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求自己的利益是美德或者是正當的處世之道惟一重要的基礎。
在利益麵前,不要過分謙讓,應該大膽地要求自己應該得到的。爭利把握好尺度,既不爭小利,不計較小得失,又不得過分讓利。當我們考慮工作究竟是為什麼的時候,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回答,然而,任何人都不能否認我們是為利益而工作。實際上為利益而工作是正大光明的,之所以強調保護和爭取自己正當利益這個問題,就是因為有那麼許許多多的人因為不會保護自己的正當利益而頻頻“吃虧”。不會正當保護自己的利益,往往是在利益的麵前表現為:侵害自己利益的事情,不會去製止,不會拒絕。一個人應該維護自己的合法的利益,因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就是維護世界的公正和美好。如果縱容侵奪自己利益的事情發生,就是對惡的容忍。
在自己切身利益的麵前,我們首先認為:利益在認識上,維護自己的利益是應該的,其次維護自己利益是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侵害自己利益的事情也無處不在,這就要求我們去捍衛我們的利益,拒絕一切可能侵害我們利益的事情。其實我們細想一下,是不難知道這些簡單事情的真相。
比如常言道:老實人吃啞巴虧,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是我們的祖先總結出的地地道道的“真經”。在同等條件下,兩個同事工作都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比較勤懇認真,但在分房時,一個“有苦難言”,對領導隻提了一次要求,雖然自己結婚5年,可3口人仍擠在間破舊的平房裏;但另一位卻三天兩頭地打電話給領導訴苦,有空就撥撥領導腦子裏麵分房的這根弦,結果被優先考慮,而他的那位老實巴交的同事卻隻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難道他不明白其中的奧妙嗎?所以當有的人要我們在沒有奶吃的情況下,要我們保持沉默時,我們當然應該說一聲“不”,對此表示出拒絕態度。
利益麵前趙忠祥的觀點是很正確的,他在《歲月隨想》中的“義氣與職稱”中就專門談過自己為評職稱而爭了一爭經曆,寫得實實在在,沒有任何嘩眾取寵的痕跡,讀來著實讓人有同感。一個有價值的人,一個有成就的人,為自己的利益而爭是光明正大的。為自己的利益而說話,是無可厚非的,因為人人都得生活,人人都要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
有些人認為向領導要求利益,就肯定要與領導發生衝突,給領導找麻煩,影響兩者的關係,結果什麼都不敢提,往往是一事無成。幹好本職工作是份內的事,要求自己應該得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付出越多,成績越大,應該得到的就越多。在這方麵,日本吉田忠雄所講的善的循環是很科學的,他就因此而使自己企業的利益得到保證。
25歲時,吉田忠雄創辦了專門生產銷售拉鏈的三S公司。50歲時,吉田忠雄建成了世界一流的拉鏈生產工廠,完成了年產拉鏈長度繞地球一周的宏願。每逢有人追問他的成功之道時,吉田忠雄總是笑著說:“我不過是愛護人與錢而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不為別人利益著想,就不會有自己的繁榮。對賺來的錢,我也不全部花完,而是再投資於機器設備上。一句話,就是善的循環。”
可見,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企業,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和爭取是無可厚非的。隻要你能為領導幹出成績,向領導要求你應該得到的利益,他也會滿心歡喜。如果你無所作為,無論在利益麵前表現的多麼“老實”,領導也不會欣賞你。事實上,從領導藝術上講,善於駕馭下屬的領導也善於把手中的利益作為籠絡人心,激發下屬的一種手段。可見,下屬要求利益與領導把握利益分配是一個積極有效的處理上下關係的互動氣段。因而,馬克思也曾批判禁欲者,說“滅絕情欲”的禁欲主義“連對火爐旁的狗也不會發生什麼鼓舞作用”它不過是為了獲得或成為“禁欲的然而隻能是從事生產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