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自信者生存(3 / 3)

“可是,這裏確實已經歉收五年了,”一個業務員說,“人們都想把錢握在手裏,又怎麼會為了看不見的保險產品而付款呢?”

“對於歉收的人們來說,他們的內心非常不安,生活缺少保障讓他們沒有安全感,更擔心自己會發生意外的事故。而我向他們出售的保險產品,正是給他們的生命財產帶來了保障,讓他們過得安全。所以他們才不會認為這個東西可有可無,而會覺得它非常重要。”克裏曼特的解釋讓眾人心服口服,紛紛點頭。

最後,克裏曼特總結說:“別人眼中的不利因素,卻成了促使我們獲得成功的有利因素,這其中的變化來自於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也來自於我們的心態。當別人都消極退縮的時候,隻有積極而自信的人,才能獲得成功。”

自信敲門聲

當一個人的心態由消極抵抗改變為積極接受,並相信自己可以改變時,那他離成功也就不遠了,因為他已經擁有了獲得成功所必備的心態。

對於銷售員來說,被拒絕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而這將成為阻止他們成功的障礙。克裏曼特戰勝了這一障礙,並巧妙地讓障礙變成了台階,他的智慧令人欽佩,他的心態更值得每一個人去學習。不要被那些坎坷蒙蔽了雙眼,換一個角度用自信的眼光去看,別人的障礙也許正是幫助我們獲取成功的契機。

積極樂觀給人無限自信,即使遇到挫折,也會將挫折變成機會,讓自己前進的腳步更快。將不利條件變成有利條件,所憑借的正是敏銳的觀察力和十足的自信心。

最矮的NBA球星

當人們因為我的身高而認為我不可能進NBA打球的時候,我對自己說:不能認輸,就算我不能提升自己的身高,我也能提升自己的技術,我有這個信心。大家都覺得身高是不能被打敗的先天條件,可是我打敗了它!

和所有熱愛籃球運動的美國男孩一樣,有一個小男孩也非常喜歡籃球,他一直夢想著可以進入NBA參加世界頂級的籃球比賽。可是這個孩子卻沒有像別的孩子一樣得到讚美和鼓勵,他的這個夢想似乎有些不切實際。他的鄰居們聽到孩子講述自己的想法,總是付之一笑,就連他的父母都說:“孩子,你其實可以做點別的事。”

讓一個小孩有遠大的夢想,本來是一件好事,可為什麼大家都要這麼打擊他呢?其實這些人都是善意的,他們不希望看到這個孩子因為夢想破滅而難過,疼愛他的父母更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永遠不能實現的夢想。因為這個孩子從小就比同齡人矮很多,在一起長大的小孩裏,他總是個頭兒最小的那個。而職業籃球比賽中的運動員個個都有傲人的身高,從一定程度上講:身高是決定一個籃球運動員成績的重要條件。

如果隻是業餘玩一玩籃球,也算是說得過去;但如果要進入NBA,就連小朋友都覺得他在癡人說夢。

這個孩子很清楚自己的身高問題,但是他並沒有因大家的勸阻而放棄這個夢想,就算是做白日夢,他也要去嚐試一下。他對母親說:“我還是喜歡籃球,就算現在我很矮,可是我會長大,我會長高的,對不對?”

他的母親慈愛地撫摸著他的頭,笑著說:“孩子,不向困難低頭的人是最強的,隻要你有這種精神,不管你做什麼都會成功的。”

當這個孩子逐漸長大,他的身高依然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優勢,他確實長高了,但和同齡人比,他還是屬於矮的那一種。可是他似乎並沒有因此而頹喪,反而一直都在堅持著練習投籃、運球、傳球的技巧。身形小巧的他在球場上麵對那些大塊頭的對手時,有可能被對方一下子撞飛,於是他不斷提升著自己的體能,希望可以抗衡。人們路過球場,總是看到他在和不同的人進行比賽。經過長期的磨煉之後,男孩的球技確實提高了很多,也能在諸多的比賽中得分,可是人們對他要參加NBA比賽的夢想還是嗤之以鼻。

“為什麼我不能進NBA去打比賽?我可以打敗你們所有的人。”男孩問夥伴們。

而夥伴們卻開玩笑一樣地告訴他:“因為你隻有一米六,在NBA比賽的賽場上,你會變成小矮人的。”

“那又怎麼樣?沒有人規定一米六不可以進入籃球場!我一定會進NBA,我有這個信心!”男孩倔強地說。

能夠進NBA比賽似乎成了男孩不可更改的目標,他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前進著,即便遭受了那麼多嘲笑,即便他的身高隻有一米六,也不能阻止他向前邁進的腳步。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他付出了更多的時間來練習籃球技巧,對每一次練習都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每當看到汗水滴落在球場,他的心中就呐喊著:就算我很矮,我也能打敗他們,我也能成為NBA賽場上的球星!

他的堅持和努力終於獲得了回報,男孩首先在鎮上聲名鵲起,作為這個小鎮最厲害的籃球運動員,他代表全鎮參加了很多比賽,並且不斷獲得好成績。此後,他的卓越才能被發現,進入了全州最出色的籃球隊,成為一名全能籃球運動員,而且還獲得了最佳控球後衛的稱號。當這個小個子的男孩在球場上來回穿梭時,大家都感到非常詫異。

但更令大家吃驚的事情還在後邊,他進入到NBA賽場了!男孩憑借出色的表現成為NBA夏洛特黃蜂隊的一名籃球運動員,雖然他的身高創造了有史以來NBA賽場上最矮的記錄,可他也同時成為NBA最傑出、失誤最少的後衛之一。這個小矮個兒不僅控球的技術一流,而且遠投更是出奇的準確。雖然他隻有一米六,卻可以憑借著不可思議的跳躍能力攔截兩米多高的球員的傳球。因為靈活的身手和神奇迅速的行動,他獲得了大家無數的掌聲和讚譽,媒體評論他“就像是一顆旋轉中的子彈一樣”。

當他手捧冠軍獎杯的時候,人們再也不會因為他個子最矮對他加以嘲笑,更不會認為他曾經渴望成為NBA的一員是癡人說夢,因為他已經突破了自己,獲得了成功。就算是不熟悉NBA比賽的人,也都知道他的名字——博格斯,他成為NBA曆史上個子最矮的籃球明星。他曾經對記者說:“當人們因為我的身高而認為我不可能進NBA打球的時候,我對自己說:不能認輸,就算我不能提升自己的身高,我也能提升自己的技術,我有這個信心。大家都覺得身高是不能被打敗的先天條件,可是我打敗了它!”

這就是博格斯,他是勝利者,因為他一直對自己充滿信心。

自信敲門聲

人們總是喜歡用“不可能”來為自己找借口,相信找這種借口的人隻有懶惰者和懦弱者,這是對自身潛能的限製,是在困難麵前低下了自己高貴的頭顱。

在人生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的障礙,有一些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而改變,而有一些則無法改變,身高就是其中之一,它形成之後,就會跟隨你一輩子。這樣的事實讓很多人感到頹喪,因為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障礙。而對於強者來說,他們在遭遇同樣的障礙時卻看到了其他的希望。“就算我不能提升自己的身高,我也能提升自己的技術,我有這個信心。”博格斯的內心深處對自己有強大的支撐力量,這種力量不是建立在身高上,而是建立在他的自信上。

因為他相信自己可以跨越這個障礙,成就自己的夢想,所以就不會被身高的問題而嚇倒。結果證明,他成功了,他戰勝了自己的身高和人們對矮個子人的偏見。

隻要擁有自信,就可以挖掘更多的潛能,讓“不可能”變成“可能”,讓奇跡發生在你的身上。

不完美的世界

即使我們的人生並不完美,也不要向它低頭,也永遠不要對自己說“不”,隻要你不斷抗爭,就能戰勝它。

在澳大利亞的一個平民家庭之中,一個男嬰降生了。這個叫做約翰·庫緹斯的孩子來到世界的那一刻,並沒有給他的家人帶來多少快樂,相反,他讓父母和家人都感到非常難過。因為這個孩子瘦小到好似一個礦泉水瓶,而且脊椎以下都沒有發育,他的雙腿像一隻小青蛙的腿一樣細小,更要命的是:他沒有肛門。

在醫生的搶救之下,這個孩子暫時存活了下來,通過手術改造後,他可以痛苦地排便了。可是醫生卻斷言他活不過幾天,讓他的父母作好心理準備。

然而奇跡就這樣發生了,這個小生命雖然孱弱無比,但卻非常堅強,他居然活了下來。

在以後的日子裏,他一次次打破了醫生的預言,盡管似乎隨時都在麵臨著死亡,可他卻一直堅強地活著,不僅如此,後來他還成為了令人尊敬的人物。

約翰·庫緹斯的生命就是這樣得來的,生活從他出生時起就給予了他超乎常理的磨難,似乎想要一次又一次打敗他,可是他卻一次次地戰勝了這些磨難。看到他的經曆,人們就像看到一個與命運鬥爭的戰士一樣敬佩他。

約翰·庫緹斯似乎一直活在生死的邊緣,可他卻在眾人關切的目光中慢慢長大了。到18歲時,約翰決定切掉自己不能發揮作用的雙腿,這樣可以使他的身體更輕,而他也從此變成了“半個人”。

麵對不斷啜泣的母親,約翰·庫緹斯笑著安慰她:“不用擔心,媽媽。我雖然隻剩下半個,卻可以活得更好,這並不比其他的災難來得更猛烈,我完全可以承受。”

他果然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失去雙腿之後,約翰·庫緹斯開始學習用手走路,他希望看到更多的風景,體驗美好的生活。當人們被他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所感動時,他總是笑著開玩笑說:我看到最多的風景就是各種各樣的腿、鞋子,以及女孩們的裙子。

對於這樣的一個人,能夠堅強樂觀地活著已屬不易,所以從來都沒有人要求約翰·庫緹斯去做什麼。但他卻不願意做一個坐享其成的人,他希望可以自食其力。在約翰·庫緹斯的心目之中,雖然自己存在很多缺陷,可是懶惰並不是他的長處。“我可以做很多事,”他對每一個人說,“如果有人聘用我的話,我會為他帶來財富。”可盡管如此,當他趴在滑板上開始出門找工作時,還是被很多人拒絕了。

每當約翰·庫緹斯敲開一家店鋪的門希望可以找到一份工作時,對方甚至會發現不了趴在滑板上的他。盡管店主會被他的堅強所打動,但是仍然認為不能雇用他。約翰沒有放棄,他持續地敲開不同店家的大門,主動推薦自己,人們都在奇怪這個人的信心似乎從來都不會枯竭。在經曆了數千家的拒絕之後,終於有人願意雇用他了,約翰興奮地滑回家,對著媽媽喊:“我有工作了!”

他每天趴在滑板上去上班,用飽滿的熱情去迎接每一個人,約翰·庫緹斯似乎比以前更辛苦了,可他卻比以前更開心了。盡管沒有了雙腿,他卻萌生了成為運動健將的想法。於是在上班之餘,他又出現在室內網球俱樂部,出現在舉重場。雖然他並不靈活,也不健壯,可是他卻表現得非常快樂和自信。

這些努力讓約翰·庫緹斯的命運開始有了轉變,1994年,他參加了澳大利亞殘疾人網球賽,並且一舉成為冠軍,當他捧起獎杯時,所有的那些嘲笑和痛苦,都被有力地回擊了。約翰說:“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這句簡短有力的話,震撼了每一個觀眾的心。

真正讓大家認識約翰·庫緹斯並且改變他人生的,是一次偶然的演講。他被邀請到講台上去講述自己的人生經驗,講述在命運的磨難麵前不肯低頭的故事。他不斷拚搏的故事帶給聽眾很多啟迪,許多人慕名而來聽約翰的演講,並紛紛表示收獲頗豐。

有一次,他問自己的聽眾:“你們之中,有多少人不喜歡自己的鞋子?”

聽眾中有很多人舉起了手臂,約翰·庫緹斯的眼神變得犀利,語氣也忽然變得嚴肅起來,他緩緩舉起手上的紅色橡膠手套,說:“這是我的鞋子,我願意和不喜歡自己鞋的人交換,你們誰願意?”會場忽然變得安靜起來,約翰接著說:“就算是我擁有全世界的財富,我也願意和你換那雙鞋。現在,你們有誰還在抱怨自己的鞋子呢?”

約翰的勵誌演講風靡了整個澳大利亞,他的事業也因此慢慢起步。可是當他30歲時,生活又給了他一次重擊,約翰罹患癌症,再一次和死亡麵對麵。就算生活有如此多的磨難,約翰也從未失去過信心,從不肯低頭就範,他堅強地和病魔作著抗爭。2000年,他成功進入癌症痊愈者行列,他又一次勝利了!

現在已經擁有了美滿的家庭和可愛的兒子的約翰·庫緹斯,生活得非常幸福,他總是說:“即使我們的人生並不完美,也不要向它低頭,也永遠不要對自己說‘不’,隻要你不斷抗爭,就能戰勝它。”

自信敲門聲

隻要堅持努力,永不低頭,就算生活不完美,我們也可以讓自己生活得幸福。

對於不斷遭遇重創的約翰來說,他所承受的災難已經超出了常人所能承受的範疇,任何一種情況都足以讓一個懦弱的人崩潰,可縱使它們疊加到約翰身上,也沒能打敗這個堅強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無時無處不存在傷痛和苦難,然而當災難來襲,我們是要低頭承受,還是昂首戰鬥?不要擔心你不能戰勝,因為我們頑強的意誌會比苦難更加強大。隻要我們永不放棄,就能在苦難中尋找到幸福的生活。

在重重苦難麵前,約翰沒有放棄,即便在別人的眼中他的人生千瘡百孔,但他卻把生活描繪得多姿多彩,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他足以讓我們相信:隻要心靈不哭泣,完滿的生活就會擁抱我們。

我要當總統

我不會做一輩子伐木工,我相信自己可以改變這種生活。

一聲嘹亮的嬰兒啼哭劃破了寂靜的夜空,一個嬰兒出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偏遠山村的農戶家中。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之中,這個孩子的命運似乎可以預見,他一定會非常艱辛地度過這一生。

在這個孩子後來的自傳之中,他說:“當我還在繈褓中的時候,貧窮就已經露出了它凶惡的麵目。”籠罩在這種陰影之下的他逐漸長大,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家庭就已經不能維持溫飽了。為了維持幾個孩子的生計,他的父母不得不同時做好幾份工作,即便如此,全家人仍時刻受到饑餓的威脅。

從他記事的時候起,這個孩子就顯露出比別的孩子更加懂事的特質。每當他覺得有點餓時,都會努力忍住,不去向母親索要食物,因為他知道家裏已經沒有多少可吃的東西了。可是小孩子總是容易餓,當他實在忍受不住時,才會用一雙深陷在眼窩中的眼睛悄悄觀察母親的臉色,如果此時母親並沒有愁眉緊鎖,他就會伸出小手,向母親要一片麵包充饑。這個令人心疼的孩子在饑餓中逐漸成長,因為生活的窮苦,他反而自己學會了很多生存的技能。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家裏沒有餘力支付他的學費,所以這個孩子沒有接受過完整的教育。他首先要解決的是生計問題,所以當他十多歲可以做工的時候,便離開了家去謀生,以緩解家庭的壓力。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學徒,這是一份苦差事,需要忍受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但凡家裏有一些辦法的,沒有人願意送自己的孩子去做學徒,可是這個孩子卻一直做了十餘年。

充滿血淚的學徒生涯結束之後,這個孩子的命運並沒有好轉,他又去了遙遠的森林裏做伐木工。森林離家很遠,需要長途跋涉,空曠的森林裏除了幾個同行的伐木工人外再見不到人煙。艱苦的工作環境並沒有讓他退縮,因為他知道自己別無選擇,這樣的工作他又一做便是好幾年。

從出生到現在,似乎他從未得到任何改變生活的機會,可是已經長成強壯青年的他,卻從來沒有放棄提高自己。做伐木工雖然很辛苦,但是他還會利用夜間休息的時間堅持閱讀。每次做完活之後,他都要跑十幾裏山路,從鎮上的圖書館借書,帶到自己的帳篷裏去學習。白天的勞累會在夜晚的閱讀之中一掃而空,有時候看著看著,他會疲憊地睡去。可就算在夢裏,他也會因為書中的美好世界而發出笑聲。

工友們紛紛說:“夥計,伐木工不需要看那麼多書,你看它有什麼用呢?還不如多砍幾棵樹,可以多得到一些薪水。”

而年輕人卻說:“我不會做一輩子伐木工,我相信自己可以改變這種生活。”

汲取知識成了他生活中最快樂的事,因為有了這種信心,這個年輕人從來不會抱怨生活的不公和艱難,也不會怨恨任何人任何事,就算是工頭給他不好的待遇,他也隻是笑一笑。此時,一個可以改變他人生的機會正在悄然來臨。

有一天,他得知伐木場附近的一個政府機構要招書記員,憑借著這幾年知識的積累,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足以勝任這份工作,他的工友也非常支持他去嚐試。於是,年輕人興衝衝地奔向報名處,可是一位負責人看到這個伐木工卻不屑一顧地說:“想要成為這裏的書記員,必須要有高等的學曆,同時還需要當地資金豐厚的人作擔保,這兩項條件你能夠達到嗎?”

這個生於苦難之中的年輕人,從來沒有上過學,又何來高等學曆?他的家庭連吃飽飯都是問題,又怎麼會有富有的人為他作擔保呢?這樣的條件足以將他拒之門外,這個看似改變命運的機會,其實隻是對他的一次嘲諷。

負責人譏諷地笑了笑,再也不去理會他,可是這個負責人沒有想到:這個被他嘲笑的年輕人,竟然完全依靠自學獲得的知識,在四十多歲時以絕對優勢打敗了競爭對手,進入了美國國會。此後,他又憑借出色的政績成為令人愛戴的美國副總統。

他就是美國曆史上最優秀的副總統之一——亨利·威爾遜,在重重磨難麵前,他沒有被打敗。他深信自己可以改變人生,這種自信支撐著他不僅為自己,更為美國人民創造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

自信敲門聲

出身貧困的人不見得終生潦倒,而出身富貴的人也不見得一生榮華,隻有相信自己,才是讓一個人獲得精彩人生的最強力量。

亨利·威爾遜在困苦之中拚搏時,似乎看不到一點曙光,而心中的自信又讓他一直不願放棄。自強不息的奮鬥與對未來的向往,讓他獲得了成功,也讓所有人相信:改變的力量來自我們的自身,隻要你堅信自己可以,你就會改變自己的人生。

一時的磨難或成敗,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影響,但這種陰影並不能覆蓋我們的一生。不管是出身的貧苦還是生活條件的惡劣,都不能磨滅一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為我們堅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我們永不放棄追逐夢想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