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高的獎賞和最大的幸運產生於某種執著的追求,人們在追求中找到自己的工作與幸福。
大千世界,人都是在做著自己職權範圍內的工作,你不可能在一場角色眾多的戲曲當中,將自己裝扮成為所有出場的角色。即使是一個小小的企業,你也不可能是既做老板,又做夥計,既做管理人員,有做辦事人員。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社會分工的日益發展,每個人的工作範圍日益縮小,而工作質量有了嚴格和一定的要求。因此,當你接受一件工作時,你就必須要明確你的工作範圍和工作內容,否則你的後果將會是自討苦吃。為此,工作範圍之外的請求與命令,出於自己工作崗位的責任,你有義務說“不”。
如果在工作當中,遇到與工作相磕碰的事情,就必須以工作者的職責,堅決加以拒絕。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國父,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指揮家。在其一生的政治生涯中,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和勝利,在他卓越的指揮領導下,終於贏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使英國正式宣布,承認美國的獨立,並在1783年9月3日,美英兩國簽訂了和約。
在獨立戰爭結束美英雙方簽訂和約後,聯邦國會依舊沒有通過給大陸軍士兵補償的措施,一些官兵極為不滿。一個叫劉易斯·尼古拉的上校,公然擁戴華盛頓成為國王。遭到了華盛頓嚴厲的反對和拒絕,並且很是生氣地說:“自戰爭爆發以來,使我最感到痛心的事情莫過於這種意念了。對此,我實在感到深惡痛絕,在我看來這種勸說隱藏著對我們國家的莫大災禍。我平日立身行事,究竟有哪一點會使你們產生這種想法呢?”
華盛頓之所以對人們的推舉加以拒絕,是因為在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他所麵臨的問題是如何將侵略軍驅除出去,而他的工作重點也是領導全美人民從事獨立戰事並處理獨立戰爭之後的有關事宜。所以對於人們的推舉,他不得不加以排斥和反對。英明的領導不會因為一時的榮譽而影響自己的事業,華盛頓就更不會忽略這一點。
後來在眾望所歸下華盛頓就任美利堅合眾國的第一任總統,他使美國以飛快的速度衝上了繁榮發達的道路。使一個弱小的農業國家,變成了一個在國際上有著影響的國家,並創立了總統否決權。在對外政策方麵,華盛頓以利用國際矛盾,保護和擴大美國的利益為主。在處理國際關係這項繁重的工作中,雖然他也征求國務卿傑斐遜意見,但卻拒絕把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力交給他。
在華盛頓出任總統的第四個年頭,他很想因健康狀況而拒絕蟬聯第二任總統,但由於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鬥爭的非常厲害,使他沒能如願。當時以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為首的聯邦派,大部分都是北方有名的富豪和商人。而國務卿托馬斯·傑斐遜,是一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他和漢密爾頓正好是針鋒相對。傑斐遜認為漢密爾頓的經濟政策隻強調富人的利益,而違背了普通人民的利益,是對共和國製度的一種威脅。
假若這時沒有華盛頓在任,剛成立的聯邦政府就會因黨派鬥爭而分裂。在華盛頓擔任總統的8個年頭中,美國的對外貿易和國內經濟狀況,都得到了明顯改善,當美國朝野再次要求他競選連任總統時,盡管呼聲很高,但華盛頓還是堅決拒絕了,並發表了告別演說。
卸任後的華盛頓和夫人又重返芒特弗農山莊,過起了寧靜的田園生活。1798年,美國受到了法國戰爭的威脅,全國人民都在為自衛備戰。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請求華盛頓再次出任美軍總司令之職。62歲的華盛頓為了國家的利益,接受了這一職務,並很快解決了法國的戰爭危機。於是他又拒絕了繼續留任,重新返回到了芒特弗農山莊。
可以看到,在華盛頓的整個人生的過程中,他對於工作範圍之外的事情是非常排斥的。他的排斥不是因為自己的能力與閱曆之短淺,而是因為工作的要求就是要專人專辦,要不社會就不存在分工,也不存在崗位責任。工作並不是兒童作戲,將自己的工作幹好,不要貪多而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