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的人積極地去適應世界,不明智的人固執地要世界適應自己。
變通是才智的試金石。
時間在每一個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它的腳步是何等的匆匆。對於時間,我們大作家朱自清曾描寫過:“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察覺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裏,在千家萬戶世界裏的我能做些什麼呢?隻有徘徊罷了,隻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裏,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子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走這一遭啊?”
時間以其固有的秉性,不慢不快地流逝,沒有誰可以阻擋,沒有誰可以拒絕時間的前進,讓時間駐留。那時時間的匆匆過去,給人類留下的又是什麼呢?由於時間的過去,洗手後手就由髒變淨;吃飯後人就由饑變飽;經過漠然後人就得到思想梳理;睡覺後人就變得精神飽滿,意氣煥發。在遠逝的時間背後,實際上隱藏著誰都沒法修改的變化。
時間在為人類設置著沒有商量的變化,人類盡管抗拒不了時間的前進,沒法拒絕時間所帶來的變化,可是人卻可以掌握變化的內容與程度。人可以以成功回報時間的流逝,也可以以失敗對付時間的流逝;人可以以不平凡來伴奏時間的流逝,也可以以平庸來殉葬時間的過去。
因此,有的人就在有限的時間裏,想讓時間更加有意義,使變化有意義。人類在積極地生活,以期在自己有限的年月裏,創建出功績,流芳百世。如果想成功,必須珍視時間的價值。成功與失敗之間的界限在於怎樣分配時間,怎樣安排時間。人們往往會認為,幾分鍾、幾小時、幾天沒有什麼大用處。其實時間上的判別非常微妙,要過幾十年才看得出來。而有時這種判別又很明顯。貝爾就是這樣一個例子。貝爾在研製電話機時,另一位名叫格雷的人也在做這項試驗。兩人幾乎同時獲得突破。但是貝爾到達專利局比格雷早了兩個小時,貝爾因這兩個小時取得了成功,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
重視今天就等於重視自己的生存,拖延事情就等於不珍重自己的生命。把握住現存的生命,並且好好地走下去,也就是時時刻刻把自己生命中的現存充分地利用起來。
在時間的麵前,人是無能為力的,不過我們可以認識時間,認識時間給我們所帶來的。由於時間的存在,可以為事物的變化準備條件,由於時間的過去,草木可以枯萎,人可以生老病死,事業可以創造輝煌……
時間不但可以為事物的變化準備條件,而且可以改變萬物。世界的萬物都在發生著變化,時事可以變成曆史,先進的思想可以變成落後的思想,建築可以變成古跡……
因此人類就必須認識時間,在時間的流逝中尋找變化的緣由,在時間的流逝中發現變化的蹤跡。我們大多數人都在感慨時間的流逝,但很少有人體會到時間的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