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不要背上良心包袱(1 / 1)

就人性來說,惟一的向導,就是人的良心。就死後的名聲而言,惟一的盾牌,就是廉潔的行為和真摯的感情。

要知道:“人的品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力量。”如果一個青年在剛踏入社會的時候,便決心把自己的品格作為以後建立事業的資本,做任何事情,都無悖於養成完美人格的要求,那麼,即使他無法獲得盛名與巨大利益,也不至於失敗。而那種人格墮落、喪失操守的人,卻永遠不能成就真正偉大的事業。人格操守是事業上最可靠的資本,多數青年對於這一點缺乏認識。

作為美國人民愛戴的美國第十六任總統阿伯拉罕·林肯,他似乎與生俱來就與良心有著約定。在良心與違心的歧路上,他總不失時機地選擇良心的一方。即使是在很小的時候,林肯就愛憎分明、拒絕執著背上良心包袱。

他童年時代受雇於一家店鋪,有一天一個顧客多給了他幾分錢,林肯後來發現,竟跑了六英裏路又把錢退給了人家。由於他的誠實和見義勇為,很快在當地有了名氣,一些人都願和他來往,聽他講幽默的故事。這是他拒絕背上良心包袱的行為在發生作用,使他的人生有了良好的開端。

在美國,林肯是與華盛頓齊名的總統之一,他高尚純樸、寬厚待人的品德是有口皆碑的。阿伯拉罕·林肯憎恨一切不公正的事情,這是他對美國民眾肩負良心責任的體現。當他發表了《解放黑奴宣言》被後人尊稱“為偉大的解放者”。在紮卡裏·泰洛當選總統後,作為輝格黨的賣力者,林肯在國會的任期也將結束。但是,對政治產生了極大興趣的林肯,不願再回到斯普林菲爾德,希望能當聯邦土地總局局長,但他的求職遭到了拒絕,為此,使林肯傷心失望。失望使林肯增強了忍耐心,並進一步加強了他對美國民眾肩負良心責任的信心,這一信心促使他永遠地向著自己肩負的責任邁進,使其在良心的麵前不受責怪。

人一旦有了愛心,無論他去從事什麼事業,他的良心必然是擺在第一位的。林肯由於求職失敗回到斯普林菲爾德,又幹起了老本行——律師。他在這段時間裏,好像忘記了所鍾愛的政治,當朋友勸他再參加州議會競選時,林肯竟以沒有興趣而拒絕了,他宣稱律師這一行業更需要他。這次拒絕,當然也是出自他的良心得以安慰的想法。

確實林肯在自己的本行幹的很出色。有一次,一位孤寡老婦人在律師事務所向林肯律師哭訴她的不幸遭遇說:前不久,撫恤金出納員勒索她,要她交一筆手續費才能領取撫恤金,而這筆手續費是撫恤金的一半。林肯聽後十分氣憤,決定免費為老女人打官司。

法庭開庭。由於出納員原來是口頭勒索的,並沒有留下任何的憑據,似乎成為原告無中生有。形勢對林肯極不利,但他十分沉著、堅定。他眼含著淚花,回顧了英帝國主義對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壓迫,愛國誌士如何奮起反抗,如何忍饑挨餓地在冰雪中戰鬥,為了美國的獨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曆史。最後,他說:“現在,一切都成為過去。1776年的英雄,早已長眠地下,可是他們那衰老而又可憐的夫人,就在我們麵前,要求申訴。這位老婦人從前也是位美麗的少女,曾與丈夫有過幸福的生話。不過,現在她已失去一切,變得貧困無靠,孤苦無依。然而,享受著烈士們爭取來的自由幸福的某些,卻還要勒索她那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撫恤金來生存,有良心嗎?她無依無靠,不得不向我們請求法律保護時,試問,我們能熟視無睹嗎?”

法庭裏充滿了一片哭泣聲,法官的眼圈也發紅了,被告的良心也被喚醒,再也不矢口否認了。法庭最後終於通過了保護烈士遺孀不受勒索的判決。

沒有證據的官司很難打贏,然而林肯成功了。這應歸功於他的情緒感染,他的正義感深深地打動了聽眾及被告與在場的聽眾。由於林肯有良心責任,他去世後,仍然在美國人民的心目中是良心的代表,善良的化身。

在世上無論有多大的利益,多麼難以抵製的引誘,千萬不可出賣自己的人格。如果一個人過分地追逐名利,將會敗壞他的名聲,毀滅他的人格,使他做出違背良心的事情來,結果落個終身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