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心血管病(二)(1 / 3)

急性心肌梗死後室間隔穿孔1例

截至目前國內文獻報告之急性心肌梗死後心髒破裂僅見1例根據英美文獻的記栽心髒破裂的部位以左心室壁占多數。室間隔破裂穿孔占全部心髒玻裂的2.4%—30%,而蘇聯文獻報道,室間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較為罕見的並發症,如在234例急性心肌梗死亡病例的屍解中,發現41例有心肌破裂,而其中室間隔穿孔僅見1例。收集到1957年止全世界醫學文獻中報告的174例心肌梗死後室間穿孔病例,早年的病例均為死後的病理診斷,但後來由於臨床工作者認識了本病的特殊臨床表現,所以後期的病例70%是生前診斷的。心肌梗死後室間隔穿孔具有特殊的臨床表現,隻要了解它,就不易被漏診,它的預後十分惡劣,而國內文獻尚未有報告,茲將本院在1960年所見的一典型病例簡單報告於下,並略作討論。

住院號15991,66歲,男性,售貨員,因一周來心前區病,三天來心悸氣短加重,於1960年1月5日入院。患者於1959年12月29日上午八時許突然發作劇烈心前區痛,裏壓榨性,伴有額部出冷汗,短暫之意識喪失,惡心,氣短,全身乏力。心前區痛持續,不放射,二小時後患者勉強去工作單位請假,並趕某診所治療,經注射藥物(藥名不詳)疼痛略減輕,回家後又經中醫治療,但心前區痛及氣短未能完全控製,入院前三天帶病堅持售貨工作達六小時,後因心悸、氣短、心前區痛加劇,體力不支乃回家,複請中醫治療,因未收效而來我院急診。在急診室經體檢及心電圖檢查確診為急性前壁間壁心肌梗死,注射嗎啡0.01克,毒毛旋花素125毫克後入院。患者既往無心悸、氣短、心絞痛或高A壓病史,否認冶遊及性病史。入皖時體檢患者取半臥位,呼吸短促,神智清楚,合作。脈傳110,呼吸26,體溫36.1度。無紫紺,頸靜脈怒張不明顯。左第五肋間心濁音界在鎖骨中線外1厘米,心前區有粗糙的收縮期雜音,在心尖及左第四、五肋間近胸骨處最為明顯,傳導至左腋窩及全胸部,心律齊,血壓兩肺底部有濕性羅音,左側較多。腹部平坦,柔軟,肝區有壓痛,肝在劍突下可觸知。下肢無水腫。

心肌梗死後室間隔穿孔的心電圖一般無特異性改變。認為可趨於右傾。蘇聯一些學者認為QRS綜合波可加寬部分學者認為本並發症可伴有陣發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束支傳導阻滯,這些心律素亂的發生決走於穿孔的部位,對診斷並不能提供很大的幫助.本例患者三次心電圖所見隻發現心肌梗死病變的蔓延而無心律不齊,QRS綜合波的變化也不明顯.

本並發病的預後十分不良,認為半數病人在一周內死亡,僅13%例能活到二個月。報告的一例發病後生存5年是十分罕見的。為了預防並發症的發生,我們更應該強調急性心肌梗死絕對臥床的必要性。

心房纖維顫動的病因及其鑒別問題(226例臨床分析)

心房纖維顫動(以下簡稱心房纖顫)是最常見的僅次於期前收縮的一種心律不齊,它發生於各種器質心髒病的基砷上,也偶見於植物性神經功能素亂而無心髒器質性變化的患者,因此,在世界的不同地區,引起心房纖顫的常見病因,主要與各該地區各種器質性心髒病的相對發病率的商低密切相關在歐美各國,動脈粥樣化引起射心髒病在各種器質性心髒病的發病率中占首位,所以也是引起心房纖顫最常見的原因。根據我國各地費質性心髒病發病率的統計資料看,風濕性心髒病是目前我國最多見的器質性心髒痗,從臨床經驗看也是引起心房纖顫最多見的因,但是,有關這方麵的精確統計資料在文獻中尚禪少見為此,我們分析了北家中蘇友誼醫院19551959年五年間經心電圖確診為心房纖顫的門診及住院病例226例,對病因及病鑒別方麵加以探討,希有助於臨床實際工作。

心房纖顫病因的分析

226例中,由於風濕病引起的共157例,占全組病例69.5%,次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硬化共52例,占23.0%,丼他病因較為少見。

心房纖顫病因的鑒別

在一般情況下,確定心房纖顫的原因並不困難,因為每一種疾病均有它的臨床特殊表現及經過。但在部分年齡較大、心率速、心髒雜音不明顯的心房纖顫患者,則究為風濕病抑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常難鑒別,本文重點即探討這個問題。

臨床方麵

1.患者年齡風濕病大多發生於兒童青壯年,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則多發生於中年以後,這是臨床家所發現的一般規律。然而通過本文病例的分析顯示,並發心房纖顫的風濕性心髒瓣膜病患者中,中年以上者亦不少見。根據表2,在155例並發心房纖顏的風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