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政治棄兒,文化巨人(2 / 3)

極致的悲憤糾纏著屈原,然而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救國理想,直到秦國攻破楚都的消息傳來,絕望吞下了他的心髒。沒有別的選擇了,屈原最後回望了一下楚都的方向,投向了汩羅。

2.李白:人不輕狂枉詩仙

如果你喜歡詩歌的話,最好剛開始不要讀此君的詩歌,因為你讀他的詩歌,就如同見到了世界上最靚的女人,再看別人的詩,會覺得都隻不過是庸脂俗粉。用詩仙來形容他,明顯委屈他了,他儼然是詩界的天帝。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狂人,但絕大多數讓人生厭,但他不一樣,他輕而易舉地獲得了所有人的寵愛。因為,“狂”這個字本來就是因為他而存在的,如果連他都沒理由狂的話,那麼這個字可以從字典裏抹去了。

“十五觀奇書,作賦淩相如”,“君看我才能,何似魯仲尼”,少年時期的李白懷著這樣的自信向京城長安出發了。不過與他人不同的是,他不是去參加科舉的,他是去向天子自薦的。他沒多久就見到了天子,並且後者還走下了龍座,特意步行過去迎接,然後讓他舒舒服服坐在七寶床上,親自為其調羹。覺得自己的翰林學士這個職務太沒有技術含量了,天天不是陪著皇帝喝酒,就是寫點歌頌皇帝的文章。唉,這樣的日子,怎一個苦字了得?反正人鬱悶時總會找人發泄,更何況李白早就看那個叫高力士的太監不順眼了。正好有一次皇帝讓李白給楊美人寫詩,於是李白借著酒興就把腳伸到了高太監的眼前,醉眼惺忪地命他脫靴子。很明顯,皇帝不想掃李大才子的興,高力士無奈隻好把提到嗓子眼的怒氣又生生憋了回去。當然,後來高太監找楊美人打了一通小報告,接著楊美人受到挑撥,又找皇帝打一通小報告,再接著,李大才子隻好帶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狂放離開朝廷了。

接下來的日子,他彷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他惆悵:“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他孤獨:“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然而他又極重友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他寄情山水:“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他尋仙訪道:“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然而,他始終關心民生:“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他又奮起:“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最後,他的死同樣狂逸得超凡脫俗,酒醉的李白要去捉水中的月亮,瀟灑地迷失在清澈的水裏,飄逸的靈魂重返天庭。也隻有李白配得上這樣的死法,就如同他的詩一樣,詭奇浪漫到了極致。

我們應該感謝李白坎坷的命運,正是那樣的命運成就了天才的構思;我們更應該感謝李白,詩歌遇到了李白,如同美女遇到了愛情,實現了一次升華,變得更加美豔,更加迷人。

3.蘇軾:文學大師流浪記

如果我們把古代各個時期的才子們都招過來一起參加高考,並以詩詞、散文、書法、繪畫五門為考試課目的話,五千年來的狀元非蘇軾莫屬,因為此君每一門課都在90分以上。

其實,蘇軾當年確實是狀元,隻是被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潛規則了,得了個第二。當時的試卷是密封的,歐陽老師一看有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文章寫得實在太好了,根本不用在若幹篇優秀文章裏去琢磨哪一個最好,這個得第一沒商量。隻是歐陽老師又想到這個極可能是自己的弟子曾鞏寫的,且歐陽老師本身節操很高,為了避嫌,隻好忍痛割愛,評了個第二。等開了試卷,才知道是一個叫蘇軾的人寫的。接下來在參加複試,主考官不是別人,是當時的皇帝,結果蘇軾毫不含糊,輕鬆考了個第一。後來歐陽修在讀蘇軾的感謝信時,感慨道:“讀蘇軾書,我全身喜極流汗。快哉!快哉!這個人是當世奇才,我當回避,放他出人頭地!”讀信竟讀到高興得流汗,歐陽兄也算是古代第一人了,並且這一回又造了一個成語出來“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