葛亮聽說司馬懿出動了,立刻派出魏延、吳班、高翔迎戰。蜀軍氣勢如虹,如同猛虎下山,一下子就把司馬懿殺得潰不成軍。魏軍在祁山出現了名副其實的丟盔棄甲,留下三千具屍體,五千副鐵甲,三千一百個角弩(魏軍的遠程射擊利器)之後,抱頭鼠竄而走。
張郃更是鼻梁碰著鍋底灰,倒黴透了,在南圍碰到了諸葛亮的特種部隊——無當監王平統帥的無當飛軍。張郃雖然號稱曹魏的悍將,但是從來沒有遇到過如此厲害的對手。打山地戰正是無當飛軍的拿手好戲,那些剽悍的青羌猛士依靠著堅固的陣地,不是射箭就是投擲標槍、扔石塊,各個箭無虛發,壓得張郃抬不起頭來。眼見自己的部下一個個割稻草似的紛紛倒在無當飛軍手下,張郃頓時傻了眼,再進攻恐怕連自己的性命都要搭進去了,隻好灰溜溜地下令撤軍。
這一戰把司馬懿打慘了,那些叫囂要狠狠教訓諸葛亮的人再也不敢吭聲了,隻好跟著那隻死螞蟻,乖乖地躲進營帳裏,也不敢對諸葛亮有任何非分之想。於是兩軍又形成了鬱悶的對峙。
2.偷雞不成蝕把米
但是一對峙,諸葛亮就愁眉苦臉,因為軍糧真的吃光了。偏偏這時候陰雨不斷,負責籌糧的李平派來了參軍狐忠、督軍成籓來到祁山大營告訴諸葛亮,阿鬥下令,糧草不濟,丞相立即班師回朝。
本來諸葛亮已經和李平商議好了,此次北伐諸葛亮已經做好了三個應對策略。最好的是切斷魏軍的糧道,其次是要李平確保漢中糧運順暢,讓諸葛亮能夠與司馬懿持久對峙,最糟糕的是退回成都,以待良機。
可現在阿鬥下達命令了,諸葛亮不得不遵從,隻好滿眼淚漣漣,望著鬱鬱蔥蔥的祁山,連聲長歎,退兵吧!
六月,蜀漢大軍從祁山緩緩而退。眼見著蜀軍一個一個從視線中消失,司馬懿這才悟到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在鹵城時如果能聽取張郃的建議,也許這時候蜀軍的戰俘在通往長安的大道上排成長龍,望不到盡頭了。司馬懿有點心慌了,如果再不有所行動,恐怕自己真的就會成了人們飯後茶餘的笑料。
於是司馬懿給大將張郃下了一道命令,現在諸葛亮退師,歸心似箭,你衝上去胡亂砍一陣,定有斬獲,哪怕是抓一兩個俘虜回來也好。
張郃嚇了一大跳,司馬懿到底是哪根腦筋短路了?兵書上說,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追。意思是說,敵人退回去了,你就不要去打擾他,以防冷不丁回過頭咬你一口。包圍敵人,一定要故意留下一個缺口,這樣才會擾亂敵人的軍心,讓他們覺得有希望突圍了,就不會死命抵抗。至於那些已經被逼到牆角的敵人就不要再逼他了,就是兔子被逼急了也會咬人。
司馬懿一向對自己的判斷很自信,蜀軍本來就餓得站不穩身子,現在撤退了都巴不得早點兒回家美餐一頓,哪裏還有心思打仗?
他拍了拍張郃的肩膀,儁乂老弟啊!我為了讓諸葛亮知難而退,把顏麵都丟光了。現在不趁機撈一把,恐怕那些無聊的人還真的會喋喋不休,說什麼諸葛亮在祁山大玩貓抓老鼠的遊戲,因為老鼠藏匿得太深,抓不到,所以回去了。以後叫我在曹叡麵前怎麼抬起頭來?
司馬懿也有難言的苦衷,此時心中正懸著一個山大的鴨梨!
甭說了,張郃心中也是很沉痛的,我去追殺就是了。大不了馬革裹屍,殞命沙場!
於是輪到張郃硬著頭皮,勉勉強強帶上一萬騎兵,追趕諸葛亮去了。
這一回真的是司馬懿失算了。
張郃追了四五十裏,追到了木門道(今天甘肅天水牡丹鎮),這裏兩旁高山夾峙,峽穀窄處隻有一條羊腸險道。六十年前,東漢隴上豪傑段穎為了將羌人亂民聚殲於射虎穀,派遣一千人在這裏結為木柵,寬隻有二十步,長四十裏,好像一扇長長的大門,把羌民關在囚籠中,然後縱兵攻擊,大獲全勝,故稱之為木門。
諸葛亮早就料到魏軍會追到這裏,所以在兩側高山上埋下伏兵。張郃一進木門道,蜀軍就搬出了諸葛亮研製的大殺器——連弩。瞬間亂箭齊發,矢如雨下。張郃躲避不及,正射中右大腿,血流如注,氣絕而亡。可憐曹魏的一代名將在司馬懿的瞎指揮之下,在諸葛亮的強弩之下白白喪命,至此曹操引以為傲的五子良將全上天堂去團聚了。可見司馬懿的指揮藝術並不比諸葛亮高明多少!
射死張郃之後,司馬懿也嚇破了膽子,隻好眼睜睜看著蜀軍鼓樂齊奏,歡欣鼓舞地回成都去了。
沒想到在八月抵達成都之後,諸葛亮撞上了一件自出山以來從未見過的大奇事。李平聽到諸葛亮撤軍了,顯得非常驚訝,漢中的軍糧堆積如山,丞相為何就這麼退兵?
李平又想以失職之罪殺掉督糧官岑述,為自己解脫。
啥?你說啥?諸葛亮甚至懷疑自己的耳朵聽慣了戰鼓驚天動地的敲打聲,沒辦法聽清楚李平說的人話。他對李平的瘋狂行為表示了極大的震驚。難道不是李平派參軍狐忠、督軍成籓,千裏迢迢來到祁山傳達阿鬥的聖旨,沒有糧食了,要諸葛亮馬上退兵。
諸葛亮進宮去見阿鬥時,老實巴交的阿鬥樂嗬嗬地問諸葛亮,相父啊,聽說你這次退兵就是為了誘騙司馬懿出戰。可是怎麼退到成都來,該不會是想把司馬懿引到益州來吧?
諸葛亮哭笑不得,這是哪個家夥告訴你的?
阿鬥最不會做的事情就是撒謊,況且在諸葛亮麵前撒謊那簡直就是班門弄斧。所以阿鬥實話實說,還不是李平說的嗎?
想也不用想,這一切全都是李平搞的鬼。
諸葛亮就把李平給他送去親筆手寫的文書、奏表通通搬出來。阿鬥並不像人們所說那樣糊塗,他的智商也蠻高的。不看不知道,一看氣炸人。想不到李平這個托孤大臣,骨子裏竟然是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
於是阿鬥立即把李平叫來對質,李平一到,頓時癱軟在地,人證物證俱在,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洗脫不了自己的罪名!
李平把頭磕得震天響,結果還是無濟於事。諸葛亮把李平之前的罪惡全都捅了出來,阿鬥是百分之百站在諸葛亮這一邊,一看相父生氣了,阿鬥馬上顯示出比諸葛亮更加生氣,二話沒說,右手一揮,李平頭上的烏紗帽立即落地,所有的爵位一並剝奪,把他趕到梓潼郡思過崖去麵壁思過。
曾經是劉備的托孤大臣、諸葛亮的副手,為何遭到如此無情的驅逐?諸葛亮向世人詳實披露了李平鮮為人知的罪狀。
建興三年(公元225)三月,諸葛亮遠征南中時,派遣衛尉陳震出使東吳。這個陳震是李平的老鄉,南陽人。他在臨行前提醒諸葛亮,李平此人很危險。陳震特意引用了南陽鄉親們諷刺李平的一句諺語,“難可狎,李鱗甲”。意思就是說李平身上長著鱷魚一般厚厚的鱗甲,根本就靠近不得。李平在荊州南陽做官時就是一個酷吏,為了苛刻,隻顧著自身的利益,常常跟周圍的同事鬧得很凶。
但是以劉備的知人善任,為什麼會對如此一個小人委以重任,讓李平做副丞相?實際上就暗示著劉備對諸葛亮並不是完全放心。劉備很清楚,自己死後,諸葛亮就是蜀漢唯一的巨無霸。劉備內心深處唯恐諸葛亮變成另一個曹操。為了製衡諸葛亮,劉備不得不煞費苦心,在他的身邊安插一個反對者,萬一諸葛亮出軌了,就會有人站出來替天行道。這個反對者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李嚴(現在叫李平)。
李平對自己的使命也心知肚明,所以一直堅守在白帝城——當年劉備升天之處。李平心中很清楚,永安宮就是自己的護身符。隻要待在永安,任何人都奈何不了。
諸葛亮也不是傻瓜,跟劉備相處了這麼多年,早就摸清了劉備的心理。隻要有李平在,諸葛亮就芒刺在背。雖然說諸葛亮並沒有篡逆之心,但是一個手握重權之人絕對不會容許身邊多了一個礙手礙腳的人,更何況李平身負托孤之重,隨時都可以對自己產生威脅。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諸葛亮早就盤算著如何把李平調離永安,然後逐步削弱他的威望和實力。
於是在建興四年(公元226),諸葛亮借北伐之機,把駐防永安的李平調回江州,同時提拔征西將軍陳到為都督,接手永安防務。四年之後,建興八年(公元230年)八月,諸葛亮又借口北伐的需要,要把李平的兩萬部下調到漢中去。實際上是釜底抽薪,趁機解除李平的兵權。
李平是不會甘心任由諸葛亮宰割的,於是想出一條計謀,假惺惺地勸諸葛亮接受九錫,晉爵封王。一旦諸葛亮落入了自己的圈套,李平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打出旗號,以討伐篡逆為名,一舉扳倒諸葛亮。
諸葛亮一眼就洞穿了李平這個黃鼠狼給雞拜年的伎倆,斷然拒絕了李平的一片好心。並煞有介事地開玩笑說,如果能夠滅掉魏國、斬殺曹叡,奉阿鬥還洛陽,那時候跟你們一同受賞,即使給我最高獎賞十命,我也照拿不誤,更何況是九錫。(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後人就想當然地誤解為諸葛亮一旦北伐成功之後必然稱帝,這可極大地冤枉了諸葛亮。實際上諸葛亮說這句話是在警告李平,我已經戳穿你的陰謀,不要再胡作非為了。
李平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那就是以交換兵權為條件,要求諸葛亮劃出五郡,重新設立一個巴州,讓自己擔任巴州刺史(州治設在李平駐守的江州)。李平的這一分裂行為立即遭到諸葛亮的反對。
最後李平提出仿照魏國陳群、司馬懿開府辟召之例,向諸葛亮勒索大權。諸葛亮對李平獅子大開口很是反感,由於北伐迫在眉睫,無心挑起內鬥,所以提出了一個交換條件,李平把兩萬人馬拉到漢中去,讓他的兒子李豐接任江州都督。
在諸葛亮的緊逼之下,李平毫無還手之力,隻好乖乖地離開了江州,再之後連手下的兩萬兵馬也被諸葛亮以北伐為借口帶走了,李平懷恨在心,就擺出了一個大烏龍。按諸葛亮的話說,“自度奸露,嫌心遂生”,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先是借口陰雨連綿,籌糧困難,企圖拖諸葛亮北伐的後腿。之後又假傳阿鬥詔令,把諸葛亮騙回成都,破壞了諸葛亮的北伐大計。最後東窗事發,被諸葛亮揪住了辮子,依法重處,貶為庶民。
3.戰爭總動員
但是李平是托孤重臣,在蜀漢威望很高。罷免李平是一碟大菜,除了阿鬥點頭之外,諸葛亮還糾合朝中幾乎所有的大臣,諸如劉琰、魏延、吳懿、高翔、吳班、楊儀、鄧芝、劉巴、費禕、薑維、胡濟等等一起聯名上書,在形成強大的輿論之後,才將李平貶到梓潼郡去。
為了把風波控製在最小的範圍之內,諸葛亮將李平的兒子李豐提拔為中郎將、參軍事,並情真意切、循循誘導,讓李豐跟隨蔣琬,繼續為國家服務。
李平事件之後,諸葛亮似乎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加上連續五次北伐,國內一度陷入蕭條。諸葛亮就靜下心來,在漢中黃沙平原(陝西勉縣)勸課農桑、講武習兵,並在漢中斜穀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補給基地——斜穀邸閣。但運糧耗費驚人,每年所需要的帳篷、竹席就超過十萬具以上,於是諸葛亮投入先進的運輸工具——木牛流馬,將糧食、戰備物資源源不斷地輸往斜穀邸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