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當時隻是個普通的讀書人,即使往大了說,他也不過是個狀元的兒子,沒有任何平台施展他那“經略四方”的誌向。
而在王華看來,王陽明總有點三心二意,一會兒玩箭,一會兒騎馬,一會兒搞軍事遊戲,一會兒又對著兵書發呆,一會兒又跑去對著道教典籍愣神。王華心裏說,恐怕隻有鬼知道這個小子天天在搞什麼。
王陽明七八歲時曾接觸過單純的道教養生術。十二歲時,他重新回歸道教,這一次不僅僅是養生術,還有道教思想。這次回歸起源於他生母的離世。在為生母守孝期間,他那多愁善感的心緒不能平靜,於是感歎說,人生在世,忽然而來忽然而走,太短暫,什麼事都幹不成。倒不如學習道教長生術,做個不死神仙。
不過很快,他被“經略四方”的誌向所吸引,把道教又扔到一邊。然而,他隻是扔掉了手中的道教典籍,在他心裏,始終留有道教的一席之地。
1488年,王陽明按長輩們的約定到江西南昌迎娶江西副省長(江西布政司參議)諸養和的女兒。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一刻千金的新婚之夜,王陽明居然茫然若失地走出了諸家,在南昌城街道上漫無目的地遊蕩起來。或許是命運使然,他不知不覺地走到一處道觀,抬頭看時發現了“鐵柱宮”三個大字。鐵柱宮在江西南昌名氣非凡,是許多達官貴人趨之若鶩的地方。但在那個沉寂的深夜,王陽明可算是唯一的香客。
他信步走了進去,放眼四望,燈火闌珊,隻見空地上坐著一位仙風道骨的道士,大概在修行導引術。他走上前,小心地坐在道士麵前。道士閉著眼,聽到急促的喘氣聲,緩緩睜開眼。他吃了一驚。
王陽明當時的臉色很不好,呈現青黑色,在燈火並不明亮時,很像鬼魅。道士對王陽明說:“你有病啊。”
王陽明承認:“我從小身體就不好,肺部經常感到不適,臉色始終如此,所以一直堅持用你們道家的導引術緩和病情。”
道士“哦”了一聲。
王陽明就問:“仙人何方人氏?”
道士回答:“祖籍四川,因訪問道友到此。”
王陽明仔細打量著麵前這位道士,隻見他白發披肩、皮膚細膩、眼神清亮,王陽明無法猜出對方的年紀,隻好問:“您高壽啊?”
道士回答:“慚愧,才九十六。”
王陽明吃了一驚,九十六歲,夠短命鬼活兩回了,他居然還慚愧,看來世界上的確有長生不老術這回事,而麵前這位活神仙就是證據。
他問活神仙:“請問您俗名?”
道士抱歉地一笑說:“從小就在外麵漂泊修行,姓名早就忘記了。有好事者見我經常靜坐,所以稱我為‘無為道者’。”
王陽明又湊近一點,殷切地問活神仙:“您是高人,必有養生妙法,請賜教。”
道士笑了笑說:“我才說過,那就是靜坐。養生之訣,無過一靜。老子清靜,莊子逍遙。唯清靜而後能逍遙也。”
按王陽明的理解,這位道士的話其實就是:首先通過身體的安靜(靜坐)從而進入心靈安靜(內心空空,什麼都不想)的狀態。隻要心靈安靜了,就能跳入逍遙境界,成為不死奇人。這就是養生的秘訣,它養的不僅是身體,還有心靈。
王陽明大喜過望,把他在道教方麵的造詣和盤托出。道士一麵聽著一麵頻繁地點頭,這更激起了王陽明的表現欲。兩人就那麼暢談,直到東方發白,毫無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