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政治棄兒,文化巨人(3 / 3)

這樣,當年的“高考”成了蘇軾的獨角戲,他也趁機得意了一把,發狂言道:“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

蘇軾很快開始當官了,然而,他的仕途遠沒有詩文風光,五步一小坎,十步一大坎,果真是跌宕起伏,曲折回環,比小說更精彩。

要說寫寫畫畫蘇軾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大師,可要是玩政治,蘇軾恐怕連小學都畢不了業。何以見得,原因有之。當時王安石正挽著袖子搞變法,司馬光則卷起褲腿對著幹。可憐蘇軾既不是變法派,又不是反對派,結果被弄得哪一派都不待見,一次一次被貶。其中鬧騰得最凶的一次是所謂的“烏台詩案”,這一次險些要了蘇學士的命。據說當時蘇軾給皇帝寫了一個奏表,本來隻是一篇很平常的文章,然而經一群小人的刻苦研讀,自然很容易研讀出來“誹謗罪”了。於是,幾個人開始向皇帝表達自己的憂國憂民之情,痛斥蘇軾的大逆不道,提出為了大宋江山社禝,一定要拿蘇軾開刀。結果蘇軾不得不去參加由大宋皇帝特意審批的牢房百日遊(坐了103天牢)。

出獄後,蘇軾又被貶到黃州,當時黃州的生活那是相當艱苦,可歎的是我們的蘇大學士竟能以苦作樂,興致勃勃地買來一些富人不肯吃的便宜豬腿,專心研究廚藝,結果研製出了豬肉的新吃法“東坡肉”,也算是對我國餐飲業的一大貢獻。

後來,蘇軾兄再接再厲,又被貶到了更偏遠的惠州。那時的惠州可不是一般人想去就去的,名額十分有限,“罪孽”不夠深重的根本沒機會去的。我們的蘇大學士根本沒什麼罪過,不過政治權謀不及格就被分派到這個地方,可見運氣也不一般。惠州的環境也不一般,據說在這裏可以零距離接觸大自然,到處都是原始森林,隨處可見蛇蠍猛獸,不需要任何門票,並且還可以現場見識各種流行病,學習各種防疫小常識。蘇軾一來沒多久就喜歡上了這地方了,還得以品嚐了以前沒有吃過的水果——荔枝,看來這東西確實是好東東,以前楊貴妃愛吃,現在它又勾引出了蘇大學士的靈感: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憑心說,蘇軾這次太猖狂了,人家好不容易把你貶到這地方,你還寫詩宣揚自己過得悠哉悠哉的。不久,這夥兒迫害蘇軾的人絞盡了腦汁兒想了一個好地方——海南島。那時候的海南島不像現在這樣風光迤邐、氣候宜人,人人都想去,而是沒有幾個人願意去,除非大罪之人發配至此。我們的這位文學大師蘇軾又開辟了被貶的新境界,直接坐船到了海南島。

海南島的生態環境比惠州顯然又上了一個檔次,朝廷為了讓我們的蘇大學士能夠更好地磨礪心誌,這次特意把他從官府裏趕出來。結果沒想到蘇大學士在廣大的黎族同胞中竟然也有一大群粉絲。一聽說自己那個遠在天邊、以為這輩子都沒機會見到的偶像竟然近在眼前了,粉絲們的心情別提有多激動了,一時間又是送米,又是倒水,又是噓寒,又是問暖。結果把蘇軾感動得啥也不說了,直接寫詩吧,結果“華夷兩樽合,醉笑一歡同”、“東行策杖尋黎老,打狗驚雞似病瘋”、“半醒半醉悶諸黎,竹製藤梢步步迷”等詩篇橫空出世了。據說後來蘇軾很快和當地居民打成了一片,並且積極地在黎族同胞中傳播農耕技術,破除封建迷信,介紹中原文化,為開發祖國邊疆做出了巨大貢獻。

後來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因為仰慕蘇軾的文采招其進京。結果蘇大學士再次製造了轟動效應,不論是文人學士,還是平頭百姓,都出來夾道歡迎。第二年,蘇軾病重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