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寫到的零丁洋在哪裏
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一詩是這樣寫的: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惶恐灘的原名叫黃公灘,是贛江十八灘之一。因為水流湍急,是最險的一灘,所以渡者皆驚恐,故名“惶恐灘”。零丁洋指現在福建沿海汀州一帶。
本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出自《指南錄》,此詩作於1279年,即作者被元軍所俘的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時。1278年底,文天祥戰敗被俘,元軍的將領、南宋的降將張弘範率水軍直取南宋皇帝所在的崖山(在今廣東新會南海中),戰船駛過珠江口外的零丁洋,張弘範要押在船上的文天祥寫信給堅持鬥爭的愛國將領張世傑勸降。眺望著那煙波浩渺的祖國海疆,文天祥感慨萬千,揮毫寫下這首《過零丁洋》詩。
文天祥所處的時代,南宋政權偏安一隅,極端腐朽黑暗;蒙古貴族大舉入侵,國家和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年輕的文天祥以天下為己任,他從剛剛步入政治舞台,就表現了激揚的愛國熱情。文天祥被俘後,元朝統治者為利用他來籠絡人心,就想盡一切辦法誘使他投降。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之下,文天祥始終表示忠於祖國,始終不肯屈服。元朝統治者害怕他的影響,終於決定將他處決,時年,文天祥47歲。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麵對寥廓蒼茫的宇宙,文天祥想到了人生的價值,他要用自己對祖國、對民族的一片丹心,去照亮那永垂千古的青史。這熱血溶注的詩句,是哲人的思考,英雄的豪情,充溢著民族的浩然正氣。作者從國家和個人兩方麵書寫,極寫國破之恨、哀怨之情。第三聯作者借用兩個帶有情感色彩的地名寫出他的處境遭遇,可謂是“絕對”。而尾聯更是千古絕唱,以磅礴的氣勢收篇,表現出其民族氣節及舍生取義的生死觀,激勵了千百萬人,是千古不朽的壯歌。
為什麼許多人都是“金庸”迷
提起武俠小說,沒有人會不知道金庸和他的作品,如《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等等。
許多人都是“金庸”迷,對金庸的作品情有獨鍾,百讀不厭。金庸的作品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魅力呢?
一是金庸的武俠小說想象力豐富,情節起伏跌宕、緊扣讀者的心弦。像《笑傲江湖》中的令狐衝,被關入西湖底下的暗牢中不見天日,正當讀者為他的命運擔心焦慮時,小說筆鋒一轉,令狐衝無意間發現鐵板床上刻有《吸星大法》的武功秘籍,讓他在身陷囹圄中練就一身罕見的武功,由此峰回路轉,輕易地脫離了地下黑牢,讓讀者猛鬆了一口氣。
二是金庸的武俠小說並不僅僅隻是編幾個離奇有趣的故事,而是蘊藏深厚的文化內涵於字裏行間。金庸本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有非常高的造詣,他的作品中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如佛家的思想、道家老莊的哲學、儒家寬厚中庸的傳統觀念,以及墨家行俠仗義的風範,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展現。
三是金庸作品塑造了許多俠義英雄的形象,忠厚實誠的大俠郭靖、機敏靈活而又貌似玩世不恭的楊過、豪放的喬峰……他們行俠仗義,疾惡如仇,無不體現了芸芸眾生的心願,令人心馳神往,遐想無邊。
金庸的武俠小說被譽為“成年人的童話”,許多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的豪情壯舉,讀者們盡可在金庸的作品中過上一把癮,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金庸的作品一共15部,大部分都被搬上了銀幕,“金庸”迷的人數可不在少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