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李淵祖先之謎(2 / 3)

什麼都是最先進的,超級輝煌,當時世界上的最強國。

陽光極了!

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陽光極了的王朝,其實是疑案滿篇,迷霧重重!

今天我就要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唐王朝。一個充滿了疑案的唐王朝,同時我們試著讓陽光照進迷霧籠罩下的唐王朝。

李淵冤不冤

說唐朝,我們第一個要關注的,就不能不是開國皇帝李淵。

李淵,一個具有全球知名度的超級大名人,這是橫向意義上的;就縱向而言,李老兄的成名時間已經有一千多年了,而且還將永遠地“名”下去。

那麼對於這樣的一個人物,我們有必要先來看一下李淵的出身。

這不是一個例行公事的平常介紹,今天的人們麵對著故紙堆,在了解曆史的時候,往往發現那裏麵其實有太多的訛傳和謬解。所以人們總是最喜歡一一辯證,去偽存真。

具體到今天我們要說的李淵之身家世係,就有著太多的訛傳和謬解。完全可以說,史上最被冤枉的人就是李淵。

在這裏,我要聲明一下,我寫唐朝曆史的原則,就是要寫成一個你愛讀的曆史,絕對不會人雲亦雲,我將通過那些常常被忽略的鮮為人知的曆史事件和曆史細節,告訴人們一個最接近真實的唐王朝。

隻能是最接近了,零接近真實的曆史是永遠不存在的!根本不具備可能性!

《劍橋中國隋唐史》中就曾這樣寫道: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唐高祖(指李淵)是中國一切史書中最受貶低的一位君主。

這話的意思很明顯:

李淵冤枉啊!

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呢?您一定會這樣問。

史書並沒有把李淵說成商紂隋煬還壞呀。您還一定會再這樣接著說。

是的,正是因為史書並沒有把李淵說成商紂隋煬還壞,所以它暗示的意思就非常明顯了。

好了,請看範文瀾主編的《中國通史》就曾這樣評價他:

唐高祖愛好酒色,昏庸無能,隻是憑借周、隋大貴族的身分,六一六年,得為太原留守。他起兵取關中,建立唐朝,主要依靠唐太宗的謀略和戰功,他本人並無創業的才幹,連做個守成的中等君主也是不成的。

請注意,《中國通史》可是一部權威史書,而且是由中國近現代專家曆時多年完成的,這至少代表了近現代史學界對李淵的看法;同時這個看法也直接影響到民間普通百姓對李淵的評價。

那麼曆史上的李淵,是否真的如此不堪?

我們不能武斷地先給出一個結論。

但我們可以說,李淵政治生涯中的起伏波折,與我們要講述的大唐帝國的興衰滄桑一樣,充滿了無限魅力,令人神往。

您是不是有些急了?好,那現在,我們就來撥開李淵身上的層層迷霧,以史料為依據,重現一下這位大唐帝國開創者應有的風采吧。

二、史上最冤枉的事:出身都沒弄清楚

李淵的身世迷霧

李淵——

唐朝開國皇帝。字叔德。

諡號: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生於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元年即公元566年。

出生地:長安(今西安市)。

以上這幾條信息,應該說基本上沒有什麼爭議,但接下來讓人生疑的迷霧就出現了。

對於李淵的家世淵源、出身籍貫,各種史料的記載頗多歧異。

比如說其籍貫,宋朝人歐陽修、宋祁的《新唐書》記載說李淵祖籍隴西成紀,即今天的甘肅省秦安縣西北;

但同為宋代人修撰的《冊府元龜》和五代時人編寫的《舊唐書》等則記載為隴西狄道人。

又有史書說他是钜鹿郡人的。

而到李淵曾祖李熙時,定居於武川。

但有曆史學家經過研究認為,李唐祖上雖然有一些行蹤可考,但“並無移鎮及家於武川之事”。目前這也沒有定論。

你看,怎麼樣?一個祖籍所在地,就有如此之多的不同說法。

他的爺爺叫李虎

李淵的先世可以確切無疑地上溯到他的祖父那一代,再往上尋祖歸宗就非常可疑了。

李淵的祖父名叫李虎,是曾在六世紀五十年代扶持宇文泰建立北周政權的所謂“八柱國”的將領之一。

這個“八柱國家”的說法,是從後周流傳下來的,對此,李淵篇有詳書,請參看相關史料記載,在這裏就不細表了。

李氏家族在那個時候聚居在武川鎮,它是北魏的拓跋國家在長城塞內(今大同附近)的一個防戍據點,也是宇文泰的老家。

這個我們前麵說過,目前史學界還沒有定論。

而更有點說不清楚的:則是李虎的祖先。

七代祖世

據李唐皇室自稱,李虎的祖父是李熙,父親是李天賜,而這兩個人都是公元四世紀末到五世紀初的北魏著名軍事將領,因此李虎的祖上就是西北著名的隴西李氏,也就是那個在東晉十六國時期即公元五世紀初統治過甘肅西部的西涼小王國的王族。

李暠在東晉末,占據秦涼自稱為王,死後傳位給了兒子李歆(《二十四史·新唐書·本紀一》:其七世祖皓,當晉末,據秦、涼以自王,是為涼武昭王。)

據此一說,這個李暠就是李淵的七世祖。

而李暠也說過,他就是抗擊匈奴、一箭射進石頭的那個著名的漢代“飛將軍”李廣的後代。

暫且打住,我們來注意一下,李淵這個七世祖的名字就很有些意思。據《劍橋中國隋唐史》明白無誤地寫作李“昞”(西涼的創建者李昞原是漢代抗拒匈奴的名將李廣的後裔),《新唐書》則在“高祖本紀一”中寫作李“皓”,而更多的史書一般都寫作李“暠”。

“昞”是個已不常用的古漢字,這個暫且不說。

“暠”和“皓”,兩個字義基本相同,讀音也相同,應該說,是叫李暠還是李皓都是最接近真實的。

不久這個叫西涼的小國,就在公元 420 年被匈奴北涼給滅了。

但李氏的香火卻一直延續不斷,李歆又生了兒子李重耳。

西涼覆滅以後,其末代王子李重耳逃往南部中國,後來就在拓跋氏北魏供職,當了刺史,史書上對這個刺史的說法是:魏弘農太守。

李熙是金門鎮將,戍於武川。為什麼要說他呢,因為李熙據說就是李重耳之子。我們來注意這個細節:據說!是不是又一個值得存疑處?

李熙再生兒子李天錫。

而李天錫則生了兒子李虎。

李虎就是李淵的爺爺了。

好了,終於說到爺爺了,估計李淵的老爸也就離著不遠了。

但這裏麵到底注了多少水,還要再說說。

一份注了水的皇族家譜

李唐皇室自訂的這個家譜,意在表明他們是出自漢代的名門,同時還是西北的望族。可是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唐代史書作為確切事實所提供的這個世係,其實隻是一個精心的編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