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李密失江山之謎(1 / 3)

《漢書》reference_book_ids\":[6833642805068303374,7217736915741576251]}],\"55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5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2,\"start_container_index\":55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8},\"quote_content\":\"《論語》reference_book_ids\":[7255253493282245671]}],\"55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5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1,\"start_container_index\":55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6},\"quote_content\":\"《三國誌》reference_book_ids\":[7267090248675363851,6883409163003628557]}],\"3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start_container_index\":3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quote_content\":\"《舊唐書》reference_book_ids\":[7072569318382259230]}],\"5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2,\"start_container_index\":5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8},\"quote_content\":\"《漢書》reference_book_ids\":[6833642805068303374,7217736915741576251]}],\"5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6,\"start_container_index\":5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2},\"quote_content\":\"《漢書》reference_book_ids\":[6833642805068303374,7217736915741576251]}],\"5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start_container_index\":5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quote_content\":\"《資治通鑒》reference_book_ids\":[7077845868786764830,7077845868778359816,7078185810025008142,7077845868795153438,6883440117109754887,7220732984675011618,7255253493617789988,707784586879094272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6,\"start_container_index\":5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2},\"quote_content\":\"《漢書》reference_book_ids\":[6833642805068303374,7217736915741576251]}],\"54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4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start_container_index\":54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quote_content\":\"《資治通鑒》reference_book_ids\":[7077845868786764830,7077845868778359816,7078185810025008142,7077845868795153438,6883440117109754887,7220732984675011618,7255253493617789988,7077845868790942727]}],\"55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5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6,\"start_container_index\":55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0},\"quote_content\":\"《資治通鑒》reference_book_ids\":[7077845868786764830,7077845868778359816,7078185810025008142,7077845868795153438,6883440117109754887,7220732984675011618,7255253493617789988,7077845868790942727]}],\"45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5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7,\"start_container_index\":45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1},\"quote_content\":\"《隋唐演義》reference_book_ids\":[683365555922954138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李密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在末隋初唐之際,他發揮的曆史作用,絕對不下於李淵,甚至他有可能取得李淵一樣的成功。那麼是什麼樣原因導致了他最終沒有擒獲那隻鹿呢?現在我們還是再回到當時的曆史中,看看其過程中有哪些鮮為人知的隱情吧。

李密是否也出身顯貴呢?他怎麼樣取得了當時的顯赫權臣楊素的賞識呢?

李密又是通過什麼人,和楊玄感做了好朋友?

楊玄感叛亂被平定之後,李密經曆了無數坎坷,那麼他是怎麼樣一次次躲過了官府的追捕?

在李密的一難接一劫中,都有哪些人為他犧牲了生命?

瓦崗寨最開始的頭領是翟讓,他是如何發起的?

李密都通過哪些手段,一步步讓自己迎來了出頭之日?

隋朝猛將張須陀是否慘死在李密手中?

翟讓是否小家子氣?他和李密分家,是為了什麼?

李密如何進攻洛陽?又如何正式建立了屬於他的政權?其標誌如何?

李密有哪些潛在危機?

瓦崗軍的失策體現在哪些方麵?

李密如何陷入被動局麵?

為什麼李密也會如同楊玄感一樣,成為又一個坐失良機者?

李密與長安永無緣之謎底,是什麼樣子的?

在與李密的首輪交往中,李淵那又一鮮為人知的獲勝法寶是什麼?

一、李密:顯貴身世、坎坷經曆

不凡的李密

注意啊,我們在前麵多個篇章裏麵,多次提到一個名字:李密。

很顯然,這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

是的,他確實是重量級的,在末隋初唐之際,他發揮的曆史作用,絕對不下於李淵,甚至他有可能取得李淵一樣的成功。那麼是什麼樣原因導致了他最終沒有擒獲那隻鹿呢?從他在前麵的作楊玄感首席謀士,以成功逃亡等事,我們都可以看出李密的過人之處。但最終他卻在輕易地就栽在李淵的手裏,這其中有什麼玄機呢?我們一會兒再來破解。

現在,我們還是再回到當時的曆史中,看看其過程中有哪些鮮為人知的隱情吧。

在前麵,我們就知道,早在李淵從太原一起兵,他就急急忙忙寫書信招附李密。因為此時的李密已經控製了河南的大部和河北的南部。

早在隋煬帝撤往南都後,從公元 616 年起,李密就成了在洛陽周圍地區的諸叛亂集團聯盟的領袖。

李密的顯貴身世

李密是隋末唐初的一位重要曆史人物。其在當時和後世的知名度甚至不亞於李淵。

李密,字“玄邃”,又有說另字“法主”。為遼東襄平人。生於隋朝開皇二年,即是公元582年。這個時候,李密後來最大的冤家對頭李淵,正是一個十六七歲的翩翩少年,時不時還在長安街上溜達交遊呢。

李密也是貴族出身,李密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隋朝的高官重臣。他的曾祖李弼,就是我在前麵提醒大家注意的那個大人物,曾受封魏國公。

密同學的祖父李曜受封邢國公。

他老爸李寬更厲害,為隋的上柱國、蒲山郡公。

李密自小居家在長安。

李密年少時就胸有才略,平素喜愛研究史書兵法。

密同學抱負遠大,好結交名士,不惜為此輕擲家財。

有趣的小故事

少年時候,因為朝廷體製,密同學作為國公之子,被應征入大內親軍,官職為左親侍、東宮千牛備身。自漢以來,親軍中差不多一大半是太子黨。

我們來注意一個細節:李密為東宮千牛備身,屬於東宮太子黨;而李淵是文帝的千牛備身,屬於皇帝親信。

此期間,有一個關於李密和隋煬帝之間的小故事。

據《舊唐書》記載,隋煬帝有一天見到侍立殿旁的李密,就對宇文述說:“過去在左翊衛的那個黑皮膚的小孩,相貌非常,不要讓他宿衛!”

關愛之情,溢於言表哉!

過了兩天,宇文述就暗示李密說:

“小兄弟,你本是出身於世代貴胄之家,所以你也本應當以才學揚名立萬,顯達成功,如何現在整天在這兒當這麼個小小的保安啊。”

可密同學進宮來服兵役,那可是法定義務兵,是在當時社會裏,作為一個貴族子弟必須盡的義務啊。

這可怎麼辦啊?

到底還宇文述老奸巨猾,他教了我們密同學一個辦法:

遞交一份申請,就說自己病了,請免除他的宿衛之職,允許他早日複員。

密同學高興極了,當即遵命執行。

自然是照準。

讀書也作秀

複員後,賦閑在家的密同學發憤圖強,屏絕了一切應酬來往,專心讀書。

專心到什麼程度呢?

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越國公楊素適見於道,按轡躡其後,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問所讀,曰:“《項羽傳》。”因與語,奇之。

——《二十四史·新唐書·列傳第九·李密》

怎麼樣,是很勤奮吧?

隻不過在牛車的一角上掛個《漢書》,且行且讀,也未免太做作了吧?

當這一幕被任何人偶然遇到,都會非常喜歡佩服的。尤其當這是一個整天憂慮子弟不上進的長者,他更是愛得一塌胡塗:太勤奮了吧,我的小乖乖。

而密同學又彬彬有禮,一見到有權有勢的大領導,當即下拜,有問必答。

一個大大良好的表現機會,豈可錯過?密同學又發表了一通高論。

一個內容兩個版本

此後隋煬帝又聽楊素說起,李密常常有驚人之語,見解高明,於是寵愛更甚。

而《資治通鑒》則記載說,李密曾在乘坐牛車時讀《漢書》,恰好楊素遇到,認為他非同一般,就把李密召請到家中交談。

密同學見解不凡。

這以後楊素這樣對兒子楊玄感評價說:“李密有如此的見識氣度,你們都不如他!”

因此楊玄感就和李密結為了深交。

注意這個細節啊,楊素是把李密當作人才介紹給了自己兒子,而不是隋煬帝。

史書說楊玄感與蒲山公李密的交情很好。

事實上是這樣的嗎?

其實,楊玄感雖然經過老父勸說,和與李密交往日益密切,卻難改他的紈絝子弟傲慢做法,有時楊玄感盛氣淩人地侮弄李密,李密卻不卑不亢地反擊楊玄感:

“若是說在兩軍陣前交戰,大怒喝喊,使敵人震驚懾服,我不如您;但若是指揮天下賢士俊傑各自施展才能,您不如我!”

決兩陣之勝,噫嗚咄嗟,足以讋敵,我不如公。攬天下英雄馭之,使遠近歸屬,公不如我。

——《二十四史·新唐書·列傳第九·李密》

楊玄感被李密所折服,從此拋卻了驕傲與不屑,傾心結納。

李密正坎坷

當初楊玄感叛亂被平定之後,對於那些參與者來說,可謂是大難臨頭。但在大難臨頭之際,李密有不凡的舉措和應對,並且他成功了。

當時李密等人,好不容易獲得了自由,乘著夜色,向著未知的方向,一路狂奔。

李密逃亡以後,先行抵達平原,去投奔了郝孝德。

沒想到,郝孝德根本沒把李密當回事,說得好聽點,就是不以禮相待。

沒奈何,李密隻好又去投奔了王薄。

可王薄也不把他當成人才、人物來看待。

密同學真是鬱鬱不得誌啊。

他去了淮陽。

李密這時前程困頓,錢袋子匱乏,慘到什麼樣呢?

悄悄告訴你,密同學混到了剝樹皮吃的地步(歲饑,削木皮以食)。

沒法子,李密就隱身藏在淮陽郡的村舍裏,改換姓名,叫什麼劉智遠,當了教書先生。

這也成了李密解決生存問題的方式:教授諸生自給。

不過估計“劉教授”的收入也不會太高。

這在前麵我們簡略地說過。

這期間,李密的情緒是怎麼樣的呢?

史書上說:鬱鬱不得誌,哀吟泣下。

某天劉教授詩興大發,做了一首五言詩,歌以詠誌,還發給許多人一起來欣賞:

金風蕩初節,玉露凋晚林。

此夕窮塗士,鬱陶傷寸心。

野平葭葦合,村荒藜藿深。

眺聽良多感,徙倚獨沾襟。

沾襟何所為,悵然懷古意。

秦俗猶未平,漢道將何冀。

樊噲市井徒,蕭何刀筆吏。

一朝時運會,千古傳名諡。

寄言世上雄,虛生真可愧。

從這首詩裏,我們可以看出點什麼來。

不錯,很長一段時間內,李密太倒黴了,先後遭逢兵敗、流亡、懷才不遇,而我們的密同學又自視甚高,所以他怎麼能甘心呢?又怎麼樣會不痛苦呢?

具體到他現在的生活中,就是在教書的同時,積極拉攏鄉眾。同時,還常常借詩文來嘲諷時政,大抒胸中之誌,以表現出他的異於常人。

可是這些詩文不但沒給李密帶來一分錢的稿費,反而讓朝廷秘探順藤摸瓜,差點又把他給逮著了。

一難接一劫

僥幸逃走了的李密,到他妹夫雍丘縣令丘君明家。

丘君明不敢留李密住下,就把李密轉送到遊俠王秀才家藏匿。

關於他的妹夫的結局,可不是太好。

丘君明是個固執的書生,完全沒有李密那種識時機的機智與圓滑。

丘君明最終因受A級通緝犯李密的連累,而被隋官府殺了頭。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會兒再說。

好,我們接著講李密的故事。

不想他在這裏走了桃花運——王秀才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密。

丘君明的堂侄丘懷義向官府告發了這件事。

煬帝命令丘懷義親自把敕書送交梁郡通守楊汪,讓他去收捕李密等人。

楊汪派兵包圍了王秀才家,正好李密外出,因而幸免。但是,丘君明、王秀才都被官府處死。

李密這次又逃到哪裏了呢?

他去投奔瓦崗寨了。

這時的瓦崗軍,也不過隻是一群梁山好漢一樣的熱血青年,雖說平時好行俠仗義,但落草為寇,他們也時不時地跑到老百姓家裏,去搶些雞鴨啊、羊牛啊什麼的,填飽肚子的同時,再解解饞。

一句話:這時的瓦崗軍,與其他占山為王的強盜,沒什麼兩樣。

二、李密終於熬到出頭之日了

翟讓

瓦崗寨最開始的頭領是翟讓。

韋城人翟讓是東都的法曹,也就是一個小小的司法官,因為犯罪,應當被處死。

但犯的什麼罪,史書沒有記載。

獄吏黃君漢認為翟讓驍勇不尋常,於是在夜裏悄悄對翟讓說:“翟法司,天時人事,也許是可以預料的,我看你不同凡人,若是這樣殺了頭太可惜,所以我哪能讓你在監獄裏等死呢?”

翟讓聽了,又驚又喜,說:“我翟讓,現和關在圈裏的豬沒有兩樣,生死隻能聽從黃曹主的吩咐了(讓,圈牢之豕,死生唯黃曹主所命)。”

黃君漢當即就給翟讓打開枷鎖。

翟讓再三拜謝,說:

“我蒙您的再生之恩,如今總算幸免一死;但黃曹主您怎麼辦呢?”

說著,就流下兩行熱淚。

黃君漢不喜歡他這個樣,發怒道:

“本來以為你是個大丈夫,可以去拯救黎民百姓,所以我才冒死來救你!你怎麼像個女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表示感謝?——你就努力想法子逃脫吧,不用管我了!”

瓦崗軍成立了

翟讓逃亡到瓦崗(在滑縣境)為盜。

為盜是當時官方的說法,人家其實是拉起杆子,打出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也沒有做廣告,全靠口碑效應,很快就有人來捧場了。

與他同郡的單雄信,驍勇矯健,擅長騎馬使矛,他招集了一批憤青去投奔翟讓。

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就是徐世勣。小徐是離狐人,家在衛南,雖然才十七歲,卻有勇有謀。

請看,徐世勣一來,就給出了一個高又高的策劃方案:

“兔子不吃窩邊草,東郡對於您和我都是鄉裏,那裏的人大都認識,不宜去侵犯搶掠他們。”

老翟很認同這話:

“有理,有理,可是若非如此,我們又該怎麼樣呢?”

小徐胸有成竹地說:“滎陽、梁郡,是汴水流經的地方,我們搶行船,劫商人旅客,就足以吃香的喝辣的了!”

翟讓完全同意此建議,當即批準執行。

於是翟讓就親自率眾,進入滎陽和梁郡轄界內。

幹什麼呢?

搶掠!

注意,還是搶掠。

不管公船私船,一概全不客氣,因此供給充裕。

有錢又有糧,來投奔的人越來越多,很快就發展到一萬多人。

李密開始時運轉

當時外黃人王當仁、濟陽人王伯當、韋城人周文舉、雍丘人李公逸等都聚眾為盜。

李密從雍州逃亡後,就往來於各部首領之間,向他們遊說奪取天下的謀略。

開始大家都不信他,瞧不起李密。

可時間長了,五個人卻達成共識:

此人是公卿子弟,且又有這樣的誌氣、抱負。現在人們都說楊氏將滅,李氏將興,聽說能成就王業的人不會死,此人多次能渡過難關,難道他就是將成帝業的李姓人嗎?

於是他們漸漸敬重李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