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有這樣的體驗。同一種生意,每一次運作都會碰到不同的困難,這是因為雖然生意類型一樣,但情況卻發生了變化,自己的情況在變,供貨方在變,需求方也在變,市場更在變,我們要想克服這些不同的困難,首先就必須了解這些困難的不同之處。所以說不同是客觀存在的,變化也是客觀存在著的。
快速變化發生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所有的國家對待變化都有不同的曆史。比如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在相對短的曆史時期內經曆了巨變(不足200年)。今天,這些國家的大部分人口都是移民的後裔,這些移民離開自己的家園,放棄擁有的一切來到一個新地方,他們經曆一個重大的變化。
而在另外的許多國家裏,生活方式幾個世紀保持不變,僅僅在過去的25年裏變化才加速發生。馬來西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國家的短短的幾年裏完成了數十年才能取得的進步。
馬來西亞發生的巨變,著實令人吃驚。馬來西亞正從一個以農業經濟為基礎的體製向一個更平衡的(以及全球性的)體製轉變。摩托羅拉、因特爾、國際半導體以及其它跨國公司在馬來西亞建造了或正在建造著他們的廠房。直到我寫這本書為止,世界上最高的大樓,不是在紐約、東京或倫敦,而是在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我所住的檳榔嶼的一家酒店的對麵,是一座重建的大廈,那裏己成為肯德基餐廳。
無論你生活的社會是否習慣於變化,自從200多年前的工業革命以來,這個世界經曆著最全麵的、最強有力的、最普遍的變革。那時,世界經濟從以農業為基礎向以工業為基礎轉變,數以百萬計的人從農田轉向城市的工廠。發生在今天的信息革命使變化像工業革命時期一樣勢不可擋。
那麼,這一切變化是個新現象嗎?當然不是。有史以來,變化就從未間斷過。變化具有普遍性,僅僅在過去的100年左右的時間裏,科技就發展到了可以讓全球範圍內,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瞬間交流。任何變革在瞬間就能傳遍整個世界,使變化的普遍性迅速提高。
變化是以人類沒法改變的速度進行的。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變化比以往都發生得更迅速。信息傳遞的速度每五分鍾就要翻一番。在你的個人生活中,就會感到變化這一增長速度的壓力。事實上,那也正是你讀這本書的原因!
人類使變化向著有利於人類的方向發展。令很多人擔心的是,這種快速的全球性變化,是否會使我們自下而上的星球成為更好的棲身之地。應該相信一個社會的偉大之處就是基於向好的方向變化的能力,即利用變化作為發展的工具。人類可以樂觀地認為,人類能夠並且將會把地球村建成更利於生存的地方。
當然所有的變化不一定都是好的,變革道路上的隆起會給一部分人帶來短暫的痛苦卻是一定的。但需要相信,從長遠的眼光看,今天發生的大部分變化對於大部分人都是有好處的。用我們的知識和信念,幫助其它的人利用這種全球化的變化氣候是我們的責任。
可是人們往往放棄了對客觀變化的認識,盲目地去對待事物,以至有了守株待兔的愚蠢行為。如果我們一味地把眼光停留在一成不變的事物的表麵上,那就是自己給自己套上了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