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這裏曾經是漢朝.6,帝國夕照》(14)(3 / 3)

公元191年二月,即董卓剛被拜為太師的時候,孫堅就率軍來問候老朋友了。

第一戰孫堅很狼狽,他在梁縣(河南省汝州市)與董卓軍會戰,輸給了董卓屬將徐榮。

那個徐榮,就是之前打敗曹操的猛人。

輸了不丟人,輸了就放棄了那才叫丟人。孫堅偏不信邪,收拾殘兵,把軍隊開到陽人(汝州市西北),準備與董卓再決勝負。

既然孫堅來了,董卓也是不客氣的。這次上陣的不是徐榮了,而是兩個人,其中一個是東郡郡長胡軫,另外一個則是古今聞名的呂布。可戰場認的不是名人,而是實力和運氣。呂布和胡軫聯合作戰,竟然被孫堅打敗了。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一個經典故事,講的是關雲長溫酒斬華雄。在這裏,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諸位,我們又被羅貫中騙了。

真正刀斬華雄的,不是關公,而是眼前這個江東漢子孫堅。華雄時為董卓都督,被孫堅斬下馬去,把董卓震驚得從頭涼到了腳。

董卓震驚,聯軍內部的人也很震驚。

這時,有人告訴袁術:這個孫堅實在太厲害了,如果他打敗了董卓,攻進了洛陽城,恐怕你將來難以控製他了。這樣的話,等於是打跑了狼,引進了老虎,不值呀。

順便交代一下,孫堅此時的糧草全部都是由袁術供應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兩人是軍事合作者。

可能有人要問,孫堅怎麼跟姓袁的搞到一塊了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隻能這樣說,這都是時勢逼出來的。

情況是這樣的,孫堅出兵時,很缺糧食,於是到處找糧。最後他發現,南陽郡那地方富饒,有數百萬人口,糧食很豐裕,就把軍隊開到南陽郡找糧。

孫堅先是好聲好氣跟南陽郡長張谘說話,但那家夥語氣特硬,拒絕提供糧食。沒辦法,孫堅隻有把他當場殺掉,跟後將軍袁術會合。就這樣,姓袁的趁機攻下南陽郡,據為己有。

當然,袁術占有南陽郡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必須向孫堅提供糧草。

可我們也是知道袁術這個人的,他才淺誌大,整天都在做皇帝夢。有人在背後這麼一搞,袁術怎麼都覺得,破壞他皇帝夢的不是袁紹,反而像是孫堅了呢。

於是袁術決定,不再向孫堅提供糧草,斷他後路,讓他自生自滅得了。

孫堅聽到這個消息時,大吃一驚。娘的,打了勝仗,沒有成就感,竟然還生出這麼多事。袁術如果不供糧草,難道讓他喝西北風征伐董卓去?

孫堅坐不住了,立馬去見袁術。

兩人一見麵,孫堅單刀直入,憤憤然地對袁術說:“我上報國家,下為將軍您報仇,您竟然聽任別人挑撥離間,要斷我糧草,這是幹啥呢?”

袁術一聽,羞愧得無地自容。

袁家那五十餘口人可是被董卓殺的。人家老孫厚道,為國家,為袁家在那裏衝鋒陷陣,他卻在這裏聽風涼話,怎麼覺得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倆人又推心置腹地談了一下,最後袁術告訴孫堅:你回去吧,你把我的事當成你的事,自然你的事也就是我的事了,我馬上就給你恢複糧草供應。

孫堅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於是就回去了。沒想到一回到軍營,就聽到一個雷人的消息——董卓派人問候他來啦。

太陽簡直要從西邊升起來了。

當然,太陽要從西邊升起來,肯定也是假太陽。董卓派人來是沒錯,不過問候是假,談條件是真。

董卓使者這樣告訴孫堅:隻要你改變立場,站到老董這邊,老董馬上就跟你結為親家。還有老董也放話了,這事如果談成了,可以把孫家子弟名單列出來,馬上就封他們為州長及郡長之類的官。

孫堅差點兒沒被雷暈。

他馬上一字一句地告訴董卓使者:麻煩你回去告訴姓董的,老子恨不得屠滅他三族,他還有臉跟我談親家。讓他有多遠,滾多遠。

要讓董卓自己滾,那得靠實力的。接著,孫堅也以軍事行動告訴董卓,什麼叫實力,什麼叫硬漢,於是把軍隊開到了大穀。

大穀,即今天的河南省偃師縣西南。此地距離洛陽城隻有九十裏,九十裏也就是一箭的距離。

人家都把火燒到眉毛上來了,董卓隻有一戰。

這次的戰場很特殊。董卓遷都之前,早已派人將洛陽城的皇陵全挖了個遍,屍骨留下,珠寶被他叫人先帶走了。沒想到孫堅要跟他決戰的地方,就是這些被他挖了個遍的皇帝墓園之間。

在一個道德不能占據製高點的地方決戰,董卓輸了。他一敗千裏,放棄洛陽,撒腿就跑。孫堅乘勝追擊,進入洛陽。接著,他再度出擊,追殺董卓。替董卓墊後的是他的愛將呂布。呂布抵不住孫堅攻勢,再敗,也跑路了。

什麼人中呂布,現在應該改了。就叫馬中赤兔,人中孫堅。

董卓這一路被孫堅打得夠嗆,一路逃,馬不停蹄地跑進了長安。他一進長安城,就把一個人拖出去砍了解氣。

知道這人是誰不?他就是當年曾經征召董卓的張溫。

當初,孫堅是張溫親自向靈帝劉宏點名推薦的參謀。那時,孫堅就強烈建議張溫把董卓殺了,張溫偏不聽,現在肯定後悔了,可是什麼都來不及了。

然而,董卓剛殺了張溫,氣還沒消,更來氣的事情又衝他來了。

董卓撤退時,就曾經吩咐朱俊留守洛陽。可我們都知道的,朱俊跟董卓不是同一條道上的。董卓前腳一走,朱俊後腳就跟關東諸位英雄對上暗號了。

但是後來朱俊認為,洛陽城都被董卓燒得不成樣了,再回來也沒意思了,於是就移師他處去了。

說到朱俊,不得不說另外一個人。這個人當然就是皇甫嵩了。

當時,董卓一紙詔書,皇甫嵩不聽諸將意見,進洛陽城了。果然不出眾人所料,他一進洛陽城,就被董卓扔進了監獄,準備誅殺。

在關鍵時刻,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因跟董卓關係較鐵,跑去求情,皇甫嵩才沒有被殺。於是,王允率領眾人去長安時,皇甫嵩也隨軍去了,還被任命為中丞禦史。

董卓到長安城時,皇甫嵩曾出來迎接,董卓還當眾笑道:“義真,你怕我不?”

皇甫嵩笑,謝罪。一笑恩仇滅,董卓就此放過戰神。

此時,孫堅追殺,朱俊造反,這些對董卓來說,其實都不算什麼。最讓他感到害怕的是,整個漢朝,從上到下,從洛陽到長安,都彌漫著一股強烈的反董氣息。

這點不用詳細證明,董卓隻要把鼻子朝天上嗅嗅,都能聞到幾成火藥味。

而事實也證明,董卓的鼻子是很靈敏的。為了確保他的人身安全,他特意把義子呂布安排在身邊當保鏢。

隻要有呂布的地方,就有安全感,果然如此嗎?

董卓並不知道,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恰恰是最安全的,最安全的亦是最危險的。他更沒想到,最後要他命的不是別人,而是以之為安全感的呂布。

呂布?

是的,呂布。

諸位別以為呂布跟著董卓覺得日子很快活。其實都沒人知道,伴君如伴虎,呂布伴著這麼一隻董老虎,日子是很難過的。

比如說吧,有一次董卓跟呂布說話不合拍,老董竟然拿槍扔呂布,幸虧呂布武藝過人閃過了,並當麵謝罪,才算躲過一劫。

對於董卓來說,這都是小事。可呂布心裏不是這樣想的,此時他心裏裝的全都是鬼呢。

事情是這樣的,呂布暗自跟董卓的一個小妾私通了。呂布無法確定這個事董卓有沒有發現。但是董卓當著眾人扔他一槍,讓他心生暗鬼,於是在想,老董是不是發現他的奸情了呢?

呂布無法判定,所以心裏一直特別緊張。要知道,紙是包不住火的,終一天要被董卓發現了,那怎麼辦?

老實話,呂布也不知道怎麼辦。

可這時有人說,要解決這事很簡單。

說這話的人是司徒王允。別以為王允很聽董卓的話,召之即來,從沒有插過一句嘴。事實證明,咬人的狗是不亂叫的,而王允就是一直隱藏在董卓身邊的咬人的狗。

王允到長安後,早就秘密聯絡各方,準備拆老董的台。但是他們討論了很久,卻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案。

直到呂布的出現,讓他燃起了希望。

呂布被喻為三姓家奴,具體是哪三姓,到這裏諸位應該都明白了。一個是丁原,一個是董卓,第三個就是王允了。王允對呂布很好,特別的好,好得不得了。好得野史都以為他們倆是義父義子。

現在明白了吧,王允待呂布好,都是陰謀的好,有目的的好。有一次,呂布跟王允聚會,說董卓是怎麼發脾氣,拿槍扔他的。王允一聽,笑了。

他知道,機會來了。

五、刺董

王允的一生,就像一張茶幾,上麵擺滿了杯具(悲劇)與洗具(喜劇)。多年以前,他好大節,渴望立大功。跟宦官張讓纏鬥時,都不知道死字怎麼寫。今天,誰也沒想到,這麼一個視死如歸的人,竟然投了奸雄董卓,乖得像一隻貓。

是的,王允變了,但不是性格變異,而是變了人生技術。

他跟董卓合作,都是裝出來的。這是王允人生技術中的重大飛躍。他好話說盡,馬屁拍遍,終於取得了董卓的信任,把長安城的大小之事全交給他打理。

表麵看上去,王允活得很風光,事實上他活得很壓抑。他幾乎每天都在想著一件事,怎麼謀殺董卓。為此,他秘密結交尚書仆射士孫瑞,同時又收呂布為知己。

他所做的那一切,都是為了今天。

王允決定,將他刺殺董卓的計劃向呂布和盤托出。王允告訴呂布,隻要你肯做內應,董老虎即可除去。

呂布聽著,歎息一聲道:“我實在下不了手呀,畢竟我和他還有著父子之情。”

王允笑道:“你別忘了,你姓呂,人家姓董,又不是親骨血。況且他拿槍扔你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你們有著父子之情呢?”

呂布沉默不語。

王允又一笑,好了,這事有八九成了。果然,過了一會兒,再三猶豫的呂布答應參與刺董計劃。

四月二十三日,董卓上朝。

對董卓來說,這是一個詭異的日子。他早早起床,穿好朝服,準備出門。然而剛上馬車,他的馬就驚叫起來,把董卓摔下車去,還滾了一身泥,隻好返回家裏,更換衣服,準備再出門。

這時,董卓少妻告訴他:“這個兆頭不好,你還是不要去了。”

董卓笑笑,回道:“怕什麼呢?”說完就出去了。

事實證明,女人的感覺那是相當靈敏的。少妻警告董卓,不是沒有道理的。之前,董卓就遭到過一次刺殺襲擊,殺手竟然還是他的部屬,越騎校尉。

刺殺之事發生後不久,有人穿著布衣,上麵寫著一個大大的呂字,沿路唱歌,歌詞很簡單,就隻有兩個字:“布乎!”

有人把這個奇怪的事告訴給董卓。董卓聽了莫名其妙,聽不出這其中有什麼玄機。

當然,少妻的警告,董卓並不是全不在意。為了防止再次有刺殺事件出現,把安保工作做得相當到位:他身穿厚重甲衣,沿路布兵,替他開道。

同時,他出門時左邊步兵,右邊騎兵,還有呂布跟在身邊。此重重保護,可謂密不透風,萬無一失。

其實,上天要你死,想逃也是逃不掉的。

此時,王允和尚書仆射士孫瑞已經秘密行事。二人寫好誅殺董卓詔書,交給了呂布。同時,令騎都尉李肅率十來個殺手,偽裝成衛士埋伏在北掖門內。

誰也沒想到,當董卓到達北掖門時,他的馬又惹事了。老董想進門,可他的馬被嚇住了,死死不前。一下子,董卓就警惕起來了。

董卓告訴呂布:“今天是啥日子,我的馬屢屢受驚,要不就先不進去了。”

呂布一聽,馬上勸道:“來都來了,就進去吧。再說了,百官應該都到齊了,就差您了。”

董卓想想,好像也對。今天皇帝劉協大病初愈,要在未央宮召集百官,他好久沒上朝了,怎麼說也應該見見各位了。還有,就算出什麼事,呂布就在他身邊,怕他個甚?

董卓遲疑了一會兒,就進去了。然而,他一進門就後悔了。

董卓進門時,隻見騎都尉李肅持槍躍起,直刺向他。董卓甲衣質量不錯,沒有穿進去,然而那一重槍,把他嚇得夠嗆,從車上摔了下來。

隻見董卓立即爬起來,本能地喊道:“呂布何在?”

呂布一聽,順聲應道:“呂布奉詔討賊臣!”

董卓一看,壞事了,不由得大罵道:“庸狗敢動我?”

都到這個時候了,神仙來了都是假的,有什麼不敢動的。呂布躍馬上前,持槍刺董,斬之。

不可一世的董卓就這樣倒下了。董卓的倒下,正應了一句古語:多行不義必自斃。

董卓被斬殺的消息,迅速傳遍了長安城。

整個長安城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士卒沿路喊萬歲,百姓於街道跳起舞,更誇張的是,那些逛街的婦女來不及回家取錢,當場就把身上的珠寶賣了買酒狂歡。

這一天,長安酒樓的生意是最好的,到處都是痛快的喝酒聲。

緊接著,皇甫嵩也出動了,他率兵殺進眉塢,屠殺董卓家族。董卓的屍體,則被拖到長安大街上示眾。

當時,天氣極熱,董卓又肥,他身上的油脂流了一地。有好事者,找了一條燈芯,插進董卓肚臍,然後當燈來點燃,竟然亮了整整一天,時謂長安奇觀。

董卓的燈,燃滅了自己,卻沒有照亮長安的黑夜。

那些於街頭狂歡舞蹈的老百姓,以為他們的冬天即將過去,春天即將到來。但是他們沒想到,長夜才剛剛降臨,更殘酷的殺戮正在徐徐拉開於黑沉沉的大地之上。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