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李光弼和郭子儀同為唐朝著名將領,在朔方鎮他們曾經還做過同事。可是兩個人的關係並不太好,都覺得自己有兩下子,互不服氣。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提升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位居李光弼之上。這下可把李光弼嚇壞了,為防郭子儀刁難他,多次主動申請調到別的方鎮去。恰好這時朝廷要郭子儀挑選一位得力的大將,去平定河北。郭子儀這次出以公心,推薦了李光弼。可是李光弼卻認為郭子儀是借刀殺人,明擺著讓他去送死,然而軍令如山。沒辦法,隻好臨行前對郭子儀說:“我赴死心甘,隻求你不要再加害我的妻子兒女好嗎?”郭子儀一聽,自己被誤會了,委屈得流下了熱淚,對他說:“現在國難當頭,我器重將軍,才點你為將,願與你共赴疆場討伐叛賊,哪裏還記著什麼私憤呢?”李光弼聽了,心裏更是感動得七上八下,兩個人抱在一起哭得唏裏嘩啦的。
後來有人掘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可是盜墓賊卻沒有抓到。人們懷疑是朝中的那個太監魚朝恩指使人幹的,因為這個小魚一向嫉妒郭子儀,隔三差五向皇上說郭子儀的壞話,一再阻撓皇上任用郭子儀。郭子儀對於此事也是心知肚明。他入朝時,皇帝主動提起了此事,本想安撫一下郭子儀,沒想到郭子儀說道:“臣長期主持軍務,不能禁絕暴賊,軍士摧毀別人墳墓的事,也是有的。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譴責,不是人患所造成的。”滿朝的大臣本來是十分憂慮的,他們害怕郭子儀鬧情緒,甚至引出禍端,沒想到他竟然這樣三言兩語過了,無不對他無限欽佩。因為祖墳被挖在那個年代是相當嚴重的事情,意味著做兒子的不忠不孝,也是對他的斷子絕孫的詛咒。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郭子儀仍然能以國家安危為重,壓抑自己的悲痛,主動打消朝廷的疑慮,實在是太難得了。
郭子儀在吐蕃、回紇等少數民族中更是被稱為神人,甚至有些安史叛將也把他奉為神明。安慶緒的驍將田承嗣占據魏州後,蠻橫無理,飛揚跋扈。郭子儀派遣自己的一個部將去見他。田承嗣卻出人意料地表現得非常規矩,還向郭子儀所在的方向遙望叩拜,指著自己的膝蓋對使者說:“我這雙膝蓋,不向別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現在要為郭公下跪。”
郭子儀在行軍打仗時積極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他領兵打仗從來不侵犯百姓的利益。在那個年代,打仗最苦的就是老百姓,可是,郭子儀就能做到對老百姓秋毫無犯。為此,他不顧自己年邁力衰,親自耕種。在他的帶動下,官兵在休戰時,一邊訓練,一邊參加農業勞動。因此,在他的駐地豐收的莊稼到處可見。
郭子儀老成持重,不僅帶兵有方,而且侍奉皇帝也是一如既往的忠心。無論是手握兵權時,還是駐守邊關時,隻要有皇帝的詔命,他立馬入朝,從來不遲到。在他受太監魚朝恩讒毀,削去兵權後,仆固懷恩率10萬大軍進逼京師,正當用人破敵之急,朝廷恢複和加封他為太尉,分寧、涇原、河西及朔方招撫觀察使,關內河東副元帥,中書令等等一大堆官職。郭子儀卻提出隻保留招撫觀察使一職即可。他上奏說:“現在戰亂不止,綱紀破壞,人們爭權位、比高低已成風尚流行,希望朝庭製止這種行為。”他還說,自己早已懂得知止知足的道理,心中懼怕盈滿之患。等到秩序安定,仆固懷恩被擒,往昔的官爵決心一無所受。經過他再三懇讓,才辭掉了太尉之職。不過,以他的功勞,他受到寵遇是應該的,德宗更是尊他為“尚父”。
“安史之亂”平定後,立下大功並且身居高位的郭子儀並不居功自傲,為防小人嫉妒,他反而比原來更加小心。有一次,郭子儀正在生病,有個叫盧杞的官員前來拜訪。此人乃是中國曆史上聲名狼藉的奸詐小人,相貌奇醜,生就一副鐵青臉,臉形寬短,鼻子扁平,兩個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正因為如此,一般婦女看到他這副尊容都不免掩口失笑。郭子儀聽到門人的報告,馬上下令左右姬妾都退到後堂去,不要露麵,他獨自憑幾等待。盧杞走後,姬妾們又回到病榻前問郭子儀:“許多官員都來探望您的病,您從來不讓我們躲避,為什麼此人前來就讓我們都躲起來呢?”郭子儀微笑著說:“你們有所不知,這個人相貌極為醜陋而內心又十分陰險。你們看到他萬一忍不住失聲發笑,那麼他一定會忌恨在心,如果此人將來掌權,我們的家族就要遭殃了。”郭子儀對這個官員太了解了,在與他打交道時做到小心謹慎。後來,這個盧杞當了宰相,極盡報複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過他的人統統陷害掉,唯獨對郭子儀比較尊重。由此可見郭子儀為官之謹慎程度。
郭子儀富貴而且長壽,人丁興旺,兒女成群,準確數字為:8子7女,孫子更是多達數十人。
民間有一出戲叫《打金枝》,講的是郭子儀的兒子郭曖與媳婦升平公主,主要就是反映了當時他家興旺熱鬧的場麵。當時,郭子儀過七十大壽,全家的人都來拜壽,隻有他的六兒媳升平公主沒到場。六兒子郭曖自然有意見,氣憤之下打了升平公主,還斥責道:“依仗皇父就不來拜壽,我父還不願意當皇帝呢!”郭子儀知道兒子打了“金枝”以後,知道闖了大禍,趕忙帶著兒子進宮向代宗皇帝請罪。誰知代宗卻樂嗬嗬的卻對郭子儀說:“兒女閨房之事,何必計較,老大人權當耳聾,當沒聽見這回事算了。”郭子儀謝過皇恩,沒說什麼,不過回家後把兒子痛打一頓,這下,小兩口扯平了,很快又和好如初了。
後來,郭子儀活到了85歲。德宗沉痛悲悼,下令全國放5天長假,並下詔書給予高度評價,還將按律令規定一品官隻能高一丈八尺墳墓特地為他加高十尺,接著帶領群臣依次到府第吊唁,最後還親自到安福門臨哭送行。
做武將能做到郭子儀這個份兒上,確實已經空前絕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