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叛逆精神不可無(1 / 1)

發表自己的不正確的意見——要比敘述別人的一個真理更有意義:在第一種情況下,你才是一個人;而在第二種情況下,你不過是隻鸚鵡!

很多偉人身上都有一種叛逆精神,你若想做一個成功者,就要做生活中的叛逆者。也許你老實的父母會責罵你,但你的命運隻掌握在你手中,你要靠自己獨特的精神和行動去征服它。其實你的命運既不是你父母,也不是你的朋友,更不是你的同事。你就是你,永遠獨特的你。你已從有限的生存中積蓄了你所需要的巨大的潛在力量和能力,你生來便是生命的衝鋒者,現在無論有什麼障礙處在你的道路上,你都要消滅它,因為你需要發展,未來才是你的真實需要。

如果我們一貫地跟著別人的意願去生活,一味地習慣我們的生活氛圍,那自己的生活就注定會死水一潭,永遠都屈從於生活的約束,成為生活的奴隸。我們知道,如果富蘭克林屈從於大自然的統治,那人們就不會對閃電有科學的認識;如果錢學森屈從於美國霸權主義的統治,那中國就永遠失去了一個為核能事業奉獻的科學人士;毛澤東屈從於舊社會的統治,那中國人民就難以重見天日。因此一種叛逆精神的存在,意味著對舊勢力、舊思想的拒絕,一個新天地將會被發現。

幾乎所有的名人身上,都有一種反叛精神。一代詩人鄭板橋,他就對於舊勢力從不妥協。鄭板橋擅長畫竹、蘭、石、菊,字寫得也棒,可他恃才傲物,鄙視權貴,一些達官顯貴想索求書畫,哪怕堆滿銀子的車來,也被拒之門外。有位大富豪新蓋了幢別墅,豪華富麗,但就是缺少點斯文氣息,於是想找鄭板橋做字畫。可是他拎著錢箱往鄭板橋家跑,名帖遞進去後,一連幾次都被拒絕。

後來,他打聽出鄭板橋愛吃狗肉,就設了一計。當鄭板橋出來散步,忽然聽見遠處傳來悠揚的琴聲,曲子甚雅,不覺感到好奇。於是,循聲而來,發現琴聲出自一座宅院。鄭板橋推門而入,庭院內修竹疊翠,奇石林立,竹林內一位老者鶴發童顏,銀發飄逸,正在拂琴而鳴。老者看見他,立即嘎然而止,鄭板橋見自己壞了人家興致,有點不好意思,老者卻毫不在意,熱情讓他入座,兩人談詩論琴,頗為投機。

這時傳來一股濃烈的狗肉香,一會兒,隻見一個仆人捧著一壺酒,還有一大盆爛熟的狗肉,送到他們麵前。老者剛說個“請”字,鄭板橋便毫不推辭吃了起來。吃完狗肉,鄭板橋這才意識到,連人家尊姓大名還不曉得,就糊裏糊塗在人家這裏大吃一通。為了答謝別人的招待,鄭板橋將自己的字畫送與這位老人,並提“敬贈某某某”,這才告辭離去。這裏富翁得到鄭板橋的字畫,可並不是因他富有,而是“朋友親情”。對於富豪和權貴,在鄭板橋的眼裏視為糞土,他對這種權貴具有叛逆精神。他的這種叛逆精神,養就他那竹節一樣的清高品性。

在我們的生活裏,大多數父母、長輩、領導都希望我們能夠按照他們的意願、他們的模式去生活。因為他們經曆了人世間的風風雨雨,他們懂得人生的許多事情,能判斷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他們孜孜不倦地想把已形成習慣的知識灌輸給我們。有許多知識、習慣也許對他們那個年代、那種人生適合,但對我們而言,就可能不那麼美妙了。

要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所受父母、先輩的影響是深刻的,但這種影響有時因不合時宜,會引起我們強烈的叛逆心理,我們應按照自我意誌去行事,去追求人生。我們要明白叛逆不是一切都反對,不吸收,我們是反父母、先輩給我們的障礙。叛逆是理智的選擇,是對障礙的宣戰。我們懂得了叛逆精神,就要無畏地去實踐它,這樣的未來才會是我們所擁有的人生,否則的話,我們的人生將隻是父母、先輩人生的翻版,那樣的人生將毫無意義。

如果你也想做一名成功者,不妨看一看你現在是否擁有一種精神——“叛逆”,是不是已找到了獨立的自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