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李世民後世子孫在他犧牲精神的感召下,義無反顧的加入到了服仙藥的行列中來。唐憲宗晚年因服丹藥致使脾氣喜怒無常,左右侍侯的人動輒得咎,於是被心懷怨恨的宦官殺死;唐穆宗、唐武宗都在30幾歲的年齡因服藥導致元氣大耗而亡;號稱“小太宗”的晚唐最後一位英名君主唐宣宗也吃藥吃的背上爛了一個大洞而死,至此唐朝的滅亡時間也成了一個純粹的算術問題。
在唐朝服藥死亡的五個皇帝中,除了唐穆宗是個昏君外,其他幾個都是英明有為的傑出帝王。所以不管你承認與否,幾粒小小的丹藥,實際上起到了加速唐朝腐朽和滅亡的作用。而由於這幾位唐朝的短命帝王們死狀過於慘烈和震撼,所以從唐末直到明初,再也沒有皇帝敢吃從煙霧繚繞的煉丹爐裏煉製的丹藥了。
到了明朝中期,皇帝追求長生不老的思想又重新開始萌發,明世宗即位後崇尚道教,這使得延命煉丹之術又在宮廷裏流行起來。當然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觀念的更新,明世宗那時追求的就不僅僅限於長生不老了,他希望在永生的同時,還能夠對美貌的妃子們保持影響力。術士們秉承皇帝的旨意,經過潛心研究後發現,用女子的初經為原料製作的丹藥,其療效可以滿足皇帝的要求。明世宗聽了後非常高興,於是先後征召了千餘名少女入宮製藥。大概是此藥效果比較生猛吧,世宗皇帝從此躲進深宮成一統,二十餘年不上朝。至於他在深宮裏幹些什麼,那屬於個人隱私,我們就沒有什麼探究的必要了。不過需要交代的是,明世宗最後還是沒能修成正果,在他60歲那年,也因服藥引起的中毒而去世了。
那麼被皇帝們視為珍寶的仙藥到底是什麼成分,為什麼他們服用後唯一的效果就是中毒呢?其實這種所謂的長生不老丹,它的成分主要是一些砷、汞、鉛、金、銀等重金屬,經過高溫煉製後,會產生砒霜等劇毒物質。如果長期服用這些丹藥,就會慢慢的造成人體重金屬中毒。可憐皇帝們興致勃勃的吃了一肚子水銀和砒霜,還堅信自己能夠長生不老,永葆青春,這個玩笑可開得有點大了。
在古代,人們認為金、水銀等重金屬不易腐爛變質,假如人體吸收了它們的精華,那肯定可以永垂不朽,所以當時就有“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者壽如玉”的說法,這個推論也就成了煉丹術的理論基礎。煉丹術士們把各種金屬元素放進煉丹爐,希望借助爐裏神奇的化學反應,能夠最終煉製出一種使人永生的仙丹。而權位愈高,欲望愈大的人,就越想長生不老,於是有的皇帝懷著美好個人的願望,不惜以身涉險,大量吞服未經臨床試驗的藥物(他還舍不得給別人),並最終因重金屬中毒而英年早逝(至於中毒的就更多了),在追求永生的過程中結束了自己生命。這其中最讓人不能理解是,皇帝們對於長生不老的追求千年如一日,猶如飛蛾撲火,心甘情願,絲毫不接受前人的教訓。不過東方不亮西方亮,也正是有了皇帝們的勇於犧牲的精神,才推動了煉丹術的發展,以致煉丹術傳入西方後形成了一門造福近代的科學——化學。
注:在這件事情上倒是體弱多病的唐高宗李治最明白,當有人敬獻丹藥時,他一針見血的說道:“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高宗實不昏懦也。
本文史料來源於《資治通鑒》和《明史》。
《資治通鑒》卷一百零一:帝信方士言,斷穀餌藥以求長生。侍中高崧諫曰:“此非成乘所宜為;陛下茲事,實日月之食。”不聽。辛未,帝以藥發,不能親萬機。丙申,帝崩於西堂。
《明史》佞幸列傳:帝自二十年遭宮婢變,移居西內,日求長生,郊廟不親,朝講盡廢,君臣不相接。帝益求長生,日夜禱祠,簡文武大臣及詞臣入直西苑,供奉青詞。士大夫或緣以進。又創二龍不相見之說,青宮虛位者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