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一個人正在大街上行走,突然有人喊了一聲:“喂!你腳下好大一個金戒指!”這人低頭一看,確實是一個金戒指,看起來大約值一千元。他撿了起來,喊話的人也走了過來,說:“這戒指是我發現的,應該有我一份。”這人一想有道理,但一個戒指怎麼分呢?喊話的人出了個主意:“要有,我給你200元錢,你把戒指給我?”這人一想,明明值1000元錢的戒指,一人一半應是500元。你想多分300元,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於是最後反問道:“不行!這樣做你願意嗎?”喊話的人猶豫了一會兒,說:“好吧!也沒別的辦法了,你給我200元錢,戒指就是你的了。”這人一陣竊喜,照辦了。回家後冷靜一想,才發現事情有些蹊蹺。請人一鑒定,戒指是假的,一文不值。為什麼他不能冷靜呢?因為他當時沒有冷靜地去想問題。為什麼不冷靜呢?因為他心裏不空,他一看見戒指後,內心的欲望就燃燒起來了。他要得到這個戒指,不能讓它失去,他心中有了這樣的想法,就不冷靜了,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也就不去思考了。於是,他就上當受騙了。
幾乎所有的騙子和騙術都在利用人們不能空靜的心態。因為,隻有這時,人們才不能去審時度勢,才不可能發現事實的真相,他們的騙術才會成功。
古人說得好:“心一鬆散,萬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萬事不入耳目;心一執著,萬事不得自然。”
現在撲克牌有一種玩法叫“詐金花”。每個人發三張牌,你可以看這三張牌,也可以不看這三張牌。然後,彼此下注比大小,牌大的贏,牌小的輸。在玩的過程中,牌大的人往往裝出牌小的樣子,牌小的人往往裝出牌大的樣子,於是,很多小牌贏,大牌輸了。怎樣來認識和判斷對方牌的大小呢?關鍵在於自己的心態。太自信了,就會總認為自己的牌大,一直與對手玩下去,結果攤牌一看,對方比你還要大;太小心了,就會總認為自己的牌小,結果別人贏了自己的大牌。因此,“詐金花”實際上就是一種心態的較量。那麼,什麼心態才能贏呢?就是這種“靜”與“空”的心態才能贏,一是冷靜地觀察對方動作表情的細致變化;二是不要心存妄念,主觀地認為自己牌大還是牌小。如果做到了這兩點,你就能比較準確地判斷出對方牌的大小,就能采取相應的辦法,也就能贏。
有一個笑話,從前有一個人,想錢想昏了頭。一天早上,他跑到一家兌換金銀的店裏,搶了一把錢就走,卻被一個店夥計拿住,把他送到了官府裏。縣官問他道:“許多人都在那裏,你怎麼敢搶錢呢?”他說:“我搶錢的時候,壓根兒就沒看見什麼人,眼睛裏看見的隻是錢。”這個人說的確實是大實話,因為他的心裏隻有錢,隻有錢的心態左右了他的視線,使他除了錢之外,什麼東西都看不清了。所以,如果心態不能做到空與靜,我們也常常會犯和這個人一樣的錯誤。法國作家大仲馬說:“把希望建築在意欲和心願上麵的人們,二十次中有十九次都會失望。”
心態的靜與空,實際上是心態的兩個層次,一個是冷靜,這個層次相對而言,人們比較容易做到;第二個就是空,空並不是佛教所言的四大皆空,而是指人在審時度勢之時,內心不要有任何偏見、任何雜念,不要受固有的情緒和情感的影響,更不要受自己喜怒哀樂的影響。要做到這一個層次,相對來說要難一些。但再難也要做到,不做到這一點,就不能審時度勢;不能審時度勢,就不能變通;不能變通,就不能克服困難、解決問題,也就不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