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李密失江山之謎(2 / 3)

李密觀察各部統帥,隻有翟讓勢力最強,於是由王伯當引薦,見到了翟讓。

勝利會師,李密總算找到組織了。

李密的出頭之日到了

密同學為翟讓出謀劃策,去遊說勸導諸小股叛亂分子,於是王伯當、王當仁、周文舉、李公逸等部,都率軍歸附瓦崗。

終於以瓦崗軍為最大股東,組成了“集團公司”。

翟讓很高興,漸漸信任李密,待以軍師之禮,每每與他相商對策。

李密趁機勸翟讓說:

“劉邦、項羽都出身平民而作了帝王,如今上麵是皇帝昏庸,下麵是百姓怨憤,隋廷的精銳兵力都在遼東喪失了,突厥也斷絕了和親的關係,煬帝還在巡遊揚、越一帶,丟棄了東都——現在也是劉邦、項羽之輩奮起的機會。……

“以您的雄才大略,兵馬的精良,可以席卷東西二京,誅滅暴君,隋氏完全可以滅掉(劉、項皆起布衣為帝王。今主昏於上,民怨於下,銳兵盡於遼東,和親絕於突厥,方乃巡遊揚、越,委棄東都,此亦劉、項奮起之會也。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馬精銳,席卷二京,誅滅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至此,提醒一個:要不是這家夥,瓦崗軍可能做到死,都隻能是“河盜”了。

翟讓當時還挺謙虛,和李密說:“我輩身為群盜,旦夕都在草叢之間偷生,你所說的,不是我輩所能想到的(吾儕群盜,旦夕偷生草間,君之言者,非吾所及也)。”

造聲勢

正好有個叫李玄英的人,從東都逃來,他一路遊曆許多地方,與各部分或大或小的叛亂分子都打過交道。

每次他都是一個目的:求訪李密。

理由正是:

“此人當替代隋家坐天下。”

別人問他緣故。

李玄英就說:“近來民間有一叫《桃李章》的歌謠,歌謠唱道:

‘桃李子,皇後繞揚州,

宛轉花園裏。

勿浪語,誰道許!’

‘桃李子’,是說逃亡的人是李氏之子;皇與後都是君主;‘宛轉花園裏’指的是天子在揚州不會有回來的日子了,將會死無葬身之地;‘莫浪語,誰道許’是密的意思(比來民間謠歌有《桃李章》曰:‘桃李子,皇後繞揚州,宛轉花園裏。勿浪語,準道許!’‘桃李子’,謂逃亡者李氏之子也;皇與後,皆君也;‘宛轉花園裏’,謂天子在揚州無還日,將轉於溝壑也;‘莫浪語,誰道許’者,密也)。”

不久他終於尋找到了李密,自然就投靠了李密。

這千辛萬苦總算沒有白費。

李密一下子就抬高了身價。

又一個李密的擁護者

原宋城縣尉齊郡人房玄藻,也是一個懷才不遇的怨婦型人物,他自恃才學甚高,恨自己不能為當政的人所賞識任用,因此當年他就曾參與過楊玄感的謀亂。

後來老楊壞了事,房子也如李密一樣,又改名換姓又逃亡的。

當他在梁郡、宋城之間遇見了李密,於是就和李密遍遊漢、沔之地,遍訪各部落叛亂的首領,遊說其中的豪傑之士。

從漢、沔之地返回來的時候,跟從他們的有幾百人。

現在,房子和密同學仍作為遊客,留在翟讓的營寨內。

巧妙的設計

可翟讓最小心眼,一看見豪傑們都歸附李密,本來都想采納李密的建議了,但現在又猶豫不決起來。

有個叫賈雄的人,通曉陰陽占卜,他是翟讓的軍師,翟讓對他是言聽計從。

李密就想法子與賈雄結為深交。

密同學讓賈雄假借占卜之術,去勸說翟讓。賈雄答應了,並苦苦思考,終於想好了主意,但還沒等他說出來,正好翟讓卻打發人來召見他。

賈雄到了那裏,翟讓就把李密的建議告訴賈雄,問他是否可以采納。

經過事先工作,賈雄的回答完全有利於密同學:“吉不可言啊。”

他又說:“您自立為王,恐怕未必能成功,要是擁立此人,事情就沒有辦不成的。”

這話裏的玄機,明白人自然明白。

於是翟讓說:

“象你說的那樣,蒲山公應當自立,為什麼他又來投奔我呢?”

賈雄回答:“世上的事都是有相互聯係的,李密所以來投奔你,是因為將軍您姓翟,翟是澤的意思。蒲草非澤則不生,所以他需要將軍您。”

翟讓眼中,賈雄就是上天的代言人,他的話全對,於是他與李密的交情日益密切。

李密的規劃

得益於無間的友情營造的融洽氛圍,李密就勸翟讓說:

“如今國內沸騰,百姓不得耕耘。”

翟讓點頭:“是的是的。”

密同學馬上加以危言:“您兵馬雖多,但不過是看似強大,兵馬都不精良,實為疲憊之師;況且我軍吃糧沒有倉儲,隻靠外出搶掠,常常苦於供給不足,若是曠日持久,加之大敵臨頭,部眾必然會離散(公士眾雖多,食無倉廩,唯資野掠,常苦不給。若曠日持久,加以大敵臨之,必渙然離散)!”

說實話,這危言倒也全是實話,所以翟讓聽得臉色大變,忙問對策。

李密這才不緊不慢地說出他的計劃:“不如先出奇兵,攻取滎陽城,休兵取食倉儲之糧,依靠地勢休養生息,待兵強馬壯,靜觀隋軍與其他軍閥亂戰,然後再等待一個漁翁得利的好機會,我們就下手與他人爭奪利益(未若先取滎陽,伏兵館穀,待士馬肥充,然後與人爭利)。”

翟讓聽得口服心服,立刻依從了李密的意見,率軍攻破了金堤關。

進而攻打滎陽郡各縣,大多數縣城都被攻破。

直接威脅東部洛陽。

三、張須陀:隋廷也有猛將

隋朝猛將張須陀

前麵我們介紹過齊郡人王薄、孟讓,清河郡人張金稱、渤海郡(治陽信,山東陽信縣)人孫宣雅、平原郡人郝孝德、北海郡人郭方頂、河間郡(治河間,河北河間縣)人格謙,分別聚眾攻城搶劫,他們多的達十餘萬人,少的也有幾萬人。

天下太平的時間一長,人們都不習慣打仗了,郡縣的官吏每次交戰,都望風潰敗。

隻有齊郡郡丞張須陀(這是個重要人物,先提醒一個)不是這樣子。

他勇敢果斷善戰,很得士眾之心。

老張率領郡兵,在泰山下進攻王薄。

王薄依仗自己突然取得的勝利,就不作防備。

結果張須陀率兵掩殺攻擊,大破王薄之眾。

王薄收集殘部向北渡河。

張須陀一路追擊,在臨邑又打敗了王薄。

此後,王薄聯合北邊的孫宣雅、郝孝德等部十餘萬人,進攻章丘。

張須陀率領步、騎兵兩萬人進擊,王薄等部再次被打得大敗。

這時官方把義軍哥們叫做賊寇。

裴長才就是這樣一個被官方叫做賊寇的義軍哥們,他們率眾二萬人,掩殺到城下,大肆掠奪。

注意,又是掠奪。聯係一下官方對他們的稱呼,我們或許可以感覺到點什麼。

張須陀來不及集結軍隊,隻帶領五名騎兵,就和他們戰上了。

對方人多勢盛,競相前來交戰。

張須陀被包圍百餘重,受傷幾處。

夠險的,可這哥們勇敢,迎戰的更有勁。

城裏官軍趕到後,張須陀督促士卒攻擊,裴長才等人敗走。

不敗也不可能。

不久,郭方預等各部聯合攻陷北海,大肆掠奪後離去。

注意啊,又在掠奪。這些舉義旗起兵造反的,其所作所為,很大程度上就是如此。

張須陀對官吏僚屬們說:“賊人依仗勢力強盛,以為我不能救援北海。可是他們錯了,我現在就迅速進兵,定能擊敗賊軍!”

於是他挑選精兵,日夜兼程。

結果大破敵軍,斬獲首級數萬,前後繳獲的輜重不可勝數。

強將手下無弱兵

14歲的曆城人羅士信,跟隨張須陀在濰水作戰。

交戰的對手又是那些義軍哥們。

對方剛開始布陣,羅士信就馳馬衝到了陣前,刺殺數人後,又斬下一人的首級,幹什麼呢?

他要玩個驚險的:

將這個首級拋到空中,再用長矛接住,然後他就挑著首級在陣前來回的巡走,把對方驚得目瞪口呆,不敢靠近羅士信。

張須陀趁機率兵奮力進攻,對方大敗潰逃。

羅士信追擊敗軍,他每殺一人,就割下鼻子揣在懷裏,返回後,放在那兒檢查一下剛才殺的數目。

張須陀太欣賞這小子了,他讓羅士信隨侍身旁。

每次打仗,張須陀身先士卒,羅士信緊隨其後。

煬帝派遣使者來慰問,並畫下張須陀、羅士信戰鬥的場麵來觀看。

贏得了領導的賞識。

這樣一來,起義軍受挫,無力占領郡縣城池。隋廷勢力在山東一帶仍能立足。

張須陀又敗盧明月

齊郡的左孝友率部眾十萬人,屯守在蹲狗山。

齊郡郡丞張須陀紮下軍營,進逼蹲狗山。

蹲狗山下,蹲著兩隻虎。

最後,左孝友走投無路,隻得投降。

張須陀於是威振東夏。

接著老張因為有功,升遷為齊郡通守,兼任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討捕大使。

這個討捕大使可不是一個好當的官,因為它的職責就是整天到處與義軍開戰。

涿郡的盧明月率部眾十餘萬人,在祝阿縣(山東長清縣)駐軍,您還記得嗎?我們前麵講過他的故事。

張須陀職責所在,率領一萬名士兵截擊盧明月。

雙方相持十餘日。

官軍糧食要吃完了,又是一個關係軍心穩否的大問題。

老張的對策是:撤退。

將要撤退時,張須陀對將士們說:

“賊人看見我們後退,一定會率全部人馬來追擊,要是咱們用一千人襲擊並占據賊人的營地,那就可以大獲全勝了!可這確實是件危險的事,誰能前往?”

眾人不敢答話。

隻有羅士信和曆城人秦叔寶請求前往。

秦叔寶名瓊,一般都稱呼他的字。

於是張須陀遺棄營柵退走。與此同時,他悄悄派羅士信和秦叔寶,每人率兵一千人埋伏在蘆葦叢中。

盧明月果然集中全部人馬追擊張須陀。

羅士信、秦叔寶率兵馳馬到盧明月的營寨外。

營門緊閉,二人爬過柵欄上到寨樓,各自斬殺了幾個守寨人,於是盧明月營中大亂起來。

兩個人趁機又斬殺了把守營門的士兵,讓外麵的官軍士兵進來,並趁勢縱火燒毀了盧明月的三十多個營柵。

火焰衝天。

盧明月迅速馳返營地,張須陀回軍奮力進攻。

果然大破盧明月。

盧明月的部眾被軍俘獲殺死無數。

老盧僅僅率領幾百名騎兵,灰頭土臉地逃走了。可到了公元615年,盧明月卻又擁有眾十餘萬人,並且入豫州(治汝陽,河南汝南縣)境。

和張須陀叫板

滎陽太守郇王楊慶是楊弘的兒子,沒有本事率軍討伐翟讓,煬帝隻好調張須陀為滎陽通守,以討伐翟讓。

在中原地區,老張是楊廣的王牌軍。

張須陀率兵進擊翟讓。

翟讓從前幾次都被張須陀所擊敗,現在一聽到“張須陀來了”這個消息,頓時大為恐懼。

他本能地做出反應:避開張須陀。

李密見了,真是又好氣又好笑,表麵上還得像那麼回事兒似的勸說:

“張須陀有勇無謀,他的軍隊又屢次取勝,現在已然是既驕傲又凶狠,所謂驕兵必敗,所以我們完全有可能一仗就把張須陀擒住。您隻要擺好陣勢等待官軍,我保證為您打敗官軍。”

翟讓不得已,隻好率兵準備交戰。

李密分出一千多士兵,埋伏在大海寺北麵的樹林裏。

張須陀素來輕視翟讓,陰曆十月二十日,他把軍隊列成方陣前進。

兩軍相遇。

翟讓方與張須陀方正式交戰。

第一個回合的結果是老張勝了。

但卻並沒有到此打住。

張須陀追擊敗兵十餘裏,李密發動伏兵掩殺官軍。

這回輪到張須陀兵敗了。

張須陀之死

李密與翟讓以及徐世勣、王伯當等合兵一處,將張須陀團團圍困。

這一仗,異常慘烈,血肉橫飛,血流成河。

張須陀本領高強,他突破了重圍。

但他的部將沒能全部衝出包圍圈,於是義氣的老張又躍馬衝入包圍圈,去救援他的士兵兄弟。

這樣來回幾次,初唐史中一個重要人物張須陀,終於戰死在亂軍之中。

對此,史書這樣記載:

左右不能盡出,須陀躍馬複入救之,來往數四,遂戰死。

中國人有句老話,叫“事不過三”,而張須陀卻是“來往數四”!可見張須陀對待他的士兵是多麼有情有義,真是視士兵如兄弟了。

所以,張須陀戰死後,他手下的士兵晝夜號哭,幾天不止,黃河以南的郡縣都為之舉哀守喪。

但是野史中的故事,我留意過,是說老張被生擒了,勸降中。

最後,勸降也成功了。但是後期不知道怎麼了又給殺了,實在費解萬分,有待繼續深入考證。

鷹揚郎將河東人賈務本,是張須陀的副將,也受了傷,他率領剩下的五千多人逃到梁郡。

賈務本不久也去世了。

煬帝詔命光祿大夫裴仁基,為河南討捕大使,替代張須陀統領他的部下,遷到虎牢鎮守。

提醒一個,老張一死,標誌著隋朝從此失掉了對中原的控製。

四、分道揚鑣

李密自立一營

這一仗,真正打出了瓦崗軍的威風!

翟讓於是命李密建立自己的營署,單獨統帥自己的部眾。

用官方語言表述:自立一部。

號稱蒲山公營。

李密在管理方麵很有一套,他一方麵與士卒同甘苦,另一方麵紀律嚴明。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因此,凡是他的號令,士卒服從極了,打個比喻:雖然是在盛夏,士卒們也似背上蓋了層霜雪般恭恭敬敬。

李密衣著節儉樸素,也不貪財,凡繳獲什麼戰利品或得到什麼財物,都全部賞給部下,所以大家都爭先恐後為他賣命。

他部下的士卒,有很多受翟讓的部眾欺辱,但因為李密管束嚴格,無人敢進行報複。

就這樣,在諸義軍頭目中,李密浮出水麵,公認是最有政治雄心的首領。

分家

翟讓到底小家子氣,總想著自己家裏的一苗三分地,這不,剛剛有了點小成就,他就要回瓦崗寨去。

李密也沒辦法,隻好與翟讓分手了。

當時的分手過程肯定是尷尬的。

翟讓這樣對李密說:

“如今軍資糧食大致夠用,我打算返回瓦崗;您若是不去,那就隨你的便了,我從此就與你分手了。”

下麵的事就是:翟讓帶著輜重向東而去,李密也向西來到康城。

翟讓說什麼也不想到,分手後,李密的事業卻越做越大——密同學勸降了幾座城池,獲得了大量的軍資糧食。

翟讓本來就是貪財的人,聽到這些消息,就後悔了。

後悔之後,他又厚著臉皮吃起了回頭草:與李密複合。

這不,老翟率兵來追隨李密了。

李密和他的瓦崗兄弟

“如今群豪競相興兵,明公宜搶占先機,以替天行道,攘除群凶!所以現在,明公怎麼能甘於隻是奪取一點酒肉,以飽食終日呢?於草澤間求活,非大丈夫所為!”

不用說,一看這話就是李密勸翟讓的,而老翟也感覺他說得有道理。

李密接著再說:

“現在東都防守空虛,軍隊平時又都沒有訓練,而且越王楊侗年幼,留守的諸位官員政令不一,士民離心。”

李密繼續說:

“段達、元文都愚昧而無謀略,以我來看,他們不是將軍您的對手。要是將軍您能用我的計策,天下可以揮手而定。”

這次談話的結果是:派遣瓦崗特工裴叔方去偵探東都洛陽的虛實。

不料這位特工回來報告說,留守東都的官員智商比李密估量得要高一點點,因此人家覺察到李密的意圖,便開始作防衛的準備,並且馳馬送奏表去江都報告煬帝。

李密於是決定:直取興洛倉。

也就是說,他們要先取興洛倉。

這次他對翟讓的說詞是這樣的: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我軍不能不行動了。兵法雲:‘先動手則爭取主動,後動手則受人挾製。’……

“如今百姓饑饉,洛口倉有很多積存的糧食,離東都有百餘裏,將軍若是親率大軍,輕裝前進,掩殺襲擊;而他們方麵呢,因路遠一時無法救援,事先又無防備,取洛口倉就象拾丟在地上的一件東西一樣容易,等對方知道消息,我們已經得手了。……

“發放糧食以賑濟貧苦的百姓,遠近之人誰不歸附我們呢?百萬之眾,一個早晨就可以召集到,那麼我們的霸王之業也定可成功!(百萬之眾一朝可附,霸王之業成矣。)……

“我們依恃所得的威風,養精畜銳,以逸待勞,縱然東都派軍隊來,我們也有防備了。……

“然後我們就傳布檄文號召四方響應,引用豪傑賢士,聽取他們的謀略,挑選驍勇強悍之將才,授以兵權,推翻隋朝,頒布將軍的政令,難道這不是一件盛舉嗎?”

至此,我們都服了李密的口才。

翟讓更是唯有點頭的份兒,他的自知之明讓他做出了正確的決擇:

“翟某我本是長於山間田隴之輩,誌向斷不及君。如今君之一席話,全說的是大英雄之韜略,不是我所能承擔的,我隻是聽命於您,盡力辦事,請您先行進發,我作殿後。”

取得興洛倉

陰曆二月初九,李密、翟讓率領精兵七千人出陽城北,越過方山,從羅口襲擊並攻破了興洛倉。

瓦崗軍打下興洛倉後,打開糧倉聽任百姓取糧,於是取糧的老弱婦孺,在路上接連不斷。

興洛倉是當時全國最大的糧倉。

在一個動亂的年代,隻要有糧就等於有了兵馬,甚至可以說是等於有了一切。

一時間,瓦崗軍聲勢大振,從者數十萬。

趁熱打鐵者更是有之:

朝散大夫時德睿以尉氏縣響應李密。

前宿城令祖君彥從昌平去歸附李密。

祖君彥學問淵博,記憶力強,文辭豐富,且思路敏捷,在國內很有名氣。

吏部侍郎薛道衡曾經把他推薦給文帝,可是文帝說:“這個姓祖的,就是用歌謠殺了斛律明月那個人的兒子嗎?我不要這樣的人!”

煬帝即位,尤為厭惡祖君彥的名聲,按常規將祖君彥調選為東平郡的書佐,檢校宿城令。

祖君彥一方麵很自負,另一方麵又為懷才不遇而鬱悶,時間長了,他就也想著要作亂了。

李密可以說久聞祖君彥的大名,如今得以收納到帳下,大喜不已,當即就將他視為上賓。軍中的案卷文書、檄文等,全都委托他來辦理。

決戰

越王楊侗派遣虎賁郎將劉長恭,光祿少卿房崱,率領步兵騎兵兩萬五千人,去討伐李密。

當時的東都人都以為李密沒什麼了不起,瓦崗軍更是饑餓的搶米盜賊,一夥烏合之眾而已,想滅了他們太容易了!於是都爭相來應募。其中,國子、太學、四門三館的學士以及貴胄勳戚也都來從軍。

還不是想圖個軍功,將來好升官發財嗎。

出發前的隋廷官軍,器械完備整齊,衣服鮮明華美,旌旗鉦鼓極為壯觀。

劉長恭等人率兵在前,讓河南討捕大使裴仁基,率領他那一支軍隊的所有將士,自汜水進入興洛倉,以掩殺李密軍後部;他們約好十一日,在興洛倉城南麵會合。

李密、翟讓完全了解他們的意圖。

東都的官軍先到,士兵們還沒吃早飯,劉長恭等人就驅趕他們渡過洛水,在石子河西列陣,陣南北長十餘裏。

李密、翟讓方麵也挑選驍勇強壯之士,分作十隊,令其中的四隊埋伏在橫嶺下等待裴仁基,其餘的六隊在石子河以東列陣。

劉長恭等人本來就輕敵,如今一見李密的軍隊人少,就更是沒把他們放在心上。

翟讓先率兵與隋軍交戰,交戰不利。李密隨即便率所部將士,橫衝隋軍。本來就饑餓疲憊的隋兵,被打得大敗。

劉長恭等人脫掉將官衣服,扮成普通百姓潛逃,才得以幸免,逃回了東都,隋軍士卒死傷十之五六。

瓦崗軍的大勝讓整個東都震恐不已。

越王楊侗赦免了劉長恭等人的罪過,且慰問安撫了他們。

但這並不能緩和洛陽的不安氣氛。

李密、翟讓將隋軍的輜重、器械、鎧甲全部繳獲,因而威名大振。

五、潛在危機

那個年頭時髦當皇帝

李密此刻在瓦崗軍中,威望高升,已經是如日中天了,於是翟讓也把老大的位子讓出來,給密同學來坐,並推舉他為老大。

我們看到,翟讓在這方麵還是很不錯的,不僅推舉李密為主,坐了頭把交椅,而且還給李密上尊號為魏公,在軍事上用“行軍元帥”名義,來統率各軍。

二月庚子(即十九日),設壇場,李密即位。

而且和真那麼回事似的,先舉行個即位儀式:“刑牲歃血”。

刑牲:宰殺牛羊等,作為獻祭神靈的祀品。即所謂的犧牲。

這是犧牲的最初含義。

而“歃血”則不必解釋了,大家一看就明白,隻不過這個“歃血”多少有點江湖味道哦。

接著再“改元永平”,即改年號了。

同時大赦天下。

以上這些表明,我們的李密正式建立政權了,向下頒發的公文書信等,也改稱了,署名為:行軍元帥魏公府。

魏公府設置三司、六衛,元帥府設置長史以下的官屬。

李密授翟讓為上柱國、司徒、東郡公,東郡公府也設置長史以下的官屬,數目比元帥府減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