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曆史名人的保身術(1 / 3)

曆代的功臣雖然往往逃不掉被殺的命運,不過也不排除他們之中出現若幹極端精明者,他們做人的技巧和他們各自的文治武功一樣出神入化,在施展才華的同時,既逃過了皇帝的猜忌,也逃過了小人的算計,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1.範蠡:不做高官做富豪

金庸說過,中國曆史上他最羨慕的人物就是範蠡。此言不虛,因為此君堪稱千古未有之奇才。玩政治如喝涼水,打仗如切菜,更難得是他還是經商的一把好手,辭官下海沒幾年坐上了財富排行榜第一位,並且據說最終的結局是和西施在船上一起數著西湖的浪花一朵朵。

範蠡出道的時候,正趕上吳越兩國鬥得正歡。當時越國比較慘,勾踐被趕到了山溝裏。但凡正常人,都不會在這個時候去投奔勾踐的。不過很明顯,範蠡不是很正常,他眉頭都沒有皺一下就去了,並且投奔之後直接陪著勾踐到吳國體驗了一把奴隸生活。3年之後,他回國和文種炮製了“滅吳九術”,其中有一招就是美人計。為了這一計策能夠實現,範蠡更是親自當星探,在一個湖邊找到了正在洗衣服的西施,並為後者編好劇本,一手導演了這場曆史大戲。

後來吳國滅亡,越國上下歡天喜地,大夥都在準備在接下來的分蛋糕過程中能夠分一塊大的。範蠡竟然在這種關鍵的時刻自己主動甩手走人了。這下可把大夥樂壞了,不過沒多久他們就不樂了,一個接一個地做了勾踐的刀下之鬼,用血淋淋的死亡演繹了範蠡的那句預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範蠡當然也沒閑著,他開始創辦自己的私營企業了。沒多久,就成了最有錢也最有名的鑽石王老五,更被後人尊為商人的老祖宗。

據說他還十分善於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曾根據自己的經驗寫了兩篇兵法、若幹生意經。不過可惜已經找不到了,要是放到現在的話,肯定暢銷。

更讓人羨慕的是,範蠡還特別能活,一直活了88歲,不僅時間長度可觀,數字也是最吉利的。

事實證明,範蠡的才華確實在中國曆史上首屈一指,然而卻一直處於一種半紅不紫的狀態,跟諸葛亮、杜甫、嶽飛這些人比起來也隻能算個二線明星。憑心而論,這種待遇確實難以和他的才華相匹配。仔細推敲,原因有兩點:一是因為範蠡沒有跟著勾踐把忠誠進行到底。雖說沒有玩叛變造反,不過,畢竟被拋棄的滋味不太好受;二是因為他辭官之後沒有老老實實地下地幹活,而是做起了買賣,並且成了富翁,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這種才能是那些正宗的隱士和不幸被貶的人所不具備的。這當然會讓他們十分眼紅,為了平衡自尊心,隻好說自己是獨善其身,而範蠡沾了一身銅臭,俗不可耐。

怪隻怪範蠡生錯了年代,擱到現在,他無疑會成為最拉風的男人。

2.賈詡:三國第一人精

看到這個題目,你也許會覺得這個牛吹得太大點了。三國的謀士多如牛身上的毛,並且一個比一個厲害,賈詡何許人也?

首先聲明一點,這裏所說的人精是從兩個方麵來考察的,一方麵是他的政治軍事謀略;另一方麵是他的為人處世。賈詡作為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他的謀略水平當然不會差,要是把他排第一估計很多人都不服。不過他做人的智慧確實無人可敵,這裏所說的做人主要指左右逢源,誰也沒有得罪,最終光榮退休。如果把這兩項的得分加起來的話,賈詡無疑會是三國第一人精。

最能體現他做人厲害的地方,在於他先後跟了無數個老板,卻沒有一個老板認為他是一個反複無常的小人,並且得到重用。當然也有個別不重用的,不過那不是因為他的人品問題,而是因為他的智商太高了,用這樣的謀士,不放心。在這裏你不要拿劉備說事,他們的職業不一樣,劉備本來就是要做老板的,他壓根就不想給任何人打工,而賈詡一開始就是要做謀士的。

賈詡曾經靠他的智慧躲過了一次死亡劫難。有一次,賈詡在路上遇到一群野蠻人,被抓了起來。那批野蠻人倒是相當實在,既不搶劫你的銀子,也不欺負你的女人,而是直接來一刀痛快的,讓你提前體驗一下死亡的滋味。眼看著身邊的活人一個一個地減少,賈詡心裏也是嚇得撲通撲通的。不過好在他仍舊能夠保持冷靜,想出了一個點子。於是,他大模大樣地對那些野蠻人說:“你們不要殺我。我是段煨的外孫,錢有的是,到時我會讓我外公給你們很多很多錢。”這個段煨是鎮守當地的武將,至少能把那群野蠻人嚇得聞風喪膽。野蠻人雖說野蠻,腦子還是十分純真的,根本不相信會有人忽悠他們,結果什麼也沒問,當場就相信了。不僅如此,出於對段煨的敬畏之情,還一個勁向賈詡賠不是,甚至賭咒發誓自己和段將軍一向友好,這純屬一場誤會。最後還安排幾個人免費送了賈詡一程。而剩下的那夥老實人,全被殺了,沒有一個漏網。

賈詡就這樣出道了,他的第一任老板是牛輔。這個人你不熟悉很正常,因為他在三國大戲裏也就是一個跑龍套的。不過他的老丈人你肯定熟悉,他就是三國裏麵最惡毒最無恥最蠻橫最殘忍的董卓。不過沒多久,董卓就被他那個幹兒子幹掉了,他的一幫手下也很有大局意識,沒有一個抵抗的,紛紛寫信投降,態度誠懇,沒有耍詐。不過當時掌權的王允卻堅決不同意,聲稱絕不放過。這下可把那幫手下嚇壞了,紛紛放下屠刀,開始分行李準備各自回家。在這樣一個需要英雄的時刻,賈詡挺身而出,很好地完成了這個任務。他說:“你們現在放下武器,等於自尋死路,王允的追兵過來隻能乖乖地被砍掉,不如我們以為董卓報仇的名義殺進京城,成功了還能挾持皇帝,官做得更大,房子住得更好,不成功再跑也不遲。”大夥一聽,果然有道理。於是又抄家夥殺奔長安而去。雖說這幫家夥人品一般,打仗確實還有兩下子,沒多久就把長安占了,把王允殺了,把呂布趕跑了。皇帝也被捏在了手心裏,官兒也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過這幫人很快也證明了自己的小人本色,沒多久就開始窩裏鬥起來,起初在賈詡的苦心規勸下還能互相忍兩下,後來幹脆直接開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