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司馬指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和史學家、散文家司馬遷。兩人在文學史上都很有影響,後人有“文章西漢兩司馬”之稱。
班張指東漢班固和張衡。二人都擅長辭賦,班有《兩都賦》,張有《二京賦》,都是描寫京都的大賦。
竹林七賢指魏晉間的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鹹、王戎、劉伶。《魏氏春秋》說,此七人“相與友善,遊於竹林,號為七賢”。其作品多用比興,借古諷今,憤世嫉俗,也摻雜人生無常、消極避世的思想情趣。
三曹指漢魏間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他們因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對當時的文壇很有影響,故後人稱為三曹。三曹的詩繼承了《詩經》、楚辭和漢樂府民歌的傳統,氣魄宏偉,慷慨悲壯,特別是曹操的詩,文字清峻通脫,語言直抒胸臆。
二陸指西晉文學家陸機與其弟陸雲。《晉書·陸雲傳》:“少與兄機齊名,雖文章不及機,而持論過之,號曰‘二陸’。”
李杜①指詩人李白、杜甫。韓愈《調張籍》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②指唐詩人李商隱、杜牧。兩人同為晚唐的著名詩人。後有人稱之為李杜或小李杜。
韓柳唐散文家韓愈、柳宗元的並稱。韓柳都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作家,對後代散文的發展很有影響。
詩囚指中唐詩人孟郊和賈島。元好問《放言》詩:“長沙一湘累,郊島兩詩囚”。意思是說兩人耽於作詩苦吟,仿佛為詩所囚。兩人又有苦吟詩人之稱。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兩代八個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三蘇指北宋文學家蘇洵與其子蘇軾、蘇轍。洵稱老蘇,軾稱大蘇,轍稱小蘇。其中蘇軾的成就最高,在詩、詞、文各方麵都居重要地位。
三袁明文學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的並稱。他們都是公安派的代表作家。
蘇辛指宋詞人蘇軾、辛棄疾。前人詞論,常分詞為“婉約”、“豪放”兩派,而以蘇軾、辛棄疾為豪放詞的代表,故常並稱。
元曲四大家指元朝雜劇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他們的雜劇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問題,無論是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鮮明的特色和卓越的成就。尤其是關漢卿,是我國戲曲史上最早也是最偉大的戲曲家。
南洪北孔指清代劇作家洪升、孔尚任。洪生南方浙江錢塘,孔生北方曲阜,故名。代表作分別是《長生殿》和《桃花扇》。
你知道這些名著花費了多少時間嗎
班固寫《漢書》花了20餘年心血。
王充寫《論衡》費了30多年精力。
許慎寫《說文解字》花了22年。
玄奘寫《大唐西域記》用了17年。
司馬光寫《資治通鑒》花了19年。
沈括寫《夢溪筆談》費了9年光陰。
王禎寫《農書》熬過了15個寒暑。
徐弘祖寫《徐霞客遊記》花了34年。
宋應星寫《天工開物》用了20年精力。
顧炎武寫《日知錄》花了20年精力。
李汝珍寫《鏡花緣》曆時30年而成。
曹雪芹寫《紅樓夢》傾注了10年心血。
孔尚任寫《桃花扇》前後用了15年。
朱起鳳寫《辭通》費了30年光陰。
《西遊記》是根據誰的故事創作的
《西遊記》是中國的一部很受讀者歡迎的古典神話小說。近些年來,根據它改編的電影、電視連續劇、動畫片,更是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小朋友們的歡迎。提到《西遊記》,有哪一個孩子不會立刻想起那個武藝高強,會72般變化,能騰雲駕霧、降妖除怪的孫悟空呢!有誰會想不到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孫悟空三借芭蕉扇,孫悟空大戰牛魔王等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呢!
《西遊記》雖然好看,可是今天,當我們學習了文化知識以後,我們就知道,這些天兵天將、妖魔鬼怪,都是人們幻化出來的,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們卻不能因此而斷定,《西遊記》完全是作者編造的,因為根據史書記載,曆史上真的有唐僧去西天取經這回事。
在1300多年前,即我國的唐朝時期,有一個男子姓陳,出家做了和尚,他的法名(即出家後的名字)叫玄奘。玄奘是個很喜歡鑽研經書的人,在長期的苦學中,他學到了不少知識,並逐漸成為一個頗有名氣的僧人。
我們知道,佛教的起源地是印度,後來有一些印度僧人來到中國,這樣就把佛教帶到了中國。唐朝時期,佛教進一步在我國流傳開來,從朝廷的官員,到普通百姓,信佛的人很多。有一天,唐朝皇帝召見了玄奘。他對玄奘說:“雖然佛教從印度傳來已經好些年了,可是還沒有一個中國僧人到印度求取過真正的經文,你是否願意去一趟印度,為我國取回真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