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這裏曾經是漢朝.6,帝國夕照》(8)(3 / 3)

竇太後說得沒錯,她還有一句潛台詞沒有說出來,如果真把宦官一鍋端了,那後宮誰來跑腿,那誰來提夜壺、傳話、拍馬屁、撓癢癢?不解決這個問題,後果很嚴重,她很不高興。

麵對竇太後的質問,竇武無法回答,悶著氣走人了。

竇太後可能以為,老爹不好好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應該不會亂動。可不久,竇武卻以行動告訴她,殺人還是要進行,回答不了的問題可以暫時擱置。

擒賊先擒王,竇武動作很快,把他認為是宦官中富有權謀的中常侍管霸抓了起來,連同中常侍蘇康等,連夜投獄,斬殺於牢裏。

手起刀落,流血不夠,竇武不會就此收手。竇武告訴竇太後,接下來,他準備逮捕曹節等人,請批準拿人。

之前說過了,在宦官集團中,要說會灌糖說好話的,當數曹節、王甫等人。她仿佛已被他們牢牢粘住,現在要讓他們頓然消失,猶如把她嘴裏正吃得歡的糖果奪走,這怎麼行?

竇太後很糾結,猶豫不決,沒有批準竇武的計劃。

這事就此被拖了下來,這時陳蕃急了。

陳蕃給竇太後上了一道奏,把話說得很絕:宦官曹節、王甫等人,為亂天下,滿朝文武,被他拿捏在手,不聽話的滾蛋,聽話的都升官發財。如果此時再不除去他們,國家一定會發生動亂。

最後,陳蕃還加上一句:“我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請求太後把我的奏書宣示左右,告訴他們,我陳蕃就是要公開跟他們勢不兩立。”

陳蕃太自信了。他以為他和竇武已經占有絕對優勢,就算把醜話拋出去,諒宦官們也奈何不了他們。錯了,大錯特錯了。打小就心懷天下,以掃除天下妖孽為己任的陳蕃,他怎麼就忘了一句古老的遺訓?

那就是,狗急跳牆。當然,跳不過牆的,隻有反咬了。況且是人,是一群習慣於在刀尖上滾爬的江湖邪派宦官。

竇太後沒有采納陳蕃的建議。她還是那句話,人可以殺,但不能全殺。

轉眼到了八月,又發生了不可思議的天象。

這次不是日食,而是太白金星侵犯房宿四星中的上將星,深入太微星座。按星象家的看法是,房宿象征人間帝王宮廷,太微象征帝王。就這個看法,我們可想而知,接下來要發生什麼事了。

首先是天文高手侍中劉瑜發現天上不祥天象,上書竇太後,報告以上星象,並且添油加醋地說道:“天上有此天象,宮門要關閉,大將軍與宰相都要受到傷害,奸邪小人就在身邊,務必盯緊。”

接著,劉瑜又把以上現象報告竇武和陳蕃,說星象錯亂,形勢不利,想要成功就趕緊動手。竇武和陳蕃看到這奏書時,感到一股莫名的寒意,自腳跟生起,漫延全身。

竇武和陳蕃都看出來了,天象喻指他們倆可能會遭受失敗。冥冥之中,他們仿佛聽到老天爺在警告,他們已經把宦官逼急了,如果再不動手,別人可就把刀架到他們脖子上來了。

於是,竇武和陳蕃都慌了。他們馬上行動,布下天羅地網。

他們布下的這張網,防範程度史無僅有。司隸校尉、河南尹、洛陽縣長,全都換上自己人。這些都是宮外的事,接著,他們又在宮內做好詳細布置,把黃門令撤掉,派親信小黃門山冰接替。然後,小黃門山冰出麵彈劾長樂尚書鄭颯,後者被立即被逮捕,關進了監獄。

盡管竇武動作很麻利了,然而陳蕃還是嫌他不夠狠。他告訴竇武:“對付鄭颯這種東西,你應該立馬斬了再說,還走什麼審問程序?”

竇武一笑,什麼也沒說。

陳蕃隻顧殺人,但他並不知道竇武在女兒那裏要頂著多大的壓力。竇太後一直護著曹節和王甫等人,審問鄭颯,就是想通過他的嘴撬出他們的毛病,然後上奏竇太後,請求逮捕。

果然,鄭颯經不住拷打,竇武想要他認什麼,全認了。山冰負責口供,並通過侍中劉瑜報告竇太後。

然而就在這時,出大事了。

出事的原因主要是竇武辦案很不專業,犯了一個兵家大忌,中了調虎離山之計。九月七日,竇武休假,出宮回家。老虎還沒調,他竟然自己回家去了,太不可思議了。

長記性的都應該想起來了,當年霍光跟上官桀等四人組合交惡的時候,四人組合就是等著霍光休假回家那天,趁機上奏,抖出霍光醜事,請求昭帝逮捕誅殺。結果昭帝沒有中計,反而急召霍光入宮,當場對質,四人組合陰謀無情破產。

這個竇武,緊要關頭,他怎麼忘了霍光那段陰暗的故事呢?

宦官們等的就是這一天。決定他們生死存亡的時刻就要到來了。

他們聽說竇武回家了,負責主管奏章的宦官馬上報告了長樂五官史朱禹,朱禹跑來把竇武的奏章全部拆開,一拆開就傻眼了,轉而悲憤交加,跳起來就問候竇武他媽。

朱禹發現了竇武準備一網打盡宦官的陰謀。

這簡直太沒天理了。朱禹罵道:“宦官犯罪,理應處理。問題是我們這些從來沒作惡的人也一並受誅滅族,這還有天理嗎?”

是啊,還有天理嗎?簡直是逼人太甚,想不反都不行了。

所有宦官,無論官職大小,空前團結。深夜,他們把健壯的都召集起來,總共有十七個,就像當年五侯一樣,都把人血當飲料一股腦兒喝下去,以此立誓,將反竇武進行到底。

他們沒有忘記一個人,這就是皇帝劉宏。

曹節跑去向劉宏說:“宮裏出了個大麻煩,請你趕快登上德陽前殿。”劉宏膽小,大禍將臨,這個十歲出頭的小毛孩一點主意也沒有,曹節隻好扔了一把劍給他壯膽,他就提著那劍搖搖晃晃地跑出去了。

緊接著,宦官緊急關閉宮門,把尚書署的官員都喊來。他們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刀子已經架到他們脖子上了。宦官們告訴他們,趕快撰寫詔書,命令王甫當黃門令,並持節到監獄裏逮捕小黃門山冰及尚書令尹勳。

前麵說過,竇武曾經找過尚書令尹勳,他答應有事一起上。他還沒上,事情就找到他頭上來了。

此時,鄭颯就被關在北寺監獄,由山冰及尹勳倆人看守審問。王甫過來了,他把詔書甩出念了一遍,山冰卻不為所動,說這是假的,我們不聽你的命令。王甫也不客氣,提起劍來,把山冰和尹勳當場就砍了,並把鄭颯救走。

下一個目標,他們鎖定了竇太後。

五、無情戲子無情戲

東漢自宦官禍起,他們估計已將自己定位為漢朝舞台專業戲子。人在戲在,戲在人在,不到戲散人亡,絕不退場。

是的,現在戲正進入高潮,他們群魔起舞,拔劍而出,為捍衛江湖邪教而奮不顧身。他們不是無情劍客無情劍,他們不配稱劍客,我們隻能稱他們為無情戲子無情戲。

婊子無情,戲子無義。基本上,這話是沒錯的。當初,如果不是竇太後一心護著宦官,他們早被趕盡殺絕。然而現在,這些宦官們卻以怨報德,劫持了竇太後。

劫持竇太後這事是王甫幹的。他把竇太後所有印信奪下,並命令中謁者關閉南宮,切斷複道。接著,他再命令鄭颯等人,率領侍禦史、謁者等人持節前往竇府,捉拿竇武。

以專業的精神,做專業的事,這應該是王甫等宦官們的座右銘。以不專業的功夫享受了專業的攻擊,這是竇武的下場。如果他把漢朝外戚傳,全研究精透,縱有十萬個王甫又奈他何?

可惜,一切都太晚了。這個被形式主義害慘的老學究,將以血酬謝這高貴而無奈的政治生涯。

當鄭颯等人到竇府時,竇武就知道不妙了。

他不傻,身為大將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突然給他來了逮捕令,隻能說明宮裏出事了,而且是大事。於是乎,他話都不多說,腿一抬就開溜,溜到了步兵校尉處。

因為步兵校尉竇紹是他的侄兒。竇武在前麵跑,王甫派的那幫使者就在後麵追,當他們追到竇武麵前時,迎接他們的是一陣激烈的亂箭,個個中箭身亡。

竇武和竇紹率領北軍數千人,開進了洛陽驛馬總部。這時他很肯定地確定宮裏出事了,於是下了一道鐵令:“黃門跟中常侍等人叛變,如果諸將士敢於作戰,誅滅他們,前麵等著你們的就是白花花的銀子和金燦燦的爵位。”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我看未必。

此時,陳蕃出動了。這老家夥獲知宮裏出事,立即率眾而出前來支援竇武。沒辦法,他沒有兵權,隻帶來了八十餘學生,每個人手裏都拿著刀斧。

這副架勢,擺明就是來拚命的。

當陳蕃來到尚書署門前時,終於碰見了勁敵王甫。老家夥陳蕃高聲疾呼:“竇大將軍忠心衛國,你們活該去死,竟然還有臉說他叛逆不道。”

王甫火大了,他接過陳蕃的話頂了一句:“天下就你會說漂亮話,那麼請問你,先帝劉誌屍骨未寒,墳墓還沒修好,竇武父子三人就一起封侯,並且設宴擺席,慶功不止。你作為國家重臣,不努力輔佐君王,竟然亂交奸黨,還有臉出來捉賊嗎?”

王甫就差沒喊出,你陳蕃老家夥就是國之大盜了。但是,他沒有時間跟陳蕃廢話了,派人上去把老家夥按住,送到北寺監獄。

這個深夜,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見陳蕃進來,負責審問他的小宦官們都幸災樂禍了。他們一邊拷打一邊腳踢,一邊樂嗬嗬地質問:“老家夥,看你現在還敢嘴硬,還要將我們一鍋端嗎?”

八十歲的老人了,都被你們踢成這樣了,哪還能有力氣端鍋?當晚,陳蕃被宦官們誅殺於獄中。

曾記否,陳蕃對竇武怎麼說的,對待敵人就應該以秋風掃落葉的態度,廢話都不要說,抓起來就砍。現在好了,宦官們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果竇武當初聽從了他這席話,還會有他今天這個悲劇嗎?

一切假設都是多餘的。因為,世上沒有後悔藥可買。

正當皇宮裏火拚正濃時,有一個宦官的敵人突然闖了進來。這個人的出現,讓中常侍曹節大吃一驚,因為這廝向來跟宦官不和,見到宦官仿佛眼裏掉進了沙子。不過很快,曹節了解情況後,他的心馬上就平靜了。因為他打聽到,這家夥深夜趕來,不是來參戰的,而是無意進來的。

他之所以深夜進城,隻為了一個事:洛陽召他回來述職。這個人的名字就叫張奐,時為護匈中郎將。

張奐,字然明,敦煌淵泉(今甘肅安西縣東)人,東漢名將。

山東出名相,山西出名將,張奐是名將,並不稀奇,稀奇的是他並非市井潑皮出身,而是出自一個讀書人世家。老爹曾經是太守,他這個官二代打小就拜名師研究經書,學有所成,才進洛陽求仕。果然,以對策第一,拜為議官,一直當到了今天的這個護匈中郎將。

長點兒記性的應該都沒有忘記,之前李膺等天下二百名士被逮捕時,皇甫規認為自己沒有坐牢太丟臉。為了能夠享受和李膺等坐獄的待遇,他說他曾經提拔過張奐,就成了一條理由。

他為什麼提這個,就是因為張奐是士大夫的死黨。

一個士大夫的死黨深夜出現在洛陽城,對於陳蕃或者竇武來說都是福音啊。如果陳蕃和竇武聽到這個消息,都會熱血沸騰。

隻可惜,現在他們沸騰不起來了,因為張奐是被召回來述職的,並沒想到那麼碰巧出了這等江湖門派火拚事件。

這也就罷了,問題是他還被曹節利用了,不幸地被宦官劃為自己人了。

曹節派人持節命令張奐,率北軍留下來的部隊討伐竇武。這個時候,天剛微微亮,王甫也率一千武士趕到,與張奐會師,他們就在北宮正門前跟竇武對峙。

黑夜給了很多人諸多錯覺,包括士兵。天剛初亮,他們仿佛還沒睡醒,這時王甫朝他們喊話了,說:“你們身為皇宮衛士,怎麼跟叛逆混在一起,不過現在還來得及,如果跟我們站在一邊,絕對大大有賞。”

竇武那邊士兵們一聽,開始騷動,個個都如熱鍋上的熱螞蟻,心神不寧起來了。

這是竇武怎麼也沒料到的,這幫皇宮衛士,經過多年曆練,沒練出啥本事,就隻看到邪門教派宦官的厲害。每一次政治交接,舊人哭新人笑,都是由宦官說了算。所以此時此刻,他們都在掂量,竇武還能混多久,不如見好就收,投了宦官得了。

王甫這招果然有效。這時不斷有人跑出竇武隊伍,投到他這邊來了。再接著,就像是發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竇武隊伍中,越來越多的士兵跑到對方陣營去了。

竇武說殺敵有賞,那邊也說殺敵有賞,可為什麼人家都跑那邊去了呢?

隻能說明一點,人家的牌子硬,宦官招牌一打出,漢朝沒有搞不定的人。很顯然,竇武就屬於被人搞定的那種。

竇武終於頂不住了,棄營而逃。

當然,他不是一個人跑,多少還是有些士兵願意跟他跑的。然而,從清晨開始跑,還沒到早上開飯的時候,就沒人願意跟竇武跑了,幾乎全部投降。

竇武隻好跟侄兒竇紹一起逃亡,天下之大,他們還能往哪兒投呢?最後,在各路大軍包圍下,隻好絕望自殺。

戲演到這裏,也差不多該結束了。

天亮以後,宦官拚命抓人。那個侍中劉瑜,自詡看透天象的人,跟著竇武一起被夷滅全族。然後由陳蕃和竇武聯合提拔的官員全部下台,被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李膺也在其中。

此時的李膺,猶如虎落平陽被犬欺。盡管他被陳蕃等人救出獄,但從沒有過突出貢獻,可宦官要抓人時,他倒成了突出人物。有人就勸他,你是不是該躲一下呢,你道李膺怎麼回答?

隻見李膺很堅決地說道:“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將安之?”

是啊,都六十的人了,生死由命,想逃也沒地方了。況且,陳蕃老前輩,八十歲了還不放棄戰鬥,我李膺一個晚輩若是逃命,還有臉在名士界混嗎?

李膺沒有逃走,也沒有等宦官來敲門,而是自己到監獄報到。不久,被拷打至死,妻子及學生全被禁錮。

風水輪流轉,士大夫的美好時代終於要結束了。宦官的美好時代,好像又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