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人在待人接物方麵也有許多忌諱。同他人談話不得戴眼鏡;不可用手指著對方談話;不可隨意觸摸他人的頭部;遞東西要用右手;不能將腳伸到他人麵前;忌諱用腳向他人示意;切勿用紅筆簽名,因紅筆是用來將死者姓氏寫在棺木上的。
在泰國,到人家裏去做客一定要脫掉鞋子,否則便是對主人的不尊重,且被看做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有趣的是客人脫掉的鞋子不可隨便放置,要根據客人的身份和地位放在門前不同的台階上。最受歡迎的客人,鞋子也高高在上,放在最上麵的一個台階;而身份低微的客人,隻可將鞋子放在最下麵的二個台階,可謂等級森嚴。
新加坡的風俗和禮儀
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占全國總人口的78%以上)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之間相互協調、相互寬容、和睦相處,華人多信佛教,馬來人多信伊斯蘭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還有人信基督教,風俗禮儀富有強烈的民族風格。
新加坡人在社會交往中流行的口號是“處世待人,講究禮貌”,“真誠微笑,處世之道”,“人人講禮貌,生活更美好”。為了使講文明、講禮貌成為國民的行動準則,新加坡致力於有關禮貌的教育運動,印發有關禮貌的小冊子,指導人們在家庭、工作場合、社會交往中如何講文明、講禮貌,還製定了一係列的講禮貌守則。促使文明禮貌運動法律化、製度化、經常化和大眾化。
在新加坡,各行各業乃至家庭、鄰裏之間都自覺講文明、講禮貌,笑臉相迎已成為人們的交際禮儀習俗。在商店,顧客臨門,熱情接待;在公共場合,打電話自動排隊,打完電話對等候的人說一聲“真對不起,讓您久等”;乘坐公共汽車,自覺排隊,秩序井然;講衛生、愛清潔已在國民中相沿成俗,大街小巷見不到垃圾、紙屑、煙頭等雜物,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者不僅受到罰款,還要登報公布名單,使違犯者在經濟、名譽上受到雙重損失;大街上駛車嚴格遵守交通規則,聽不到喇叭聲,看不見車尾冒黑煙的現象,凡是違反交通規則的司機,交通警察會及時笑眯眯地指出,並處苛刻罰款;鄰裏之間互敬互幫,家庭成員之間互尊互愛。
新加坡人待客禮儀周到,社交場所多行西方式的握手見麵禮,但依然保留著許多民族的傳統習俗,見麵禮節也各不相同。華人在許多場合采用握手問候的方式,相互介紹時先介紹女性後介紹男性,先介紹長輩後介紹晚輩,先介紹上級後介紹下級,但不少人仍沿用著中國的傳統習俗,見麵拱手作揖,微微鞠躬。馬來人見麵多行雙手握禮。印度人見麵多行合十禮。
同新加坡朋友約會,應按約定時間到達。但如果應邀參加某位朋友的婚禮晚宴,準時赴宴是向人們承認自己是一位貪吃的人,所以應比請柬上注明的時間晚到30分鍾為宜,因已習慣成自然,主人已將晚宴開始時間提前30分鍾寫在請柬上,準時到場反被視為不懂得禮節。
同主人見麵時,送一束花或一盒巧克力是高雅體麵的見麵禮物。在一些人的家裏,有進屋先脫鞋的習慣,客人應按主人示意的去做。在同主人交談時,要使用禮貌語言,態度親切,說話客氣,不評論新加坡的內政事務,不議論宗教問題,不提及主人所反感或不願回答的問題。新加坡人接待客人一般是請客人吃午飯或晚飯。主食是大米飯、肉、粥、炒麵、點心等,也愛吃豆腐,喝豆漿。萊肴味道濃烈,辣椒、蔥頭是助膳的必需品。待客的水果有桃、梨,荔枝等,飲料有咖啡、汽水和茶。知識分子家庭也有請客人吃西餐的習慣。華人吃飯,多使用筷子,也有使用刀叉的;馬來人、印度人吃飯,城市裏多使用刀叉,鄉村多用手抓飯。吃飯時,勿將筷子插在飯碗裏或橫放在碗、盤上,吃完飯也不要將筷子交叉擺放,正確的方法是將筷子放在托架或放佐料的小盤上。在印度人、馬來人家吃飯時,切勿用左手觸及食物。
12.澳大利亞的風俗與禮儀
澳大利亞是一個地土遼闊、環境優美的國家,近年來,赴澳留學、旅遊與經商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了解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對發現商業機會無疑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