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隋末唐初這一段曆史的大結局(1 / 3)

作為亂世梟雄,李密的結局如何?他是如何失將士之心?李密降唐後受到了什麼樣待遇?李密最後為什麼不得善終?

東都洛陽的隋廷小皇帝命運如何?王世充的為臣之道有哪些令人發指處?

宇文化及為什麼在魏縣稱帝?

宇文化及又是如何鴆殺了少帝楊浩?

竇建德為什麼能夠雄振一方?他是如何的不同凡響?

竇建德最後稱帝了嗎?

宇文化及是否被竇建德打敗而生擒?宇文化及是否為竇建德千刀碎剮,活祭了煬帝和秦王楊浩?竇建德對待蕭皇後的態度又是如何?

如果說蕭皇後受到了竇建德的優待,卻為什麼還會被竇建德的妻子和女兒給進行了一場極為致命的羞辱?蕭皇後最後為什麼被迫出亡塞外?

王世充如何殘酷殺害了皇泰帝?是縊殺還是毒殺?

被李淵廢掉的小皇帝楊侑為什麼會死得不明不白?

隋王朝的最後三個少年皇帝都是被三個野心家硬扶起來的傀儡,最後他們都同樣地死於非命。至此隋政權宣告結束,從此開始了國力強盛的唐王朝的大一統天下,可是這個短暫卻繁華富足的一代隋王朝,正是國祚長達其近十倍的李唐王朝的前車之鑒……

一、李密之死

亂世梟雄終

我們現在需要交待一下李密的結局了。

李密謀殺了瓦崗軍領袖翟讓以後,獨攬大權,號令內外,自以為天下無敵,江山唾手可得。從此,他驕傲自滿,不體恤民眾將士。瓦崗軍雖然攻破興洛、黎陽等倉,糧食富足,但府庫缺少錢帛,致使將士有功而無法賞賜。加之他又厚待剛剛前來歸附的人,瓦崗軍舊部開始生怨,徐世勣曾在宴席上指出李密的缺點,引起李密的不快,也被疏遠。

將帥之間逐漸離心離德,互相猜忌。

不久一向藐視王世充的李密,就因為大意,被王世充麾兵殺入,李密幾乎一下子就潰敗不成軍。

李密隻得率領了殘軍,遁回洛口。哪知據守洛口的手下邴元真,已經變節降了王世充。

萬般無奈中,李密隻得依了他的心腹王伯當的計劃,入關往降唐室。

估計這時的李密,不會不後悔當初鼓勵李淵進取長安了。

到了關中,王伯當就去懇求李靖、秦瓊、程咬金諸人。

他們看舊主失依,顧念前情,便在唐主李淵麵前一同薦舉。

劉文靜卻暗奏李淵,說李密反複無常,聖上萬不能收容他。

李淵也深知李密不易駕馭,可這些對他現在打江山至關重要的人物紛紛請求,他又不便推卻,且李淵想當然地考慮到,李密雖然是個厲害角色,可如今手下無兵也少將,豈能成得大事,因此不足慮。

於是李淵就授李密為光祿卿,賜爵邢國公。

李密開始的時候,也很是感恩,加上唐王溫慰有加,李密也沒太多恥辱的感覺。

可時間一久,李密就開始了不甘心。他自起兵以來,聲勢不可說不盛,威望不可說不強,哪知一個東都就讓他到了兵潰眾散、霸業空圖的地步,現在臣依他人、屈居人下,本來就感覺狼狽不堪了,誰知一遇到大朝會,李密總是被李淵指派為當進食的職司。

那天退朝後,李密在他的密室裏秘密地對王伯當,憤然地說:

“大丈夫不能自謀卓立,卻在朝堂之上,跪獻飲食,宛似婦人一般,我豈能常受此辱!”

王伯當也因唐王對他一直未加重用,深深不滿,如今一見李密懷怨,當即就挑撥說:“我也看公宜早自為計,若能掌握兵馬,不患大功不成。”

常思再起的李密於是就開始動起了腦筋,他到底琢磨出了一個妙計,王伯當聽說後也很讚同。

於是那天早朝,李密就對唐王說:“臣蒙聖上不棄,厚加恩寵,但未立寸功,常常受君厚祿而深深自愧深深不安。如今在山東聚眾造反的,皆為臣舊日的部下,臣願率兵前往,願降者撫,違背者誅。然後憑藉大唐國威,臣帶領這些舊日臣下往討東都的王世充,易如拾芥,臣也可借此一雪深恨大恥。”

雖然唐室群臣都不讚成李密的說法,可李淵卻聽不進去,不僅決定派遣李密前往山東,且還將李密引到禦座旁,賜酒賞帛,又命王伯當為其副手,一同收撫山東。

兩年後,這個收複山東的李密,與王伯果然收複了山東,隻不過他是給自己收複的。

就在他厚植勢力、欲圖再起的時候,唐行軍總管盛彥師探知真情後,飛奏唐主,說了李密圖謀不軌。李淵頓時勃然大怒,痛罵李密匹夫是個反複小人,然後敕命盛彥師率軍聲討。

李密本欲起事,如今就此挑明了叛唐,卻不想每戰必敗,盛彥師乘勝步步進逼。

到最後,李密與王伯當聯騎竄逃,途中兩人都死在了伏兵的亂箭之下。

徐世勣厚葬李密

李密反唐,被唐將盛彥師設計攻殺後,唐高祖李淵為了警告瓦崗舊將,特命使節專程將李密的頭顱從長安攜至黎陽給徐世勣看,並把李密謀反的經過告訴他。

徐世勣看到李密的首級,十分痛心,伏拜號哭,寫表奏請為李密收葬。

高祖答應了他的請求,下令找回李密的屍體,交徐世勣殯斂。

徐世勣在黎陽給李密製作壽衣,準備器具,行君臣之禮。瓦崗軍將士身穿縞素之衣,列隊出行,將李密葬於黎陽山南。出殯者為失去昔日的領袖倍感傷心,有不少奔喪的人都哭得口吐鮮血。

二、誰想過把皇帝癮

東都如何出現隋廷小皇帝

就如同李密一樣,我們前麵一再地提到了在東都洛陽也有一個隋廷的小皇帝。

那麼它是如何出現的呢?我們來細說說吧。

當時占據巴陵、自稱梁王的蕭銑,也自稱皇帝,封置百官,徙都江陵,修複園廟,以岑文本為中書侍郎,委任機密。

一時間,如蕭銑之流的,自行稱帝幾乎成了時尚。

而東都的留守官員們,初聞煬帝被縊殺的凶耗,尚因關中李淵擁代王楊侑為帝,這個隋室的小皇帝雖然不過是個李淵手中的傀儡,可畢竟名正言順,大家就都還沒有什麼舉動。

公元618年五月,聞知侑帝被廢,李淵自稱為帝,於是東都洛陽的留守官段達、元文都、皇甫無逸等人,迅速地奉越王楊侗即了皇帝位,改元皇泰。

這位皇泰帝楊侗眉目如畫,溫和仁愛,儀容風度,矜持又莊重。

其母劉良娣被東都隋廷尊為皇太後。

東都隋廷以段達為納言、陳國公,王世充為納言、鄭國公,元文都為內史令、魯國公,皇甫無逸為兵部尚書、杞國公,盧楚為內史令,郭文懿為內史詩郎,趙長文為黃門侍郎,共掌朝政。

時人號稱“七貴”。

這就是東都擁立越王楊侗,國號仍稱隋。

隋煬帝凶問至東都,戊辰,留守官奉越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皇泰。是時於朝堂宣旨,以時鍾金革,公私皆即日大祥。追諡大行曰明皇帝,廟號世祖;追尊元德太子曰成皇帝,廟號世宗。尊母劉良娣為皇太後。以段達為納言、陳國公,王世充為納言、鄭國公,元文都為內史令、魯國公,皇甫無逸為兵部尚書、杞國公;又以盧楚為內史令,郭文懿為內史侍郎,趙長文為黃門侍郎,共掌朝政。時人號“七貴”。皇泰主眉目如畫,溫厚仁愛,風格儼然。

——《資治通鑒·唐紀》

末代王朝無臣道

可憐這位隋室的小皇帝皇泰帝的命運仍舊是政令不出都門,雖然這時的天下仍號稱隋室江山,其實早已改天換地了。

不久王世充兵變,他率領驍勇的將士一路衝殺而來,勢如破竹,無人敢當,很容易就攻進了紫微宮門,理由是欲殺元文都;而殺元文都的理由則因為他私通李密,其心叵測。

皇泰帝尚是不忍要元文都的命,可為了保全自己性命,不得不含淚下了逮捕令。

臨受極刑前的元文都,麵如土色,淒然對皇泰帝說了那句廣泛為各種史書記載的非常著名的話:

“臣如今朝死,隻恐聖上也不能得暮啊!”

皇泰帝聽了,隻是默然垂淚,然後就默然垂淚地看著元文都被推出殿去,在紫微門外被王士充的兵士槍刀齊下,頃刻間命赴黃泉。

接著,王世充又大肆殺戮元文都的黨羽。

經過這次兵變後,本來就已大權在握的王世充則幹脆將所有軍政大權悉據於自己手中,誰讓皇泰帝封他王世充為左仆射,總督內外諸軍事。

王世充勢傾朝野,所有奏議,皇泰帝隻須拱手畫個諾,根本談不上什麼依不依一說,這就是王世充的臣道。

過把皇帝癮

我們再接著說說隋廷的另一個小皇帝,他就是被宇文化及挾持的楊浩,現在他正身不由已地跟著宇文化及西返關中。

西行的宇文化及當初因為和李密交鋒,每戰每北,被迫退到了魏縣(今河北大名縣西)。魏縣也有一座行宮,宇文化及就毫不客氣地進了行宮。

宇文化及的部下張愷密謀殺宇文化及。結果事先泄露了機密,導致宇文化及又一次占據優勢,得以先下手將張愷等殺死。

至此,宇文化及的腹心之士越來越少,兵勢日漸衰弱。

兵勢日衰的宇文化及知道來日不長,深深的不安和恐懼籠罩著他,宇文化及感覺自己的精神都快要崩潰了,心情越來越不好,情緒也越來越糟糕。

宇文化及也如當初的隋煬帝楊廣一樣,整天召集部下及朝臣,來相聚宴飲。同樣的整天醉生夢死,同樣的不知將往何處去。

那一天,宇文化及醉後,一見到宇文智及就無名火三丈高,兩句話不到就厲聲埋怨他當初不該無故發難,出計立己為主,使自己徒負弑君惡名。現在毫無辦法,早晚要遭族滅。

宇文智及也不甘示弱,畢竟在他的理解中,這件事是宇文化及在受益,而自己不過是幫助他成了大事,如今不被領情,反要受埋怨,當即就也反唇相譏。

這次兄弟間的平常衝突卻引發宇文智及率自己部下悄悄離去的嚴重後果,導致了宇文化及的兵力更見單弱。

在士兵逐漸減少的情況下,宇文化及也知道了末日之將臨,在最後的失敗即將到來前,他向天狂吼著:“人皆有一死,那就不妨做一日皇帝再說。”

簷前滴漏,斷斷續續不住。庭院裏麵,水浸紫苔,風侵鐵馬,一片秋風秋雨,陰慘慘中,好不淒涼。湘簾不卷,暗暈的燈光從裏麵映出,室內的蕭皇後翠黛含愁,朱顏憔悴,頹然側坐,不住地長籲短歎。在她對座的宇文化及,已經醉眼模糊,仍是不肯停杯,隻顧一杯又一杯地狂飲。

猛然間,宇文化及將酒杯往桌上重重地一放,嚇了蕭皇後一驚,含顰一瞧,卻見宇文化及也在哈哈狂笑,那聲音仿佛當年的煬帝重生了。

蕭皇後不覺長歎一聲道:“日暮途窮,你還有心情如此狂飲!酒不能解憂,隻能愁更愁……”

宇文化及聽了,隻是把一雙通紅的醉眼,向蕭皇後一瞟,接著舉起杯,盡飲後又是一陣狂笑。蕭皇後隻得起身勸他不要再喝,早些休息。宇文化及搖了搖頭:“唉!如今我哪裏睡得著,除非……”他說到此處,卻又忍住了,不再往下說。

蕭皇後卻忙帶驚含疑地問道:“除非怎樣?”

宇文化及停了半晌,才忽然一笑道:“說了出來,皇後諒也不惱。”蕭皇後道:“我還惱你作什麼?”宇文化及道:“真的嗎?”蕭皇後微笑道:“哪個說假?”宇文化及這才說道:“俗話說‘千日為臣,不如一日為君’。人生終有一死,但能得做一天皇帝,就算是幾天後便死了,我也甘心了!”

蕭皇後聽了這話兒,不覺萬分發急道:“你此刻手中的權勢,早在萬眾之上,其實就和天子差不多,何必定要那個皇帝的虛名呢!”宇文化及道:“實權雖得,虛名也終須還是要的,你看那個李淵不就自己稱帝了嗎?竇建德也公然稱孤道寡了,為什麼我就不能過把皇帝癮?!”蕭皇後呆了半天,苦著臉說道:“你果然要稱帝,也是無人能攔阻得了的,但憑你處置好了!”

宇文化及皺了皺眉道:“隻是那個秦王如何處理?”

蕭皇後道:“立也是你立的,廢也是由你廢了,他還能把你怎麼樣嗎?”

宇文化及點頭道:“這話是事實,不過依我看來,將他廢去留著終究不妥。索性除去了他,免得日後有麻煩。”

蕭皇後苦笑道:“那又何必呢?他就是有那條小命兒,也不能怎麼樣你,他還是個小孩子,你就饒了他吧!”

宇文化及搖頭道:“那可不行!”

蕭皇後聽到這樣一句,知道自己是挽回不了什麼的了,頓時眼淚湧滿了眼眶。

宇文化及鴆殺少帝

第二天一早上,宇文化及就命人帶著鴆酒,去見那位少帝秦王楊浩。

這位小皇帝一見宇文化及的來使,滿麵肅殺地奉上酒來,雖然他們說話的口氣非常和善客氣:“宇文大人派我們來請皇上飲酒解悶。”

當即秦王楊浩就嚇得哇得一聲哭了出來,在他的哭聲中,隻有一個被逼到了生命末路的十幾歲少年,而不是一個頂了皇帝名義的隋室最末一位君主。

來使因為急著要回去複宇文化及的命,哪能等得楊浩哭夠了,反正看來這位小皇帝也什麼都明白了;他們幹脆上前立逼著他喝。

楊浩在無力的反抗中,哭著說要最後見見他的母親,見最後一麵!

來使也不答言,因為他們知道這是根本不能被宇文大人答應的,隻管強行將藥酒給楊浩灌了下去。

楊浩咽下了最後一滴苦澀的毒酒後,他的眼淚也幹了,他直著眼喃喃地重複著“但願來世不要再降生到帝王家、但願來世不要再降生到帝王家……”,直到咽下最後一口氣。

史書記載,公元618年九月,在宇文化及授意下,秦王楊浩被藥殺。

除掉傀儡皇帝後,宇文化及就公然僭稱許帝於魏縣。因為他將國號改稱為許,所以他被稱之為許帝。

同時,宇文化及又改年號為至道元年,但也有記載說是“建元天壽”,總之他是改了年號,設置文武百官,又發下許多詔書,上麵都蓋著傳國璽印,頒布四方,總算是過了把皇帝癮。

三、竇建德的故事

數十壯士血染建國門

竇建德也是我們在前麵的講述中,一再提到的重量級人物,那麼關於他的發跡,我們還需要再回溯到隋煬帝時代的山東反隋運動。

在講述山東的反隋運動前,我們先來看看那個時候的隋廷江山,是什麼樣的治安局麵:

隋煬帝自公元604年即位時開始,連年遊玩和擴張。到609年擊破吐穀渾,設西海、河源等四郡,楊同學可謂是誌得意滿,但與之同步的是,百姓們卻讓暴政折磨得難以忍耐了。

610年即大業六年,夏曆正月初一日,拂曉前有壯士數十人,白衣白冠,焚香持花,自稱彌勒佛,進入建國門(端門)。

解釋一個:

佛教說釋迦佛衰落,彌勒佛代興,因之,凡假借彌勒佛出世作號召,都含有反抗舊統治的意義。

守門官兵見了,以為神靈下世,都叩頭禮拜。

不料壯士們趁機奪過武器,闖進宮內,與齊王楊暕的衛兵格鬥起來。

結果,壯士們鬥敗被殺。

這數十個壯士的行動,顯然是隋末農民大起義的第一個信號。

隋煬帝殺死這數十人後,又在洛陽大搜查,連坐千餘家。我們注意這個細節:連坐千餘家,就意味著有上千家吃了掛落,而被處死!

大開殺戒後,楊廣就自以為太平無事了。他還舉行儀式慶祝了一下,史書記載:夏曆正月十五日,就在端門外大街上,舉行規模盛大的百戲,供西域人賞玩。

可是就在那年六月,雁門(山西代縣)的尉文通,就聚眾三千人,占據莫壁穀,公然示威給楊廣同學看看。注意啊,時間距離不過六個月。

又是六個月後。

公元611年一月即大業六年十二月,朱崖(今廣東瓊山縣)人王萬昌又起兵反隋了。

雖然這兩處亂子,都很快被隋兵擊滅,但在同一年(也就是大業六年)裏,一北一南,繼洛陽數十壯士而起兵,卻昭示了楊廣依然走亡國之路,那麼反抗也是同樣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