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徹底絕望了,接著就跳槽了。這次他選的老板是他外公,當然是假外公——段煨。不知道是不是聽說了賈詡暗地裏叫他姥爺的事情,段煨對賈詡相當熱情,相當周到。吃得好,住得好,說話也是客客氣氣的,是那麼的平易近人。然而就是不給他有實權的職位,整天聊的全是瑣事,正事一概不談。賈詡何等人也,一下就明白了。於是主動提出辭職。段煨一聽,相當吃驚的樣子,不過仍然大度地給予了理解。當時有人勸賈詡道:“現在段煨對你這麼好,你幹嘛要離開,你這一走不怕他對你家人下手麼?”賈詡道:“他表麵上對我很好,實則暗地裏對我防備著呢,怕我威脅他的地位。不過他做人比較謹慎,不會跟我翻臉。現在我離開,一來他是求之不得;二來他也希望我給他找個外援,所以不僅不會對我家人下手,還會對他們小心嗬護。”接下來的結果就象是賈詡一樣,毫厘不差。
這樣,賈詡又換了一個老板——張繡。張繡雖說各方麵實力平平,卻有一個難得的優點,就是心胸比較開闊,對人厚道,也能虛心聽取意見。這下賈詡來了,受到了超規格的禮遇,幾乎言聽計從。賈詡也不含糊,接連施展妙招兩次幹敗了大名鼎鼎的曹操,並且殺掉了他的兒子曹昂和愛將典韋。
後來袁紹和曹操在官渡火並,雙方都把張繡當做了拉攏的對象。當時袁紹人多勢眾,穩占上風,被大家所看好。所以當袁紹的使者來的時候,張繡已經做好了投入袁紹懷抱的準備。不料賈詡卻一口回絕了,不留半點回旋的餘地。這下可把張繡急壞了,問他怎麼回事。賈詡答道:“袁紹心胸狹隘,連自己的兄弟都容不下,怎麼能容得下我們。更何況他人數眾多,現在又占了上風,我們過去隻不過是錦上添花,不會得到重視的。而曹操處於劣勢,我們過去就是雪中送炭,他肯定會感激我們,厚待我們的。”張繡又說:“可是我跟他有殺子之仇啊。”賈詡說:“你放心,曹操不是那種人,更何況現在是什麼時候了,他不接納我們想自尋死路麼?”於是張繡就戰戰兢兢地向曹操投降了,沒想到接下來的結果比賈詡說得還要好。被曹操親自接見,直接給了大官做,這還不算,還和曹操做成了親家,自己的女兒嫁了曹操的兒子,這哪裏是仇人啊,大家原本是一家人嘛。
應該說,賈詡勸張繡投降曹操也是出於為自己的打算。因為他早看透了袁紹不能成事,張繡也不是成大事的人,而北方真正有實力的老大隻有曹操,他這樣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投靠曹操了,真可謂做得滴水不漏。
後來,曹操果然也很爭氣,最終幹掉了袁紹。賈詡也成了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尤其是在與馬超的戰爭中表現得十分搶眼,妙手施展反間計,把風光無限的馬超打得狼狽而逃。
接下來就進入了選接班人的時期。曹操是比較喜歡曹植的,可是長子是曹丕(其實真正的長子是曹昂,不過當年被張繡幹掉了),一時比較矛盾。對於這件事,賈詡自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沒多久曹丕就直接找上門了,說話的語氣相當好。這樣一方麵盛情難卻,另一方麵賈詡也覺得這小子有心機,能成事,就幫了他一把,特別是在曹操最終下決定的時候投了關鍵性的一票。當時曹操找到賈詡,就立儲問題正式向其征求意見。可是賈詡卻很意外地思想開起了小差,竟然沒聽到。曹操就問他怎麼回事。賈詡答道:“哦,不好意思,剛才正想事情呢。”果然曹操很配合地問了下去:“想什麼事情呢?”賈詡就說:“想劉表和袁紹的兒子的事情呢。”劉表和袁紹當時都已經被幹掉了,當年都是因為立幼不立長導致兄弟自相殘殺,為曹操的勝利起到了很大的幫助。曹操一聽,哈哈大笑,心裏也有了決斷。由這個事件我們可以看出賈詡是何等精明,在立儲問題上,做老板的最忌諱手下人公然支持某個兒子了,因為那樣他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懷有私心,一味地想升官發財。可是老板征求意見又不能不答,於是賈詡就來了這一招,反客為主,神不知鬼不覺地幫了曹丕一把,還被老板認為是大公無私。
接下來的日子按照我們的推斷,賈詡應該是加官進爵,風光無限了。可出人意料的是,就在天下已經沒有對手的情況下,賈詡還是非常低調。整天躲在家裏,來了客人也不見,兒子、女兒更是不讓他們隨意活動,甚至讓他們白白浪費攀龍附鳳的大好機會。這是因為賈詡覺得他原來並不是跟著曹操起家的,現在位極人臣,加上自己心機深沉,必然成為每個追逐權力的人重點拉攏和防範的對象,稍不留意就會大禍臨頭。於是他小心應付,最終保全了一家人的平安。
3.郭子儀:功高震主官照做
曆代皇帝們都有屠殺功臣的傳統,特別是對於武將更是給予“特殊照顧”。原因也很好分析:一是因為武將手裏有兵權,為造反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因為武將們大都喜歡拿拳頭說話,文化程度不太高,壓根不吃“忠君愛國”那一套,造起反來也沒有什麼思想負擔。基於這兩點原因,皇帝們對武將是既愛又怕,特別是對名將,因為名將有威望,造反的成功率更高,所以大都數名將都避免不了兔死狗烹的悲劇。不過例外總是有的,郭子儀就是例外中的例外。他先後平定了安史之亂和回紇、吐番之亂,軍功赫赫,卻做到了“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
關於郭子儀的軍事謀略,我們姑且不談,這裏重點說一下他的做人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