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煙草或健康(二)(1 / 3)

全國吸煙情況抽樣調查結果

為了全麵掌握我國的吸煙情況,了解我國15歲以上不同性別、年齡,不同地區,不同職業,不同教育程度人群的吸煙率、吸煙量、吸煙種類、開始吸煙年齡、戒煙情況、被動吸煙者的比例及對吸煙習憤的認識等基本資料,為進一步拚究吸煙與各種疾病的關係提供科學的基礎資料,為深入開展吸煙有害健康的宣傳教育,為製訂有關控製吸煙的立法提供依據,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簡稱中央愛委會)和衛生部於1984年初組織了除台灣省以外的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衛生廳局及愛委會的宣傳教育部門在1984年4月間對15歲或以上人群的吸煙情況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由北京心脒血管醫療中心(簡稱北京心中心)負責牽頭,製訂調查方案,檢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調查情況,並將各地資料進行彙總分析。全部工作於1986年6月初完成,完成後邀請有關專家對本調查結果進行審評。現將結果報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一、調查方案的製訂

本次抽樣調查方案均按照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吸煙情況標準化調查方法的建議”的各項要求擬定的。調查表格根據WHO“普通人群吸煙調查指南”建議中的成人吸煙調查表稍加修改製訂的北京心肺中心多次組織有關流行病學、統計學及臨床專家對調查方案、調查表及彙總表進行討論最後擬定的。

二、調查範圍

全國除台灣省外29個省、自區、直轄市均參加了調查,調查人數按1982年全翻人口普毫人數5/10000進行抽樣,共調查519600人,其中男性258422人,女性261178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城市與農村居民抽樣比例均與各地域市與農村比例相一致。

三、統計整理

吸煙詢問表的設計適用計數機處理,有條件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利用計算機直接進行統計處理辠件者以分卡彙總整理。

四、資料的可靠性

本調查要求由培訓後的調查貴對被調查者。如被調查者不在,可由親屬或知情者代答,進行第二次複查各調查點均達到此要求。

討論與總結

內容本文采用為實驗模盤,經吸煙一定時間後,以肺琿洗技術獲取肺巨噬細皰和肺灌洗液進行檢測。

自1979年我國政府決定執行控製吸煙政策後,國內出現一些散在的吸煙調查報告,但這些調查有的設計不夠嚴謹,且方法不統―,有的隻限於某一地區、某—職業人群,故其結果差異較大,不能真正代表我國人民吸煙的情況。我國自公布控製吸煙政策後,收效如何,今後吸煙的趨玲如何不得而知。這次全國性隨機抽樣吸煙情況調查是在中央愛委會和生部主持下,用行政的辦法布置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任務,按照統一的調查方法和要求,嚴格遵照隨機抽樣的原則進行的,所以以認為調查的結果是可靠的。

本資料有助於了解我國人民吸煙的真實情況,有利於進一步研究吸煙對健康的危害,從而為製訂我控製吸煙的方針、政策提供可貴的根據。在幾年後重複這樣的抽樣調查可以了解我國人民吸煙習慣變化的趨勢,控製吸煙運動是否取得成效,並根據這次調查結果進行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和必要的立法。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吸煙者多自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吸煙,而一旦養成了煙的習慣,再想戒煙就比較困難。這次調查還顯示我國吸煙者的戒煙率僅5%左右,而且其中2/3是由於患病才戒煙的。

我國是世界上卷煙產量最大的國家之一,而且生產的卷煙焦油含量大大超出國際上要求每支低於15mg的標準,而且過濾卷煙的產量僅占全部卷煙產量1/10左右這樣的卷引起的肺痛、肺氣腫的危險性是較大的.我們建議卷煙生產部門要增加帶過濾嘴的、低毒煙的生產,逐步減少卷煙產量並提高質量。從增加市場零售價來“償減產威少的稅利收入寓禁於征”。關於吸煙的認識方麵雖然多數吸煙和不吸煙者都認識到吸煙有害健康。但吸煙者為了社交應酬或解除疲勞等原因爾吸煙.我們應該多做宣傳逐漸改變社會上敬煙作社交禮節的習俗,並建議在電影、電視屏幕上盡量少出現正麵人物吸煙鏡頭,逐漸使人們接受不吸煙是社會正常的習價,宣傳吸煙不但害己還會貽害他人的健康,宣傳健康的生活方式,用休息、飲茶來解除疲勞。移風易俗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經常性、不斷的宣傳教育,輔以全國性或地方性的立法和各個單位自己建立的規章製度來限製吸煙,特別是要禁止在工作場地及公共場所吸煙希望通過政府的正確政策,群眾團體,教育工作者、衛生工作者及宣教工作者共同進行不懈的努力,把我國人民的吸煙率盡快降下來,以阻止癌腫、心血管病部呼吸係統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的不斷增長,爭取使國人民的體質不斷增強,平均壽命不斷延長。

參加本調查工作的單位有北京、天津、上海三個直轄市,山西、河北、吉林、遼寧、黑龍江、湖南、湖北、河南、廣東、福建、江西、江蘇、安徽、山東、四川、貴州、雲南、甘肅、陝西、青海等省及廣西、寧複、內蒙、西藏和新疆等自治區的愛委會衛生廳(局)的衛生宜教部門。北京心肺中心張敏同誌協助統計整理工作特此致謝。

吸煙與心血管疾病

吸煙危害健康,除了能引起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也是冠心病的三個主要危險因素(吸煙、高血壓、高血脂)之一。美國衛生署的報告認為流行病學研究證明在吸煙引起的死亡率増加方麵冠心病比肺癌更為重要。吸煙還與主動脈、末梢動脈粥樣硬化及腦卒中有關。現將近年來國內外關於吸煙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的研究情況簡要介紹如下。

一、吸煙和冠心病的關係

1971年美國衛生署長的年度報費中就有足夠的證據說明吸煙是男性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子。1979年美國衛生長博士在第15次年度報告中提出吸煙在美國無疑問地與男女的冠心病發病有關,並認為是上述三個危險因素中最易於預防的因素。國外文獻指出對2000萬人以上的前性研究觀察結果說明吸煙可增加冠心病的死亡率,吸煙者比不吸煙者冠心病的死亡率高70%。研究結果每日吸煙在40支以上者冠心病的死亡率比不吸煙者高200%。發生冠心病的危險及死亡直接與每日吸煙的支數,吸煙的年數與開始吸煙年齡的早晚及吸入支氣管的深度有關。也就是說吸煙的支數愈多,年限愈長開始吸煙年齡愈早,煙草霧吸入支氣管愈深,患冠心病的危險性愈大,死亡率愈高。

心髒病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大量吸煙者患心肌梗塞的危險性為不吸煙者的3倍,吸煙者比不吸煙者的心髒猝死危險高24倍。猝死的危險隨著吸煙支數的增多而增加。報告女性吸煙者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性比不吸煙者高3倍,每日吸煙量在35支以上的女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為不吸煙者的20倍。1985年報告每日吸煙1~14支患心肌梗塞的相對危險性是不吸煙者的1.4倍,吸煙1524支者則為3.4倍,每日吸煙2534支則為5倍,每日吸煙超過35支則増至7倍。有些研究者還提示在無粥樣硬化的情況下,吸煙可引起急性冠狀動脈血栓形成。吸煙與心絞痛的關係不像心肌梗塞和猝死這樣清楚,雖然冠脈進彩顯示吸煙與冠心病的嚴重程度呈直線關係,吸煙對冠心病是一個主要的、獨立的危險因子,它和其它危險因子如高血壓及高膽固醇血症有協同關係等報道30~59歲男性,追訪10年無任何一項危險因子者第一次發生冠心病症狀的有23/1000,其中吸煙者為34/1000,吸煙者有高血壓或高膽固醇血症者為103/1000,而吸煙者兼有高血壓及高膽固蓐血症者則為188/1000。美國的研究者認為女性冠心病的發病率低,尤其在絕經期前更低。部分原因是女性吸煙者比男性少,吸煙量也少。女性口服進孕藥者,若同時吸煙其心肌梗塞的發病率比既不吸煙又不口服避孕藥者多10倍,大量吸煙又口眼避孕藥者心肌梗塞發生率比不吸煙者多23倍。戒煙可逐漸減少冠心病的死亡率,每日吸卷煙20支以下者如停止吸煙,則10年後,其冠心病的死亡率即與不吸煙者相似,但若每日吸煙20支以上,則戒煙後冠心病的殘留危險性與一生中吸煙年數成正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