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之著作篇(3 / 3)

869.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天演論》

《天演論》譯自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朋友並且也是達爾文學說的忠誠擁護者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一書,《天演論》實際上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政論文。該書認為萬物均按“物競天擇”的自然規律變化,“物競”就是生物之間的“生存競爭”,優種戰勝劣種,強種戰勝弱種;“天擇”就是自然選擇,自然淘汰,生物是在“生存競爭”和“自然淘汰”的過程中進化演進的。聯係甲午戰爭後國家危亡的狀況,嚴複向國人發出了與天爭勝、圖強保種的呐喊,指出再不變法將循優勝劣敗之公例而亡國、亡種!《天演論》揭示的這一思想,結合介紹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及西方哲學思想,使當時處於“知識饑荒”時代的中國知識界如獲至寶,產生了振聾發聵的影響。

870.富國必以本業

——《農政全書》

《農政全書》這部書是徐光啟畢生從事農業試驗、研究和搜集整理農學資料編著而成的,是中國古代農業科學技術集大成的著作。《農政全書》分成《農本》《田製》《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種植》《牧養》《製造》和《荒政》等12部分,共60卷、60多萬字。對農具、農業技術、土壤、水利、施肥、選種、果木嫁接等各方麵都有詳盡的記錄,其中對於番薯和棉花的種植技術與經營方法,作了重點的介紹。《農政全書》可以說是我國明代一部農業百科全書。

871.佛學大辭典

——《大藏經》

《大藏經》是佛教典籍的叢書,又名《一切經》《契經》《藏經》或《三藏》。內容包括經、律、論三藏。“經”包括釋迦牟尼在世時的說教以及後來增入的少數佛教徒——阿羅漢或菩薩的說教在內;“律”包括釋迦牟尼為信徒製定的必須遵守的儀軌規則;“論”包括關於佛教教理的闡述或解釋。現存的《大藏經》按文字的不同可分為漢文、藏文、蒙文、滿文、西夏文、日文和巴利語係等7種係統。此外還有過契丹文《大藏經》的刻造,但尚未發現傳世的刻本。

872.六月飛雪慰孤魂

——《竇娥冤》

《竇娥冤》是關漢卿最著名的代表作,描寫一個弱小無依的寡婦反抗強暴寧死不屈,卻被誣陷殺人,最後冤死的故事。竇娥的冤案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它強烈控訴了封建製度與民為敵的殘酷現實和統治者的罪惡,表現了封建社會下層婦女的悲慘命運。劇中竇娥對天地的詰問引起人們對封建社會的現實秩序與傳統觀念的懷疑,從而把竇娥悲劇的意義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873.命運的悲怨和無奈

——《漢宮秋》

《漢宮秋》以漢元帝與王昭君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揭露了帝王的昏庸、朝政的腐敗,抨擊了文武大臣在侵略者麵前的怯懦和無能。作品取材於漢代王昭君和親的故事,參考了民間傳說以及曆代詩歌對王昭君的詠唱,並結合元代民族壓迫的嚴酷現實,成功塑造了王昭君這一愛國者的形象,對後世戲曲影響很大,“漢明妃”的形象可以說是在馬致遠筆下基本定型的。

874.“道義”與“人性”的抉擇

——《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取材於《左傳》《史記·趙世家》等書,講述春秋時晉國奸臣屠岸賈謀害忠臣趙盾,趙家300餘口滿門抄斬。義士程嬰為救出趙盾的繈褓,獻出自己的幼子頂替趙家孤兒。20年後趙氏孤兒生擒屠岸賈,報了血海深仇。這部悲劇語言精練,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戲劇衝突扣人心弦,在戲劇史上影響很大,有不少劇種改編上演。18~19世紀時有英、法等多種譯本,並登上歐洲戲劇舞台,受到世界矚目。

875.可師可法而不可即

——《琵琶記》

《琵琶記》是高則誠根據《趙貞女蔡二郎》劇目改編而成的。陳留郡人蔡伯喈進京赴試考中狀元,被牛相國招為女婿,妻子趙五娘卻在家忍饑挨餓侍奉公婆。公婆去世後趙五娘彈著琵琶沿途乞討到京城尋夫。高則誠在這裏把背親棄婦的蔡伯喈改寫成不忘父母和發妻的人物,將重婚行為歸咎於客觀,並以一夫二妻團圓作結局,顯然違背了原劇,但趙五娘的遭遇確實反映了封建家族製度下婦女的悲慘命運。

876.千載恩怨

——《雷峰塔》

《雷峰塔》源於民間白蛇傳的傳說,方成培在前人創作的基礎上進行改編。作品講述了白蛇為報恩化成人形嫁給許仙,夫妻恩愛,卻被法海強行拆散,白娘子被壓雷峰塔下的愛情悲劇。改編後的《雷峰塔》增加了水漫金山、斷橋相會等重要場次,故事情節更加完善,白蛇的形象更加完美,法海則成為破壞他人幸福的惡勢力的代表人物,作品的思想性得到提高。

877.人有其性情

——《李逵負荊》

《李逵負荊》寫的是在梁山附近開酒店的王林的女兒滿堂嬌,被冒充宋江、魯智深的惡棍宋剛、魯智恩搶走。李逵聽說後不加分辨就怒斥宋、魯二人,還立下軍令狀,同宋、魯一起下山找王林對質。真相大白後李逵負荊請罪,並除暴安良將功折罪。作品細節描寫生動,人物心理也刻畫得很細膩,成功塑造了李逵的英雄形象以及嫉惡如仇、豪爽天真的性格特征。

878.天若有情天亦老

——《綠牡丹》

《綠牡丹》是吳炳的重要作品,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富於鬥爭精神的新型女性形象——車靜芳。她不僅才貌雙全,同時也是一位具有新思想的女性,為了獲得真正的幸福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樊籬,最終得到了理想的婚姻。作品明確提出以才情為標準的婚姻價值觀,強調婚姻應建立在男女雙方才情相投、兩情相悅的基礎上,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作者還將愛情主題與深刻嚴肅的社會問題相融合,用犀利的筆觸和辛辣的語言,揭露了晚明科舉製度的弊端。

879.有情人皆成眷屬

——《西廂記》

《西廂記》是王實甫的代表作,描寫了崔鶯鶯和張生衝破封建門第的束縛,爭取婚姻自由最後終成眷屬的故事。歌頌了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否定了封建社會傳統的聯姻方式以及以門第、財產和權勢為條件的擇婚標準。全劇對男女主人公的心理變化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刻畫,並圍繞崔、張的愛情塑造了一係列典型的人物形象,有機智伶俐、俠肝義膽的紅娘,具有豪爽和叛逆性格的火頭僧人惠明,代表封建家長勢力的崔母等,這些人物群的刻畫在戲劇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和影響。《西廂記》是元代雜劇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880.醜陋人性的再現

——《看錢奴》

《看錢奴》取材於幹寶《搜神記》中張車子的故事,寫窮困的打牆人賈仁求神拜佛,得到財主周榮祖家的藏金而一夜暴富。周榮祖則因父親不信佛,毀寺廟修住宅,以致應考落第淪為乞丐,將兒子長壽賣給賈仁。20年後賈仁死,家財歸還周家,周榮祖和兒子團圓。劇中的細節描寫誇張而富有生活氣息,對守財奴賈仁的刻畫入木三分。但鄭廷玉宣揚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創作成就。

881.語帶煙花,氣含脂粉

——《嬌紅記》

《嬌紅記》是孟稱舜根據元代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講述王嬌娘與申純相愛,婚事卻屢次遭到間阻。最後因為帥節鎮逼婚,王嬌娘和申純雙雙殉情而死。作品揭露了封建家長製的殘酷,歌頌了青年男女對自由婚姻的追求。該劇在《西廂記》《牡丹亭》之後,把愛情劇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882.子係中山狼,得誌便猖狂

——《中山狼》

《中山狼》是一部寓言式的作品,講述東郭先生救一隻中箭逃命的狼,自己反而差點被狼所害,最後被一個獵人搭救的故事。作品通過對狼的本性的揭露,罵盡一切負國家、負父母、負師友的無恥之徒,同時嘲諷了東郭先生的迂腐,富有寓意。

883.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

——《桃花扇》

《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寫的是明末複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作品以明末清初的社會動蕩為背景,敘述侯、李兩人一見鍾情定下終身,又慘遭離亂波折,最後雙雙入道的愛情悲劇,展現了當時複雜的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評價了南明朝的曆史,藝術地總結了這一段曆史教訓,喚醒了潛在的民族意識。《桃花扇》取得了多方麵的藝術成就,結構布局巧妙,情節緊湊,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語言既有戲劇的表演性又富有文采,達到了戲劇性和文學性的統一,是清代戲曲的壓卷之作。

884.天然本色之句,往往見寶

——《幽閨記》

《幽閨記》又名《拜月亭》,寫的是王尚書之女瑞蘭和蔣世隆在逃避戰亂的途中患難與共並結為夫婦,王尚書回朝後將兩人強行拆散。後來王尚書做了宰相,要把女兒嫁給新科狀元,瑞蘭不願意,狀元也一口回絕。為難之際,被王夫人認作義女的蔣瑞蓮認出新科狀元正是自己的哥哥蔣世隆,有情人再次成眷屬。作品讚揚了敢於衝破封建思想的樊籬,追求愛情和幸福的青年人,同時也諷刺了封建家長的醜惡嘴臉。

885.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玉簪記》

《玉簪記》取材於《古今女史》,寫南宋時陳嬌蓮與母親在躲避戰亂的途中失散,嬌蓮入金陵城外女真觀為道士,法名妙常。觀主的侄子潘必正應試落第,寄居在觀中,兩人互相愛慕,被觀主發現,強令潘必正再次赴考。潘、陳二人在舟中泣別,互贈定情之物。後潘必正及第授官,回到金陵與妙常成婚。

886.題詩風箏寄與天,巧得紅絲月下牽

——《風箏誤》

《風箏誤》是李漁最有名的喜劇。書生韓世勳在風箏上題詩,紈絝子弟戚施放風箏,風箏線斷,被詹府才貌雙全的二小姐淑娟拾到,重新題詩後再放,由此引出一連串誤會與巧合,牽出了韓世勳、戚施與詹府兩位小姐兩樁相互對比而又相互糾葛的婚事。該劇取材於家常俗事,但不落俗套,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勝,並且語言生動明朗,曲調科白都能較為恰當地表達人物的感情。

887.如撚青梅窺少俊,似騎紅杏出牆頭

——《牆頭馬上》

《牆頭馬上》是白樸的重要作品,寫裴少俊奉父命從長安到洛陽選買奇花異草,騎馬經過李家花園,和李世傑之女李千金隔牆答詩。兩人相約時被發現,私奔到長安,在裴家後花園住了七年,生下一子一女,被裴少俊父親裴行檢發現,強令裴少俊休妻並留下孩子。千金回到洛陽,父母亡故。裴少俊考中進士後去接千金回家,裴行檢夫婦也過來懇求,在一雙兒女的哭求下,千金才與裴少俊正式完婚。

888.喜怒相間著英豪,觀照蒼生顯節操

——《救風塵》

《救風塵》是關漢卿雜劇中有代表性的喜劇,寫的是妓女趙盼兒營救同行姐妹宋引章的故事。汴梁妓女宋引章年輕不諳世事,受紈絝子弟周舍的欺騙,不聽趙盼兒苦苦相勸,一心要悔掉與秀才安秀石的婚約。周舍把宋引章騙到手後便拳腳相加百般淩辱,宋引章寫信求趙盼兒相救,趙盼兒親自趕到鄭州,運用計謀使周舍休了宋引章,並控告周舍強占有夫之婦,由此救出宋引章。

889.天長地久有時盡,此誓綿綿無絕期

——《長生殿》

《長生殿》是洪升的代表作,講述了唐明皇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作品圍繞李、楊的愛情和安史之亂兩條線索來組織材料,對曆史素材加以精心選擇和剪裁,進行了藝術的加工和概括,使事件和人物的描寫基本符合曆史事實,真實地再現了唐代天寶年間各種尖銳複雜的社會矛盾和政治鬥爭,表現了一代盛世王朝走向沒落的命運。

890.精忠報國動天地

——《精忠旗》

《精忠旗》是馮夢龍根據舊有的傳奇修改的一部戲劇,講述南宋抗金名將嶽飛精忠報國,屢建奇功,卻被奸臣秦檜陷害最終被殺的曆史故事,歌頌了嶽飛的慷慨大節,體現了將士和人民對他的愛戴。

891.匹夫有重於社稷

——《清忠譜》

《清忠譜》是李玉的重要作品,寫明末天啟年間蘇州市民反對魏忠賢逮捕東林黨人周順昌而進行的一場鬥爭。劇中揭露了閹黨集團的殘暴統治,描繪了群眾鬥爭的熱烈場麵,塑造了具有堅貞氣節的周順昌和見義勇為的顏佩韋等五義士的生動形象。該劇對戲劇矛盾的處理比較集中,突出壯烈的鬥爭場麵的描寫。

892.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作者說,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目陸續發表於《莽原》半月刊。1927年,魯迅在廣州重新編訂,添寫《小引》《後記》,並改名為《朝花夕拾》,共10篇。前5篇寫於北京,後5篇寫於廈門,全書有著豐富的思想內容,既描寫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誠摯的懷念,真實地書寫了戊戌政變和辛亥革命前後作者所經曆的生活,每一篇都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社會生活的一角,是了解與研究魯迅早期生活、思想和當時社會風貌的重要藝術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