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財富具有充分的誘惑力,足以穩穩當當地起致命的作用,把那此道德基礎並不牢固的人引入歧途。
魚亦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這就告訴人們,在生活之中必然存在著取舍,而且必須懂得如何取舍,即有些東西可以要,有些東西可以不要。我們知道,安祥舒適是幾乎每一個人都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所追求的一種狀況。它使人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而這種需要對於人性的完美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在很多人來說,雪萊放棄他的舒適家庭條件就很是令人費解的了。
無論是作為詩人還是作為政論家,雪萊都是早熟的。在他的一生裏,他似乎故意在逃避著富裕與享受,似乎他的成功就應該歸功於對富裕與享受的拒絕。他寧願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也不願過那腰纏萬貫的富裕生活;他的這種生活選擇,為他作品起到了早期的奠定作用,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他的早期苦難生活經曆,也許沒有他這樣的世界知名作家,也就沒有他手下的傳世之作。
還在中學生時候,他的一些不平凡言行就預示著他未來的非凡成功。一次他躺在伊頓公學綠草地上,開始默想著人類的命運和理想中的未來。在那時他就發誓說:“我誓必正直、明慧、自由。隻要我具有此種力量,我就誓不與自私者、權勢者為伍共謀禍人之事,而且對此我必加以抨擊。我誓必將我整個生命獻給對美的崇拜……”
這年輕而富有靈性的靈魂,與任何醜惡、虛偽、庸俗的享樂都是誓不兩立的,對於常人看來很自然很一般的享受,他都時時刻刻加以警戒,加以拒絕,並提醒自己要生於憂患。他用他的金屬般的詩歌、劇本和政論散文、書簡等等,去向邪惡、權勢、暴政、仇恨宣戰。為了尋找和維護正義與真理,他甚至毅然舍棄了可以使他享受到種種世俗所稱道的人生快樂的男爵出身的家庭,而寧願過著朝夕相慮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在通往正義與真理的道路上,他籍此保住了自己精神上的自由與純潔。這是他拒絕世俗與社會不公的體現,是他拒絕低級庸俗的結晶。遵照自己的意願,他實現了自己的誓言。
在他認為,愛比一切,甚至比死亡更有力量,因為它能突破死的墳墓,能解放痛苦中的心,被束縛的肉體,拘於泥土和混沌中的靈魂。在此力量的作用下,在他憧憬和呼喚著一個愛與美的未來世界,渴望並且禮讚那博愛眾生的心靈與熱誠的思想作用下,他以一個超常人的力量拒絕了,世界上許多庸人所無法抗拒的榮華富貴,走向一個自己心甘情願接受的困苦生活。也正因為他的這一拒絕,雪萊才在英國與乃至整個世界文學史上,就使用“愛”字的頻繁而論,難有堪與詩人雪萊比肩者。
在雪萊的眼裏,家庭物質的需要遠遠低於他心中所向往的對世界、對人民的愛。他除了愛,什麼都可以舍棄,除了愛,什麼都可以忽略,除了愛,什麼都可以拒絕。拒絕了世俗所追求的物質享受,他就得到了文學修養所必須具備的對大千世界的美的感受,得到了文學名著所賴以生存的愛。拒絕,使得雪萊有資本成為一個愛與美的精靈,從而有資本成為一個令人矚目的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