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在知識分子頭上的利劍——文字獄(1 / 3)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古代的知識分子們也很是自以為傲,經常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來顯示自己的學識和清高。曆朝曆代的皇帝們對他們的基本態度是:既要運用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來治理、發展國家,又要防止阻撓他們的銳利思想去質疑、反對朝廷。毫無疑問,如何避免後一種情況的發生是個世界範圍內的難題,不過在經曆了長時間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後,無所不能的皇帝們終於找到了解決的方法,那就是實行文字獄。文字獄關的不是文字,而是孵化文字的文人。皇帝就是要通過文字獄來讓知識分子們明白,原來寫出對朝廷語出不敬的文章,竟然和打架鬥毆、聚眾搶劫、乃至殺人放火一樣,都是擾亂社會治安的惡性事件,都是刑部機關嚴打的典型案例。這樣一來,文字獄不但可以殺人,更可以誅心,所以便慢慢的成為帝王手中得力的法寶之一。

不過文字獄在宋朝以前,並沒有掀起過什麼滔天巨浪,其中隻有一個蘇軾的“烏台詩案”值得一書。北宋時期的大詞人蘇軾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極有文名,不過一般這樣的人也通常比較恃才傲物,經常對看不慣的一些事情進行口誅筆伐,冷嘲熱諷。當時的北宋正在進行王安石變法,蘇軾恰恰對這個變法抱有很大的意見,於是免不了在自己的文章裏含沙射影,指桑罵槐。這樣做就不可避免的得罪了皇帝支持下的變法派,一時間,禦史們紛紛上書彈劾,指責蘇軾攻擊改革變法以來的大好形勢,造成了極其惡劣的政治影響,不辦不足以平民憤。正在變法興頭上的神宗皇帝看了奏折後大怒,立刻下詔把蘇軾關進禦史台受審。由於禦史台庭院樹上烏鴉很多,又被稱為烏台(看來禦史們都是烏鴉嘴,要不怎麼吸引那麼多烏鴉來尋親呢),這件轟動全國的案件就被人稱作“烏台詩案”。蘇軾被關了4個月,在寫出了悔過材料、檢討書等若幹份後,被皇帝以反對改革為名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被貶後,心如明鏡,曾為兒子作詩一首,詩曰: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害到公卿。)

然而曆史進入明朝以後,文字獄不但數量上開始激增,而且在處理手段上也顯得血腥起來,這集中體現在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苦,早年免不了做過小偷盜賊之類的勾當,加之又當過和尚,所以登基為帝後,對這幾個字眼非常忌諱,生怕知識分子從中諷刺,於是對他們所寫的文章,總是帶著懷疑批判的眼光去看。大臣林伯瑾所寫奏章內有\\\"垂子孫而作則\\\"一句,朱元璋認為裏麵的“則”是\\\"賊\\\",這句話竟然說自己是\\\"垂子孫而作賊\\\",於是林伯瑾被殺。徐一夔所寫奏章內稱讚朱元璋\\\"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朱元璋理解成“光頭之下,天生僧人,為世作賊”,徐一夔隻好被殺。周冕的奏章讚美朱元璋\\\"壽域千秋\\\",也被殺,原因是朱元璋認為這是在罵他\\\"獸欲千秋\\\"。吳憲奏章內有“天下有道”一句成語,不幸又被老朱解釋為“天下有盜”,是諷刺自己以前做過盜賊,這下吳憲也活不成了。火眼金睛的朱元璋,不作文字編校,實在是有點屈才啊。

到了清朝,文字獄又進化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判罪的不僅是當事人自己,往往還包括其親朋好友;涉及的不隻是政治領域,還延伸到其他範疇。康熙十九年,中醫朱方旦發現腦才是人的思想中樞,而不是通常所認為的心,於是被愛好科學的康熙皇帝以\\\"妖言惑眾\\\"之罪斬首。康熙五十年,發生了《南山集》案,因為這部著作中提起南明弘光帝及其年號,作者戴名世就被以大逆罪處死,並牽連師友三百餘人。雍正時,相繼發生了汪景祺案,錢名世案,查嗣庭案,鄒汝魯案,呂留良案,謝濟世案,陸生楠案,屈大鈞案,徐駿案等,株連的範圍極為廣泛。乾隆時,文字獄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共發生120餘起,比以前所有朝代的總和加起來還要多。大臣胡中藻寫有“一把心腸論濁清”之句,被斬首棄市(原因是國號上加濁字,實屬居心叵測)。沈得潛有“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的詩句(人家這是在參觀完花展後讚揚黑牡丹比紅牡丹好看),結果死了也被剖棺戮屍。尹嘉銓自稱\\\"古稀老人\\\",乾隆認為,古稀老人是他的專利,怎麼尹老頭膽敢侵犯名號權,於是尹嘉銓被殺。李一夔《糊塗詩》裏寫“天糊塗,地糊塗,帝王師相,無非糊塗”,被喬廷英舉報,後來查辦大臣發現喬廷英也有“千秋臣子心,一朝日月天”的詩,日月為明,原來你這是要做明朝的“千秋臣子”啊(如果今天還活著,該大臣應該參加短信謎語大獎賽),結果李喬兩人同時被淩遲處死,兩家子孫均坐斬,妻媳為奴。卓長齡編有《憶鳴詩集》,鳴明諧音,明察秋毫的乾隆帝於是說他\\\"喪盡天良,滅絕天理\\\",卓長齡被滿門抄斬。

而所有的文字獄效果加起來,也比不上《四庫全書》的編纂對中華文化的影響。為了編寫,朝廷查繳禁書達三千多種,十五萬多部,總共焚毀的圖書超過七十萬部。吳晗說過: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著名的《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記略》,竟是二百年後從日本文獻中找到的,不然“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將會永遠被人們遺忘。可以想像的是,因書籍銷毀而消散的曆史片斷,絕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小數目。

曆史上的文字獄,禁錮了思想、剝奪了自由、異化了人格、培育了奴才。言論自由,也成了數千年來無法實現的一個奢求。然而,曆史畢竟是一直朝前發展,十九世紀以後,隨著現代民主政治的確立和民選政府的出現,文字獄也就慢慢的沒有了逞威之地。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也一定能夠生活在更加民主,更加開放的社會中,文字獄自己下地獄的日子,指日可待!

本文史料散見於“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原文略。

附錄 本書所提及事件年表

曆史時間

曆史事件

公元前841年

唯有犧牲多壯誌,敢叫日月換新天。周厲王姬胡以放棄個人幸福為代價,通過激發“國人暴動”開創了中國曆史的確切紀年。

公元前782年

周宣王姬靜近四十年的中興時代結束,能引發地震和洪水的周幽王姬宮涅隆重登場。

公元前771年

周幽王姬宮涅千古絕唱的“烽火晚會”即興上演,結果吸引犬戎來攻,幽王本人不幸死於非命。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姬宜臼搬遷到洛陽,建立東周,中國也踏進了讓孔聖人百看不爽,大批特批的春秋時代。

公元前757年

“春秋小霸”鄭莊公姬寤生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是掙紮著從母親的子宮內倒著出來,這是他首次顯示自己淩厲的霸氣。

公元前750年

秦文公終於兌現了以前周平王開出的空頭支票,把岐山之地從犬戎手裏奪回,秦國始強。

公元前743年

姬寤生即位為君,開始了與壞心眼的弟弟、偏心眼的母親長達二十多年的鬥智鬥勇。

公元前735年

衛桓公姬完即位,當時誰也想不到的是,衛桓公竟然是春秋時期第一位遭政變而死的國君。從此以後,各諸侯國進入了禮樂崩壞的動蕩時期。

公元前722年

鄭莊公逼造反的弟弟姬老二自殺,幽禁了母親,發誓不到黃泉,永不相見。同年,春秋初期第一老實人魯隱公姬息被擁立即位。

公元前719年

衛公子姬州籲通過恐怖襲擊,殺害了國君衛桓公,結果當年就被衛國大夫石碏撥亂反正,身死名臭。以前既能通奸庶母,以後又能霸占兒媳的衛宣公姬晉即位。

公元前712年

魯隱公姬息慘遭暗殺,他在菟裘修的別墅再也沒有迎來即將退休的主人。

公元前704年

楚國稱王,勇敢的成為了諸侯中吃螃蟹的第一國。

公元前701年

鄭國內訌,鄭厲公姬突和大夫祭足勾引外國軍隊哄走了鄭昭公姬忽。同年,衛宣公姬晉的兩個兒子為了深厚的兄弟情誼,從容攜手赴死。

公元前697年

鄭國大夫雍糾和鄭厲公姬突剪除權臣祭足的計劃遭到泄密,結果一死一逃。

公元前696年

謊話連篇的衛惠公姬朔被人民攆走,這較早的證明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句名言。

公元前688年

衛惠公姬朔在齊國的幫助厚著臉皮重新複辟,這又反過來證明了“曆史應是進步的,但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在進步”這句名言。

公元前686年

春秋首霸齊桓公薑小白躲過了管仲射來的奪命追魂箭,拍馬加速趕往臨淄,順利即位。

公元前669年

鶴在人類中間的代言人衛懿公姬赤即位,衛國開始了“利為鶴所謀,權為鶴所用,情為鶴所係”的另類時代。

公元前660年

少數民族北狄進攻衛國,衛國百姓以“養鶴千日,用鶴一時”為由拒絕出戰。孤家寡人般的衛懿公戰死沙場,成為狄人的盤中美餐。

公元前651年

齊桓公薑小白得意洋洋的在葵丘召開國際會議,完成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壯舉,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春秋首霸。同年,晉國發生了連環政變,最後晉惠公姬夷吾在秦國的幫助下即位為君,開始了他的無賴生涯。

公元前647年

秦穆公贏任好開倉接濟遭受饑荒的晉國。

公元前646年

晉惠公姬夷吾派兵攻打遭受饑荒的秦國。

公元前645年

秦穆公贏任好怒而興兵,在韓原之戰中俘虜了恩將仇報的晉惠公姬夷吾,並取得了晉國的河西之地。同年,齊國改革的總設計師管仲因病醫治無效,在臨淄病逝,享年82歲。

公元前643年

四麵高牆,無處話淒涼,春秋首霸齊桓公薑小白活活餓死在了寢宮,遺臭三月無人收屍。齊國如日中天的霸業從此畫上了一個黑色的休止符。

公元前642年

宋襄公子茲甫輔助齊國公子薑昭回國即位,宋國開始高調的踏入了國際爭霸的舞台。

公元前639年

不自量力的宋襄公子茲甫在盂城召開國際會議,準備以理服人,成就霸業,結果在會議現場遭到楚國拘留,顏麵掃地。

公元前638年

宋軍在泓水與楚軍作戰,高舉仁義旗幟的宋襄公子茲甫在戰場上詮釋了博愛的含義,奈何敵軍並不領情,襄公大腿中箭,狼狽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