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煉就處事不驚的本色(1 / 1)

直覺思維能力的發揮,快速反應的實現,其前提是遇變不驚,臨危不亂,具備穩定的心理因素。

在社會競爭中,經常會遇到意外變故。麵對意外,如果手忙腳亂,胡亂動作,或不知所措,就會導致不堪設想的後果。惟有遇到突發情況時,保持冷靜頭腦,不亂方寸,掌握事態發展的主動權,才可以穩操勝券。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婦女伯瑙德夫人,她丈夫被德國人抓走,身邊隻留下兩個孩子,12歲的獨生子雅克和10歲的女兒傑奎琳。為把德國強盜趕出法國,母子三人都參加了秘密情報工作。她家是秘密情報站,每周四有人送來裝有絕密情報的小金屬管。為確保情報安全,她把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外麵小心的用蠟封好,插在燭台上,擺在明處,反倒躲過敵人的多次突然搜查。一天晚上,屋裏又闖進三個德國軍官,這次他們沒搜查,而是坐下來,一個少校軍官掏出報紙就著黯淡的燈光吃力的閱讀,中尉順手拿過藏有情報的蠟燭點燃,放在長官麵前。這時伯瑙德夫人心情緊張起來,她知道,蠟燭點燃到鐵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被敵人發現,一家三口的性命完了不算,情報被繳,情報站遭破壞,損失就大了!雖然她心裏很緊張,表麵上卻顯得非常平靜,她走進廚房,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子上,說:“先生們,這盞燈亮些,換上吧。“說著輕輕地把蠟燭吹熄。

危機似乎過去了,一家人剛鬆了口氣,那位中尉又把冒著輕煙的蠟燭點起,說:“一起點,不是更亮嗎?”燭光搖著,發出微弱的光……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表情卻還是平靜如常。小兒子雅克慢慢站起來,“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生點火吧。”說著伸手端起燭台朝門口走去,房子頓時暗下來。中尉快步趕上前,厲聲道:“你不用燈就不行嗎?”一把奪過燭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爭執無用,從容的搬回一捆木柴,生上火,默默的等待最後的時刻。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危險在一步一步走來。

突然,小女兒傑奎琳嬌聲的對德國人說:“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少校瞧了瞧這位可愛的小姑娘,一把拉到身旁,用親切的聲音說:“當然可以。我家也有一個你這樣可愛的小女兒。來,我給你講講我的路易莎好嗎?”傑奎琳仰起小臉,高興的說:“那太好了……不過,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頭很痛,我想睡覺了,下次你再給我講好嗎?”“當然可以,小姑娘。”傑奎琳鎮定的端起燭台,向幾位軍官道過晚安上樓去了。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階梯時,蠟燭熄滅了。

這是一場內急外靜的鬥爭,表麵上雖沒有弩拔劍張,驚心動魄,但其驚險程度一點不亞於大敵當前的險境。伯瑙德夫人家多次被德軍搜查,說明已被敵人注意上了;這次又突然闖進三人,他們決不是無目的而至。搜查,容易對付;盤問,也好回答,這不查不問的沉默戰是難熬的,更何況藏有情報的蠟燭越燃越危險呢!一家三口必須想辦法使蠟燭熄滅,但顯出急躁、不安或神態異常,都會引敵人的懷疑或警覺,那樣,情況隻能更糟。由於一家人情態自然,平靜自如,險情解除了。表情上是那樣若無其事,思想上卻在緊張思考。伯瑙德夫人和雅克的做法雖未奏效,因為平靜,合情理,未引起敵人的懷疑,而小女兒的方法,成功了。這三口之家能急中生智,是夠妙的了!從這裏,我們看出,急中生智,須以鎮靜為前提;慌張忙亂,就毫無機智可言。

從人的心理上講,遇到突然事實,每個人都難免產生一些驚慌情緒,問題是怎樣想辦法控製。有些人並非智力低下,隻是由於缺乏自我控製力,在關鍵時刻讓感情之火燒幹了智慧之水;有些人並不是無謀,隻是由於不能駕馭自己的感情,在決定命運的場合讓情緒亂了自己的方寸。

為對付突發性事件,必須迅速做出及時而正確的決策,而要作這種決策,則需大事麵前有靜氣,遇變不驚。因為正確的決策來源於正確的思考,而正確的思考必須以冷靜的心境為前提。這說明,有遇變不驚的本事,才能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不然,魂都嚇丟了,還生什麼智,用什麼謀呢?因此,處世不驚是應變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