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在位時,有大將安思順,是安祿山的族兄,天寶年間任河西節度使。當時,祿山已坐大,明眼人皆知其叛亂在即,思順為避免受牽扯,行事特別小心。幾年後,“安史之亂”爆發,大將哥舒翰統軍迎敵。安思順素與哥舒翰不和,後者趁機誣陷,稱其與安祿山勾結,有謀反的嫌疑,玄宗立斬思順。
其實,安思順跟那個年代多數胡人將領一樣,還是非常忠於唐朝的。雖然跟安祿山沾親,但並無越軌行為。自安祿山起兵後,做了幾十年太平太子的玄宗已方寸大亂,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名將連續被殺,使得變亂之初的局勢一團糟。
隻說安思順,活著時,為表達心意,在天寶初年,獻給玄宗一條美麗的五色玉帶。玄宗非常喜歡,主要是迷上那色彩斑斕的寶玉。於是,叫人到皇家庫房搜尋用五色玉製成的器物。
曆代皇室都有自己儲存珍寶的庫房。唐朝是當時世界的中心,很多國家都千裏迢迢進獻寶物,所以藏品極多。此外,開唐之初,太宗李世民曾以朝廷詔書的方式,在帝國範圍內尋求魏晉以來散落民間的古董和珍寶。僅東晉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就搜羅了“上千紙”,其中包括名動千古的《蘭亭集序》。
唐朝皇室的庫房中,有很多前朝隋室舊物,有的被皇帝喜歡,有的則被討厭:“內庫有交臂玉猿,二臂相貫如連環,將表其轡。上、後嚐騎與侍臣遊,惡其飾,以鞭擊碎之。”又,“睿宗嚐閱內庫,見一鞭,金色,長四尺,數節有蟲齧處,狀如盤龍,靶上懸牙牌,題象耳皮,或言隋宮庫舊物也。”前者,李世民不喜玉猴的佩飾,用鞭將其打碎;後者,唐睿宗在遊覽庫房時,發現一條隋朝遺留下來的金鞭。
掉頭說玄宗。他派去的人在庫房找了半天,僅僅發現一隻五色玉做的杯子。
玄宗龍顏不悅,問內侍五色玉產在哪兒。內侍回稟說產於西域。玄宗大怒,派使者飛馬西域諸國,責問他們為什麼吝嗇於進獻寶玉。西域諸國說,真不是這樣啊,我們經常進貢,但每次途經小勃律時,都會被搶走,因此運不到長安。
使者把情況報給玄宗,後者下令立即攻伐小勃律。
勃律為古國,原在今克什米爾北部。唐朝初建,吐蕃強盛,擊破了勃律,使之一分為二,留在原地的被稱為大勃律,向西北遷移至今吉爾吉特、斯卡杜地區的一支,稱為小勃律。小勃律所在的位置,正處於西域諸國通往唐朝的咽喉要道上。
開始,唐朝跟小勃律關係還不錯。
開元年間,小勃律國王親入長安朝貢,受到玄宗的接見。所以,在小勃律遭吐蕃進攻時,唐軍曾前去援救。但後來,吐蕃二攻小勃律,這一次將其降服。由於依附了吐蕃,所以西域諸國使團再入唐朝時,往往被小勃律以及駐紮在該國的吐蕃軍打劫。
得知玄宗要攻打小勃律,很多大臣都進行勸阻,說為了點五彩玉就貿然遠征,未免意氣用事,有點不值當的。
就在這個時候,宰相李林甫出班發言,表示完全支持這次遠征,而且認為兵貴神速,立即就打。他的觀點很簡單:小勃律不斷打劫西域諸國朝貢長安的使團,這本身就是對唐朝的大不敬,出師遠征已完全有了借口。而且,遠征小勃律,不僅可以加固安西四鎮(龜茲﹑於闐、疏勒、焉耆,由安西都護府統轄)的安全,更在於殺雞給猴看,叫欲望越來越大的吐蕃有所收斂。
李林甫還提到一點,說最近西域有二十多個國家都轉投吐蕃,為什麼?因為它們和長安之間的聯係通道被堵死了。從這個角度看,討伐小勃律更是迫在眉睫,而不僅僅是搶點五彩玉那麼簡單。
玄宗大喜,認為李林甫說到了自己心坎裏,遂問:“誰可擔此大任?”
李林甫轉了一下眼珠,說:“安西大將王天運可也。”
人人都說李林甫是奸相,善於玩弄權術,實際上此公是位極有能力的鐵腕宰相,雖受寵專權,但辦事恪守規章,且效率極高,又特別善於駕馭各類悍將。當時,唐朝邊境上的重要將領,很多都是胡人出身,雖然長於作戰,但亦野蠻驕橫,可一見到李宰相,一個個大氣都不敢出,驕縱如安祿山,更是緊張得汗流浹背。
李林甫雖為宰相,但兼著安西大都護的職位,對邊將心中有數。就這樣,朝廷傳令於夫蒙靈察,點名王天運為主將,去教訓小勃律。
夫蒙靈察是誰?羌族人,時任安西節度使,率領導班子屯駐安西四鎮中龜茲,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庫車。接到朝廷命令後,他跟自己的副手高仙芝對了個眼神兒。
關於王天運的生平,史上沒有詳細記載。但後來,他又出現在唐軍進攻南詔的戰役中。可以推測,這個人在當時是一名很有分量的邊將,比較能打硬仗。因為進軍小勃律,需要翻越冰雪覆蓋的帕米爾高原,一般人還真得含糊。
就這樣,王天運帶著四萬唐軍出動了。
在路上,又征發了一些附屬國家的軍隊,組成了一支以唐軍為主的多國部隊,開始了對小勃律的遠征。
從龜茲到小勃律,需要翻越世界屋脊,艱險程度可想而知。由於路途漫長,出發時是初秋,到小勃律國都時已是冬天。
兵臨城下後,唐軍二話不說,立即攻城。
小勃律國王望著城下黑壓壓的唐軍,有點迷惘。看唐軍這架勢,是要滅了他小勃律啊。一害怕,國王叫人停止抵抗,派使者前往唐軍大營,表示願意繼續歸順,不但把手裏的五色玉都獻給唐天子,而且還拿出他們小勃律的名玉。當時,小勃律確實也產玉。杜甫曾有詩雲:“勃律天西采玉河,堅昆碧碗最來多。”
但被王天運一口拒絕。
這位傲慢的將軍縱兵攻城,攻陷小勃律國都後,放縱唐軍大肆殺掠。國王雖化裝跑掉了,但唐軍俘虜了三千多國民。
就這樣,帶著戰俘以及包括五色玉在內的大量珍寶,唐軍踏上東歸之路。
唐軍撤走的晚上,小勃律的一位精通占星術的長老,在觀看星象後,徐徐道:唐人殺掠無算,此番東去,必遭大風雪。
此時已是深冬。唐軍重新翻越帕米爾高原後,來到一麵大湖旁。
當日天色昏暗,暴雪飛降,氣溫猛落。與此同時,大風驟起,激起的湖水,凍成了冰柱,隨後冰柱又被吹斷。一時間,仿佛末日來臨。入夜後,天氣更冷,結果是:唐軍除漢、胡各一人生還外,其他士兵都被凍死。所俘小勃律國民,因生性耐寒,盡逃而去。
生還的漢人正是王天運將軍。天運僥幸跑回龜茲,向夫蒙靈察報告,後者大驚,又飛報長安,玄宗得知消息後並不相信,叫人星夜兼程現場查看。
使者馳至那大湖邊,見湖邊冰柱如山。隔著透明的冰山,可以看到湖邊唐朝士兵都已被凍成冰屍,或立或坐,姿態各異,仿佛冰雕。使者瞠目結舌,急忙返回,行了一段路後,再回頭遙望,隻見湖水茫茫,眾屍消失,一切仿若夢幻。
這則秘聞披露在晚唐段成式所著的百科全書般的誌怪筆記《酉陽雜俎》中:“天寶初,安思順進五色玉帶,又於左藏庫中得五色玉杯,上怪近日西進無五色玉,令責安西諸蕃,蕃言:‘彼嚐進皆為小勃律所劫,不達。’上怒,欲征之。群臣多諫,獨李右座讚成上意,且言武成王天運謀勇可將,乃命王天運將四萬人,兼統諸蕃兵伐之。及逼勃律城下,勃律君長恐懼請罪,悉出寶玉,願歲貢獻,天運不許,即屠城,虜三千人及其珠璣而還。勃律中有術者言:‘將軍無義,不祥,天將大風雪矣。’行數百裏,忽起風四起,雪花如翼,風激小海水成冰柱,起而複摧,經半日,小海漲湧,四萬人一時凍死,唯蕃漢各一人得還。具奏,玄宗大驚異,即令中使隨二人驗之。至小海側,冰猶崢嶸如山,隔冰見兵士屍,立者坐者,瑩徹可數。中使將返,冰忽消釋,眾屍亦不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