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培養自己的直覺思維(1 / 1)

百花百色,千人千麵。

以自我變化適應他人。

人們總與外界接觸,有時外界環境變化如閃電,而又需即刻做出反應,究竟怎樣反應,根本來不及思考,這時的語言、行為就隻能靠直覺。《三國演義》上有一段曹操獻刀的故事,是說曹操進相府行刺董卓,曹操抽刀動作被董卓看到,曹操立即跪下說是獻寶刀。由行刺變獻刀,其變化之速,別人看不出,他自己的也無這種思想準備,這種瞬間適應突然變化是靠直覺思維能力。這種不思考就反應,不意味著無意識,相反,它是使人頓開茅塞,思如泉湧的瞬間狀態,依賴的是知識和經驗。

淵博的知識、廣泛的興趣,可以使人做到快速反應。明永樂帝要大學士解縉在一折扇上按畫麵意思寫詩,是抄是作,隻要符合畫意就行。解縉見扇麵的畫是按唐朝詩人王之渙《涼州詞》的詩意畫的,這首詩是: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解縉當場就在扇麵上寫下這首詩。皇帝說寫得好,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大加誇獎。誰知解縉在寫詩時,由於一時疏忽,漏掉了一個“間”字。他沒發現,皇帝也沒看出,卻被與解縉不和的漢王高煦看到。高煦想借機整人,就在第二天早朝時奏了一本,說解縉這是有意漏字戲君。皇帝一聽大發雷霆,馬上要治解縉的罪。解縉稍一思索,奏道:“萬歲,這是我新作的一首《涼州詞》,和王之渙《涼州詞》僅有一字之別。說完當堂念道:

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君臣讚不絕口。解縉憑著自己的才智,逢凶化吉,領賞而去。

也許這隻不過是一個傳說,也有人以為這是一位清代大書法家為慈禧太後題扇麵的故事,這個傳說還有其他許多版本。不管事實是否確鑿,這個傳說確實說明一個人隻有知識廣博,才能視野開闊,思維敏捷,在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做到了應付自如,快速反應。

應變能力可以提高,通過鍛煉由慢變快,由不能迅速反應變為能夠快速反應;如果不知鍛煉,或整日無所事事,即使是有這方麵天資的人也將失去這種能力。因此必須進行心理鍛煉,增長知識,掌握住不斷強化興趣,練好反應能力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