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reference_book_ids\":[707818508547575297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市井皇帝”劉邦
公元前256年,在沛縣的一個很平常的農家裏出生了一個小男孩,在他五十四歲的時候,竟成為了大漢朝的開國皇帝,是出身比較寒微的君王之一,他就是漢高祖劉邦。
對於漢高祖,民間有很多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赤蛇的故事。說的是劉邦的母親因為在電閃雷鳴的雨夜感應到了赤龍,也因此而懷上了劉邦。還有一種傳說是,有人給他的母帶來了一顆赤色珠子,他的母親服用後,便有了後來的劉邦。這兩個民間傳說雖有不同,但是我們也知道,赤色和漢高祖劉邦關係密切,幾乎可以說是他的幸運色,就連後來在他的成長道路上一些令人費解的事件也與赤色有關。
傳說中,漢高祖劉邦在起義前常常在一家酒店裏麵喝酒,醉酒之後便直接躺在地上睡覺,有一回,店家竟然看到劉邦的頭頂上有一條赤龍在那裏盤旋。店家很是奇怪,從那以後,這位店家便免去了他的酒水錢。還有一個傳說是,劉邦剛舉起起義大旗的時候,還是像往常一樣,喝得醉醺醺的,在夜間趕路的途中,突然,出現了一條很大的白蛇攔住了他的去路,劉邦酒意未消,拔出自己腰間的佩劍,將白蛇殺死,隨後繼續趕路,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才搖搖晃晃地睡在路邊,這便是著名的斬白蛇奪天下的故事。
這個傳說讓很多的人認為他天生不凡,也吸引了很多人願意跟著他起義行事。
作為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有兩個最大的優點:誌向遠大、膽識過人。他的這兩種優勢是天生就有的,很早之前,他還是泗水亭長之時,看見當時秦始皇的出巡場麵,宏偉壯觀,霸氣十足,劉邦就對此大發感慨:
“唉,所謂大丈夫生來就應該是這樣的!”
劉邦小的時候就不喜歡讀書,年少的時候遊手好閑,無所事事,但是他待人接物卻是無比的豁達大度,當他還是泗水亭長的時候,便廣交了天下好友。如果劉邦出生在一個天下太平的年代,那麼他的一生也許就隻能是平平庸庸、碌碌無為的在談笑間過去,不會有什麼大的成就。幸好他是生在一個亂世當中,他本就不會按部就班的過日子,道德觀念在他的心理也沒有什麼概念,但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態度卻偏偏迎合了亂世之中的生存法則。人們說“時勢造英雄”,也正是因為當時秦朝政治腐敗,國君昏庸,才成就了劉邦的一生偉業。
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起義,劉邦的家鄉沛縣也跟著響應,蕭何與曹參提議讓樊噲找來了劉邦和他的手下。但當劉邦帶著自己的幾百人馬來到沛縣的時候,沛縣縣令害怕劉邦進城會對他不利,便緊關城門不讓劉邦等人的隊伍進城,甚至還派人要殺了蕭何和曹參。蕭曹兩人聽到風聲後,便連夜逃走投奔了劉邦,劉邦把一封信用箭射進了城中,上麵寫著沛縣縣令的種種罪行,號召所有的父老鄉親同心協力除掉縣令,聯合起來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家庭。
蕭何、曹參、樊噲等人經過一些凶險的遭遇,都已經決定跟隨劉邦了,他們號召身健體壯的人參加起義的隊伍,為國家出一份力。在他們三人的號召下,沒過多久,隊伍就已經擴大到了三千人。後來劉邦和項梁聯手,共同擁立了熊心為楚懷王,而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劉邦和項羽便同屬於一支軍隊的名下了。
公元前206年的8月,漢高祖劉邦帶著自己的軍隊攻入關中,當時的秦朝皇帝子嬰投降,這也意味著秦朝的滅亡。當劉邦攻陷鹹陽後,就被宮殿的宏大輝煌和無數的奇珍異寶所吸引,打算長久地定居在鹹陽宮裏,過自己的太平日子。聽了他的這個想法,大將樊噲和謀士張良勸說劉邦,並且告訴他不能因為眼前的一點小利益,而忘記了自己的宏偉目標,一句話讓劉邦立即清醒了,於是劉邦便將鹹陽宮裏所有財物全部封存,自己與將士們一起在軍中居住。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邦和城裏的老百姓建立了濃厚的感情。他把秦朝的嚴酷律法廢除,還宣布了自己的約法三章:“隨意殺人者處死,而動手傷人或者是偷盜的人抵罪。”這個宣言雖然很簡短,但是卻令鹹陽的百姓們高興不已,從此之後,“約法三章”成為了安撫政策中一個很有效的措施。
劉邦的這種態度讓關中百姓都比較喜歡他,很多老百姓還拿著牛羊酒食去軍隊送給他們,但是,卻被劉邦謝絕說:“軍隊的糧食還有很多,實在是不必勞煩百姓。”這一舉動更是讓城中的父老鄉親對他敬愛有加,每個人的心中都希望劉邦可以成為他們的君主。但是亂世之中是非多,看著這不斷變化的局勢,劉邦他們也擔心中途會發生什麼出人意料的變故。
接著便有了曆史上著名的鴻門宴的故事,這也是比較精彩的政治故事之一。在這個事件中,劉邦和項羽的身邊都有幾個能人輔佐他們。劉邦身邊有曹無傷、張良和樊噲等,而項羽身邊則是項伯、範增和項莊等。雖然他們幾個人的身份相似,但是他們之間所起到的作用和最終的結果卻是天差地遠了。這場較量幾乎濃縮了劉項爭鬥的過程,劉邦的勝利和項羽的失敗早就從這個時候已經注定了。
在這一場較量中,一方是一個做事莽撞的真正英雄,而另一方則是機敏聰明的地痞無賴。這場較量的最終結果便是天下歸了無賴,傳奇成就了英雄。雖然楚漢之爭早就已經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事件,我們有很多的人會為楚霸王項羽的失敗而感到惋惜,但是漢高祖劉邦的勝利也絕非偶然。如果說用道德標準來評判一個人的話,劉邦是一個一無是處的混混;但是如果從政治角度來評斷一個人的話,劉邦無疑是一個很出色的政治家、領導者,一個成功的開國皇帝。
公元前202年,劉邦登基為帝,大漢朝成立,其都城位於洛陽。因為漢高祖劉邦是平民出身,又親眼目睹了秦朝的滅亡,劉邦對於百姓的困難生活都是感同身受,他登基以後,便很用心的選擇一種最溫和的方式來治理國家。並且還采取了一係列有利於人民的政策和措施,維持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因而深得百姓的愛戴。
漢高祖劉邦對於自己的缺點和優點都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在很多的地方自己都不如身邊的很多人,而自己最大的優點便是知人善任,對於別人好的建議會悉心采納。作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常常會有人根據時下的形勢給劉邦提出建議,因此這也是他能夠在許多複雜的情況下做出正確決定的主要原因,也是促使他成為一代賢君的重要力量。
人們把劉邦看成一個地痞混混,這僅是從劉邦個人行為的角度所作的評價,而如果從一個君王的角度來評價,劉邦就是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人,並且很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他的治國才能在他的統治生涯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劉邦還很有文學才能,比如曆史上有名的《大風歌》,則是他晚年的時候回自己的家鄉沛縣,與父老鄉親一起飲酒時所作的。
劉邦到了晚年的時候,特別寵愛戚夫人,一直想著廢太子,改立戚夫人的孩子趙王為太子。但是謀士張良邀來了當時很有名氣的隱士來共同輔佐太子,這四位隱士,如果不是自願,劉邦自己都未必能邀請得來,劉邦看到這種情景,便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頭。當他病重的時候,一想到自己死後,自己的寵妃戚夫人和她的兒子將要遭遇厄運的時候,就痛心不已,所以趁自己還在世的這些日子,劉邦讓戚夫人為他跳了支舞,而自己是為她伴唱:
“鴻鵠高飛,一舉千裏。羽翼以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這首詩歌或許是漢高祖劉邦一生中最溫情的作品。雖然劉邦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君王,但是,他卻連保護自己寵妃和兒子的能力都沒有,實在是可悲可歎啊!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後,呂後便將戚夫人與他的兒子殘忍地殺害了。如果劉邦地下有知,不知他會有何感想?
劉邦從小做事比較執著,更是有著遠大的抱負和理想,雖然劉邦本人似乎並沒有特別出色的軍事才能,但是他卻懂得網羅天下有識之士,知人善任,最終成為了一名優秀的統治者。劉邦南北征戰數十年,創建了大漢王朝,在位期間,又實施了一係列有利於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的政策,為漢朝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承平啟亂的漢景帝
西漢建國初期,分封李氏家族為諸侯王,這些人的封地很大,實力也很強,他們擁有自己的軍隊,自置官職,導致政治和經濟力量也逐漸膨脹。劉啟即位之初,首要的重任就是該怎樣削弱藩王勢力,從而解除他們對漢室的威脅。在這個問題上,他充分采取了晁錯的主張。
晁錯認為,藩王中勢力最強、最危險的應該是吳王劉濞。劉濞是漢高祖劉邦的侄子,劉邦冊封吳王以後,就預料到他日後可能會生出反叛之心,很是後悔,但事已至此,隻好靜以觀之。劉濞到達藩國,就開始收買人心,不斷發展勢力,企圖有一天時機成熟,奪取帝位。景帝還是太子時,劉濞與景帝發生了些過節,為此劉濞一直懷恨在心,於是,便加快了準備叛亂的腳步。景帝即位時,劉濞準備已將近40年,自然成為了威脅大漢統治地位的最大的諸侯王。
晁錯“削藩”的主張遭到了竇嬰的反對,削吳的事也隻好暫時耽擱了下來。吳王劉濞聽聞朝廷削藩的事,立即發動叛亂。他首先聯合楚王劉戊,達成叛亂盟約;緊接著,又打著誅晁錯、安社稷的幌子,聯合其他諸侯王起兵反叛。景帝前元三年正月,削吳的詔書一到,吳王劉濞就在廣陵起兵,以吳王為首,參加叛亂的一共有七個藩王,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吳楚七國之亂”。
景帝走投無路,在情急之下,隻好決定殺晁錯,以安撫諸藩王。接著,景帝又派召太尉周亞夫、竇嬰等人為將軍,率兵平亂。
七國平定之後,景帝把叛王的封地做了一番規整,規定王國的行政大權以及官吏任免權集於中央,還裁減王國官吏,藩國的地位被取消。
除了平定七國之亂,在對民政策方麵,漢景帝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漢景帝初期,繼續奉行漢文帝的治國策略及方針,保持國家安定的局麵,發展農業生產,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對內,他采取重農、薄斂、輕刑和教化的措施,對外采取繼續與匈奴和親的措施。
景帝即位的第二年正月,為了鼓勵百姓耕作,宣布減免一半的田租。為了達到與民休息,促進農業的發展,景帝對使用民力這件事情上很是謹慎。在位期間,僅僅為自己修建了一個陽陵,其規模也不是很大。除此之外,再沒有興建其他的土木工程。在政治方麵,漢景帝也是本著仁德之心治理國家,講究一切從簡。在刑法方麵,景帝比較重視輕刑,反對酷刑。在思想領域方麵,景帝信奉“無為而治”,學術上對諸子采取兼容並蓄的態度,允許各家爭鳴。外交上,景帝繼續沿用漢初以來同匈奴和親的政策。景帝在前元元年曾經派陶青與匈奴商談和親的事情。以寬容之心對待匈奴的政策,保證了漢朝社會的安定局麵,對人民的休養生息起了很大推動作用。
景帝在位期間,維護安定,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為社會經濟文化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曆史生最繁榮的時期之一--“文景之治”,這個時期是西漢王朝的一個升平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