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大唐西域記.下》(2)(2 / 3)

又以五百金錢遺之曰:盡當來求幸無外也。自時厥後數加重賂。潛行陰德感激其心。烈士屢求效命以報知己。隱士曰:我求烈士。彌曆歲時。幸而會遇。奇貌應圖非有他故願。一夕不聲耳。烈士曰:死尚不辭。豈徒屏息。於是設壇場受仙法。依方行事坐持日曛曛。暮之後各司其務。隱士誦神咒烈士按銛刀。殆將曉矣忽發聲叫。是時空中火下煙焰雲蒸。隱士疾引此人入池避難。已而問曰:誡子無聲何以驚叫。烈士曰:受命後至夜分。惛然苦夢變異更起。見昔事主躬來慰謝。

感荷厚恩忍不報語。彼人震怒遂見殺害。受中陰身顧屍歎惜。猶願曆世不言以報厚德。遂見托生南印度大婆羅門家。

乃至受胎出胎。備經苦厄。荷恩荷德。嚐不出聲。洎乎受業冠婚喪親生子。每念前恩忍而不語。宗親戚屬鹹見怪異。年過六十有五。我妻謂曰:汝可言矣。若不語者當殺汝子。我時惟念已隔生世自顧衰老。唯此稚子。因止其妻令無殺害。

遂發此聲耳。隱士曰:我之過也。此魔嬈耳。烈士感恩。悲事不成憤恚而死。免火災難。故曰:救命感恩而死。又謂烈士池。

烈士池西有三獸窣堵波。是如來修菩薩行時燒身之處。

劫初時於此林野有狐兔猿異類相悅。時天帝釋欲驗修菩薩行者。降靈應化為一老夫。謂三獸曰:二三子善安隱乎。無驚懼耶。曰:涉豐草遊茂林。異類同歡既安且樂。老夫曰:聞二三子情厚意密。忘其老弊故此遠尋。今正饑乏何以饋食。

曰:幸少留此我躬馳訪。於是同心虛己分路營求。狐沿水濱銜一鮮鯉。猿於林樹采異華果。俱來至止同進老夫。唯免空還遊躍左右。老夫謂曰:以吾觀之爾曹未和。猿狐同誌各能役心。唯兔空返獨無相饋。以此言之誠可知也。兔聞譏議謂狐猿曰:多聚樵蘇方有所作。狐猿競馳銜草。曳木。既已蘊崇猛焰將熾。兔曰:仁者。我身卑劣所求難遂。敢以微躬充此一餮。辭畢入火尋即致死。是時老夫複帝釋身。除燼收骸傷歎良久。謂狐猿曰:一何至此。吾感其心不泯其跡。寄之月輪傳乎後世。故彼鹹言。月中之兔自斯而有。後人於此建窣堵波。從此順殑伽河流。東行三百餘裏至戰主國(中印度境)。

戰主國

周二千餘裏。都城臨殑伽河。周十餘裏。居人豐樂邑裏相鄰。土地膏腴稼穡時播。氣序和暢風俗淳質。人性獷烈邪正兼信。伽藍十餘所。僧徒減千人。並皆遵習小乘教法天祠二十。異道雜居。

大城西北伽藍中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印度記曰:此中有如來舍利一鬥。昔者世尊嚐於此處。七日之中為天人眾顯說妙法。其側則有過去三佛坐及經行遺跡之處。鄰此複有慈氏菩薩像。形量雖小威神嶷然。靈鑒潛通奇跡間起。

大城東行二百餘裏至阿避陀羯刺拏僧伽藍(唐言不穿耳)周垣不廣雕飾甚工。花池交影台閣連甍。僧徒肅穆眾儀庠序。聞諸先誌曰:昔大雪山北睹貨邏國有樂學沙門。二三同誌禮誦餘閑。每相謂曰:妙理幽玄非言談所究。聖跡昭著可足趾所尋。宜詢莫逆親觀聖跡。於是二三交友杖錫同遊。既至印度寓諸伽藍。輕其邊鄙莫之見舍。外迫風露內累口腹。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時此國王出遊近郊見諸客僧。怪而問曰:何方乞士何所因來。耳既不穿衣又垢弊。沙門對曰:我睹貨邏國人也。

恭承遺教高蹈俗塵。率其同好觀禮聖跡。慨以薄福眾所同棄。印度沙門莫顧羈旅。欲還本土巡禮未周。雖迫勤苦心遂後已。王聞其說用增悲感。即斯勝地建立伽藍。白□題書為之製曰:我惟尊居世上貴極人中。斯皆三寶之靈佑也。既為人王受佛付囑。凡厥染衣吾當惠濟。建此伽藍式招羈旅。

自今已來諸穿耳僧我此伽藍不得止舍。因其事跡故以名焉。

阿避陀羯刺拏伽藍東南行百餘裏。南渡殑伽河至摩訶娑羅邑。並婆羅門種不遵佛法。然見沙門先訪學業。知其強識方深禮敬。

殑伽河北有那羅延天祠。重閣層台奐甚麗飾。諸天之像鑴石而成。工極人謀靈應難究。那羅延天祠東行三十餘裏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太半陷地前建石柱高餘二丈。上作師子之像。刻記伏鬼之事。昔於此處有曠野鬼。恃大威力噉人血肉。作害生靈肆極妖崇。如來湣諸眾生不得其死。以神通力誘化諸鬼。導以歸依之敬。齊以不殺之戒。諸鬼承教奉以周旋。於是舉石請佛安坐。願聞正法克念護持。自時厥後無信之徒。競共推移鬼置石座。動以千數莫之能轉。茂林清池周基左右。人至其側無不心懼。

伏鬼側不遠有數伽藍。雖多傾毀尚有僧徒。並皆遵習大乘教法。從此東南行百餘裏。至一窣堵波。基已傾陷。餘高數丈昔者如來寂滅之後。八國大王分舍利也。量舍利婆羅門蜜塗瓶內分授諸王。而婆羅門持瓶以歸。既得所粘舍利遂建窣堵波。拜瓶置內因以名焉。後無憂王開取舍利瓶。改建大窣堵波。或至齋日時燭光明。從此東北度殑伽河。行百四五十裏至吠舍厘國(舊曰:毘舍離國訛也。中印度境)。

吠舍厘國

周五千餘裏。土地沃壤花果茂盛。庵沒羅果茂遮果。既多且貴。氣序和暢風俗淳質。好福重學邪正雜信。伽藍數百。多已圯壞。存者三五。僧徒稀少。天祠數十異道雜居。

露形之徒寔繁其黨。吠舍厘城已甚傾頹。其故基趾周六七十裏。宮城周四五裏。少有居人。宮城西北五六裏至一伽藍。

僧徒寡少。習學小乘正量部法。傍有窣堵波。是昔如來說毘摩羅詰經。長者子寶積等獻寶蓋處。其東有窣堵波。舍利子等於此證無學之果。

舍利子證果東南有窣堵波。是吠舍厘王之所建也。佛涅盤後。此國先王分得舍利。式修崇建。印度記曰:此中舊有如來舍利一斛。無憂王開取九鬥。唯留一鬥。後有國王複欲開取方事興功尋則地震。遂不敢開。其西北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傍有石柱。高五六十尺。上作師子之像。石柱南有池。是群獼猴為佛穿也。在昔如來曾住於此。池西不遠有窣堵波。諸獼猴持如來缽上樹取蜜之處。池南不遠有窣堵波。是諸獼猴奉佛蜜處。池西北隅猶有獼猴形像。

伽藍東北三裏有窣堵波。是毘摩羅詰(唐言無垢稱。舊曰:淨名。然淨則無垢。名則是稱。義雖取同。名乃有異。

舊曰:維摩詰訛略也)故宅基趾。多有靈異。去此不遠有一神舍。其狀壘磚。傳雲積石。即無垢稱長者現疾說法之處。去此不遠有窣堵波。長者子寶積之故宅也。去此不遠有窣堵波。是庵沒羅女故宅。佛姨母等諸苾芻尼。於此證入涅盤。

伽藍北三四裏有窣堵波。是如來將往拘屍那國入般涅盤。人與非人隨從世尊。至此佇立。次西北不遠有窣堵波。

是佛於此最後觀吠舍厘城。其南不遠有精舍。前建窣堵波。

是庵沒羅女園持以施佛。

庵沒羅園側有窣堵波。是如來告涅盤處。佛昔在此告阿難曰:其得四神足者。能住壽一劫。如來今者當壽幾何。如是再三。阿難不對。天魔迷惑故也。阿難從坐而起林中宴默。時魔來請佛曰:如來在世教化已久。蒙濟流轉數如塵沙。

寂滅之樂今其時矣。世尊以少土置爪上而告魔曰:地土多耶。

爪土多耶。對曰:地土多也。

佛言。所度者如爪上土。未度者如大地土。卻後三月吾當涅盤。魔聞歡喜而退。阿難林中忽感異夢。來白佛言。我在林間夢見大樹。枝葉茂盛。蔭影蒙密。驚風忽起摧散無餘。將非世尊欲入寂滅。我心懷懼故來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