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應變,但應變本領的造就是多方麵的因素決定的,而這些因素又不是天生的。隨機應變能力的發展,是和後天的培養、訓練分不開的,是和豐富的知識,優良的品質、勤奮用腦有極大的關係。一個人要想迅速培養、提高自己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必須要注意從以下各方麵努力。
知識是治療恐懼的藥,是應變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條件。知識和隨機應變的關係十分密切,知識是隨機應變的基礎和前提,隨機應變是知識在某一方麵的表現。知識不僅僅是書本的知識。知識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是包含社會各方麵知識在內的知識。
相傳明代著名文學家李夢陽曾任江西督學,當他到任後,地方秀才都拿上名帖前來拜見。他忽然發現其中有個秀才和自己同名,心裏很不高興。當著眾人的麵,出了一上聯: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大家頓時哄堂大笑。這位秀才見督學當眾侮辱自己,非常氣憤,便理直氣壯地對道:魏無忌,長孫無忌,你無忌我也無忌。這時李夢陽不得不心裏暗暗佩服秀才。
這個秀才所以對得好,主要是因為他有著豐富的知識,如果沒有這些知識,秀才就不可能對出好的對子。
良好的品德,是一個人處世不驚的因素之一。品德和隨機應變有很大的關係。品德決定了隨機應變的效果。品德好的人由於心地坦蕩,光明正大,進行隨機應變,會取得較好的效果。反之,一個人品德不好,心術不正,滿懷鬼胎,隨機應變的結果常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己害自己。
一位年輕婦女抱著一個嬰兒坐車。當開始查票的時候,那婦女把嬰兒放在座位上,不知到哪去了。一會兒嬰兒大聲啼哭,大家怎麼哄不住,而那婦女也一直沒有再露麵。於是報告了列車長,列車長在廣播中廣播了好一陣,還是沒有找到那位婦女。這時,車廂中議論紛紛,認為這是個棄兒。正好有個婦女沒有生養,要領養一個孩子,於是和列車長商量以後,就抱了孩子在到站的車站下了車。這時,那個年輕婦女卻回來了,一看孩子不見了,就呼天喊地的哭起來。
原來那婦女沒有買車票,為了躲避查票,她躲到了廁所裏,一直待了兩個多小時。結果是因小失大,把一個孩子丟掉了。這個年輕婦女也會隨機應變,她躲開了查票,但是結果卻吃了大虧。
隨機應變是認識變化隨機行事,因而就需要人用腦筋,一個白癡不可能有超常的應變能力。不難設想一個不肯動腦的人,一個思想上的懶漢能會有什麼奇妙的隨機應變的妙法出現。縱觀隨機應變的眾多事例,可以發觀,越是肯動腦的人。他想出的隨機應變的辦法就越是巧妙,效果越好。
有一個雙目失明的乞丐,脖子上掛著一塊上寫“自幼失明”的牌子,走在冬天的大街上。一個詩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詩人乞討。詩人說:“我也很窮,不過我給你點別的吧。”說完,他在乞丐的木牌上寫了一句話:“春天就要來了,可我不能見到它”,大家見了這句話都很同情,給了乞丐不少施舍。
其實,“自幼失明”和“春天就要來了,可我不能見到它!”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而效果卻如此不同,這是因為後一句話更新鮮,更能打動人心,春天代表希望,春天象征美好的事物,別人都能享受到它,可這個乞丐卻連春天也看不到,所以引起了人們的同情。
兩句話的效果如此不同,究其原因,是那個乞丐動腦不夠,以至他的那句話不能吸引人;而詩人正是由於他很會動腦筋,所以他寫的話吸引了很多人,喚起了人們的同情,所以雙目失明的乞丐得到了不少施舍。
“孫猴子”的本領是多方麵的,隻有多方麵提高自己的素質,才能在變化的情況下自如地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