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他的分析,華生忍不住點點頭,說:“您說得全對,不過還有個問題:我哥哥是一個什麼性格的人?”
福爾摩斯說:“請您原諒:你的哥哥是一個放蕩不羈而又生活潦倒的人。他有時候窮得叮當響,有了錢又窮奢極欲。最後,他是酗酒而死的。我說得對不對?”
聽了這一番話,華生滿臉狐疑地望著福爾摩斯,忽然大笑著說:“你是大名鼎鼎的偵探,你肯定在以前就調查過我哥哥的曆史,是不是?”
福爾摩斯搖搖頭,笑著說:“我向你保證,在見到這隻表之前,我連你有一位哥哥都不知道,更何談去調查他呢?”
“那麼,”華生又陷入了疑惑,他問:“難道這表會說話嗎?你隻需要看一眼這表,就能知道這麼多?”
福爾摩斯指著表說:“是的,它會說話,它告訴我很多關於你哥哥的事情。你先看這表的表麵,它傷痕累累,這就是說它時常跟硬幣、鑰匙之類堅硬的東西裝在一起,才會磨出這麼多劃痕。這支金表至少價值五十多英鎊,但是卻如此不受重視,所以它告訴我說:你哥哥的生活一定是很奢侈,才會不把它當回事。”
華生點點頭:“確實是這樣,我哥哥從來不把這隻表當回事。但這隻能說明他很有錢,這隻會說話的表又是怎麼告訴你他曾經生活潦倒過呢?”
福爾摩斯又說:“根據我的經驗,倫敦的當鋪有一個慣例:每當收進一隻表,就會用尖針把當票的號碼刻在表裏麵,因為怕贖回的時候當票和實物對不上。而我剛才用放大鏡查看這隻表的時候,發現它裏麵至少有四個這樣的當票號碼。這說明,你哥哥常常會缺錢用,所以將表當出去,等到有錢的時候再贖回來。”
華生佩服地點點頭,又問:“那麼,你又怎麼知道他是一個酗酒的人呢?”
福爾摩斯又說:“你湊近看,這個表的鑰匙孔周圍,有很多傷痕,全都是鑰匙摩擦造成的。一般大腦清醒的人插鑰匙,基本會一插就進去,可是喝醉酒的人卻因為盯不住鑰匙孔而不斷拿鑰匙在上麵亂戳,所以才會造成這樣的傷害。唯一的解釋便是:你哥哥嗜酒如命。”
華生見福爾摩斯說得全部正確,不由得笑著說:“你真的配得上大偵探這個稱號啊!而且,你簡直就要成為一本百科全書了!”
思考敲門聲
對於細節把握得不差分毫,可以讓一個人變得目光銳利,就算再深藏的信息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世人都非常佩服福爾摩斯的智慧,這個大偵探可以看到人們不能發現的世界。而他和常人的區別卻僅僅在於善於思考而已。那些司空見慣的細節信息,在福爾摩斯的眼裏都彌足珍貴,因為它們會傳達給這個大偵探一些信息,告訴他究竟發生過什麼。福爾摩斯就如同是在和這隻表對話一樣,輕而易舉就發現了它的主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種本事真是讓人又讚歎又羨慕啊,不過,隻要你多一份細心,多一份思考,你也可以擁有這樣的力量。
在善於思考的人眼裏,這個世界的任何細節都會說話,它們可以告訴你你想知道的信息。
與教授辯論
上帝並沒有創造邪惡,他隻創造了愛,可是當人們心中的愛越來越少,邪惡就成為缺少愛的結果。
在一所大學的課堂上,教授正在為學生講課,他問一名學生:“世界上的一切是誰創造的?”
在宗教盛行的年代裏,學生都是虔誠的信徒,所以學生回答:“是上帝創造了一切。”
而教授又追問:“上帝創造了每一樣東西嗎?”
“是這樣的,先生。”學生老實地回答。
教授繼續發問:“如果說上帝創造了一切,那麼邪惡也是上帝創造的了?因為人類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樣來創造的,依照人類的邪惡行為來判斷,上帝也應該是邪惡的了?”
學生們都沉默了,雖然教授的邏輯似乎沒有任何的錯誤,可是得出的結論卻似乎有些讓人無法接受。但問題是沒有一個學生可以反駁他,因為他的每一句話都合情合理,並且是建立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的。
看到這一切,教授感到非常得意,因為他認為自己已經將學生帶進了思維的圈套,讓他們無力反駁。正在大家沉默的時候,卻有一個人飛快地思考著老師的漏洞。他想了想,便舉手說:“老師,我可以問您一個問題嗎?”
教授爽快地回答:“當然可以。”
這個學生站起來問:“老師,請問這個世界上存在寒冷嗎?”
“這算問題嗎?寒冷當然是存在的,難道你感覺不到嗎?”教授譏笑著回答,而同學們也都哄堂大笑起來。
但這位學生卻胸有成竹地說:“不,先生,事實上寒冷並不存在。”
教授疑惑地問:“你憑什麼這麼講,我們每個人都感覺到了寒冷,它怎麼會不存在?你有什麼證據證明嗎?”
這位學生朗聲說:“根據物理學的原理,我們所感受到的寒冷其實隻是因為缺少熱量。當熱度存在時或者可以傳遞能量時,我們的身體就會感到非常溫暖;當熱量逐漸消失的時候,身體也會感到慢慢變冷。熱度是可以測量的,每天我們都知道今天氣溫是多少度。而寒冷卻不能測量,從來沒有人說過今天的寒冷是多少度。對嗎,老師?”
他的侃侃而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連教授都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他點點頭,而這名學生接著說:“所以我們所說的寒冷隻是在描述缺少熱度時的感受,絕對的零度是熱度的完全消失,那時所有的物質都會停止一切運動,包括分子和原子等所有的範疇,不過這種絕對的現象是不會存在的,也就是說不會有絕對的零度,也就不會有寒冷。”
這一次輪到教授陷入沉思了,這名學生並沒有停下來,他接著問:“請問老師,黑暗是存在的嗎?”
教授又一次不假思索地說:“當然存在,夜裏就是黑暗的。”
學生笑著說:“您錯了,黑暗也同樣是不存在的。”不等別人發問,他就繼續說:“事實上,黑暗的出現是因為缺少光亮。光是可以測量的,黑暗卻不能。我們可以用牛頓的三棱鏡將日光折射出各種各樣的顏色,分析它的構成色譜,研究每一種光的波長。但是在座的各位有誰可以測量黑暗呢?”
大家繼續沉默著,等待這名機智的同學解開答案,隻見他昂首朗聲說:“一道光線就可以劃破一個黑暗的世界,將它照亮。但是你無法知道一個空間之中的黑暗究竟有多少。所以,黑暗隻是人類在描述光亮不存在時世界會是什麼樣子,事實上,並不存在黑暗。”
最後,這名學生又問教授:“老師,邪惡是存在的嗎?”
這一次,教授學聰明了,他沒有很快地回答學生的提問,而是略加思索後才說:“當然,我剛才已經說過了。我們每天都會看到有人在虐待動物,砍伐樹木,有犯罪,也有道德淪喪,這些都是邪惡的。將自己的殘忍施加到別的生命身上,世界上到處都有這樣的邪惡,那些殘暴的人也都證明了邪惡是存在的。”
本以為自己的這一番辯解無懈可擊,但學生卻依舊持反對的意見,他說:“老師,您還是錯了,邪惡並不存在。”
教授肯定地說:“除了邪惡,我剛才所說的那些人和事,還能是什麼呢?”
學生說:“邪惡隻是因為人們的心中缺少愛,您所說的那些情況都是這些人心中無愛的一個表現。就好像寒冷和黑暗一樣,邪惡隻是人類用來描述缺少愛的狀態的詞語。上帝並沒有創造邪惡,他隻創造了愛,可是當人們心中的愛越來越少,邪惡就成為缺少愛的結果。這就和寒冷的到來是因為缺少熱量,黑暗的到來是因為缺少光亮,是一樣的道理。”
話音剛落,所有的同學都情不自禁地為這名學生鼓起掌來,他們被他嚴密的邏輯、敏銳的思考力所傾倒。就連剛才還得意揚揚的教授,也忍不住鼓起掌來。他來到這名學生麵前,微笑著問:“年輕人,你有一顆了不起的大腦,你叫什麼名字?”
這名學生回答:“我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思考敲門聲
善於思考的人總是善於發問,因為他們的求知欲促使他們不停地去了解未知的東西。而善於發問的人也肯定善於思考,因為他們的問題會引導著自己不斷尋求想要的答案。
愛因斯坦是影響世界的大科學家,他能夠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與他善於思考的習慣是分不開的。當陷入對方的邏輯之後,看似無懈可擊的一個結論卻會因為它本身的邏輯而破滅,這正是善於思考者才能使用的妙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證明自己的同時也說明了對方結論的錯誤。
思考幫助愛因斯坦問倒了學識淵博的教授,也幫助他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家,幫助他成為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足見思考是一項多麼優秀的能力。
袖口的紐扣
為了讓軍裝顯得更加英挺,讓各位更加英姿颯爽,所以我請人改動了衣服。我們法蘭西的將士一定要穿最漂亮的軍裝,就像大家現在這樣!
在19世紀上半葉,有一支縱橫歐洲的軍隊,那便是拿破侖所領導的法國軍隊,他們幾乎是所向無敵,征戰馳騁在歐洲大陸上。能夠擁有這樣一支隊伍,其中必須要有勇猛善戰的戰士與運籌帷幄的將軍,而拿破侖的部隊之中這樣的人一點都不缺乏,他們跟隨拿破侖建立了不少的功業。
軍隊獲得榮譽的同時,也給拿破侖帶來了不少的煩惱,因為他通過觀察,發現部隊的將士們有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給他們驍勇的軍人形象抹了黑,並因此常常被別人恥笑。在部隊裏,這些粗枝大葉的將士們總是喜歡用袖子去擦鼻涕,這種事發生在頑童身上固然無可厚非,但對於戰士而言卻成了一個笑話。但他們自己卻一點都不在意,紛紛以大老粗自居,所以不管別人怎麼說,戰士們還是保留著這一“傳統”,以致被用來擦鼻涕的袖口總是髒兮兮的。
拿破侖對此也非常看不慣,但是他又無可奈何——這些人在戰場上一個比一個勇敢,而生活中卻一個比一個邋遢。他對自己的智囊團提起這個煩惱,智囊團出謀劃策說:“這是因為沒有人教育他們應該注意個人形象和衛生,也是因為他們常年奔波在戰場,沒有養成好的習慣,隻要我們提供手絹給他們,一定會糾正過來的。”
拿破侖半信半疑,就找人買了很多手帕發給將士。沒過多久再觀察,這些人還是依然故我地用袖口擦鼻涕。這一次,拿破侖非常生氣,他把將士中比較邋遢的幾個人找來,質問他們為什麼不使用那些手帕。而他們卻辯解說:“我們常年在外,所以根本沒有帶手帕在身上的習慣,那都是貴族小姐們才會做的事。”
拿破侖陰沉著臉說:“我隻是希望你們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要知道你們的這種行為已經令部隊臉上無光了。”
那位邋遢的將士卻說:“我們的職責是打仗,隻要我們可以攻城掠地就足夠了,難道您還要我們噴香水嗎?”
這種公然的頂撞讓拿破侖非常惱火,可他知道,這些人不會因為他的生氣而主動使用手帕的,因為那根本不符合將士們的生活習慣。但是又怎麼能讓他們放棄用袖口擦鼻涕的惡習呢?他的智囊們對於這些頑固的將士感到非常無奈,有人建議說:“將軍應該把這件事作為一個命令下達,讓他們必須執行,否則就要用軍紀來懲罰他們,隻有這樣才能令這群邋遢的將士改正自己的習慣。”
而有人卻說:“奮戰在第一線的將士,往往都是來自於社會底層的人,他們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更不具備貴族的修養,要求他們注重儀態已經是一件難事了,現在要是將這件事當做命令下達,恐怕會激起他們的反抗,因為他們一直以來都沒有這種習慣。”
兩方麵的意見似乎都有可取之處,但對於解決問題卻絲毫沒有益處。拿破侖想了想,忽然計上心頭,他沉聲說:“既然是這樣,那你們就把這身軍裝先留在這裏吧。”
戰士們都是以軍裝為榮的,現在見主帥讓他們脫了軍裝,以為拿破侖生氣了要驅逐他們,都開始哀求拿破侖:“將軍,我們會慢慢改正習慣的,請您不要將我們趕走!”
而拿破侖卻又溫和地說:“我不是要趕走你們,你們都是驍勇善戰的將士,軍隊需要你們。可你們看——你們的衣服都已經很髒了,這樣有損軍容,我還是找人給你們洗洗吧,總比這樣髒兮兮的穿著要好。”
大家見他這麼說,都非常不好意思地脫了軍裝留在那裏。過了沒幾天,他們就接到了重新領回軍裝的通知,於是一個個興衝衝地趕去一看,軍裝果然被洗得很幹淨。
“非常感謝您,將軍!我們一定會愛惜這身衣服的!”一個士兵說。
拿破侖說:“既然你們都這麼熱愛這身軍裝,那就更應該好好保護它了,現在就去領走吧。”
眾人依次上前,領走了自己的衣服,他們互相打量著穿好軍裝,正打算離去,有一位將領忽然打了一個噴嚏,鼻涕又流出來了,他習慣性地舉起袖子去擦,卻忽然怪叫起來。仔細一看,這位將領的袖口上被縫上了一排紐扣,將領用它擦過臉時,被蹭得生疼,所以才大叫起來。大家忙檢查自己的衣服,發現每個人的袖口都縫上了紐扣。
“將軍,這是為什麼?”大家問。
“為了讓軍裝顯得更加英挺,讓各位更加英姿颯爽,所以我請人改動了衣服。我們法蘭西的將士一定要穿最漂亮的軍裝,就像大家現在這樣!”拿破侖笑著說。
雖然眾人都知道拿破侖這麼做的本意是什麼,但都不好意思說破。此後,戰士們由於不能用袖子擦鼻涕了,所以慢慢改正了這個習慣,學會了使用手絹,從此真的讓軍裝保持了潔淨。
這件事傳出去之後,很多人都覺得非常新鮮,同時也很佩服拿破侖的智慧,於是紛紛效仿,在自己的衣袖上也釘上一排紐扣。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今天,現在很多衣服袖子上依然縫著紐扣。雖然很多現代人認為這些紐扣沒有實際作用,但它的出現卻是由拿破侖的智慧產生的,更為他軍隊的形象加分不少。
思考敲門聲
通過思考,讓一個令人頭痛的難題變成了一件輕易解決的事情,智力和蠻力相比,孰優孰劣,立見高下。
在不能貫徹命令的時候,通過迂回的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是一種智慧。一個人的思考,讓一群人乃至一代人都有了這樣良好的習慣,而影響更直達後世,這就是思考的力量。
軍隊是一個崇尚服從的地方,而拿破侖並沒有通過強製的方式來讓大家改正習慣,因為他所提出的命令並不符合這群將士們的習慣。為了達到整頓軍容軍紀的目的,他巧妙地設計了袖口上的紐扣,讓大家被迫不能使用袖口來擦鼻涕,從而形成了使用手絹的習慣。
即便是馳騁疆場的鐵血將軍,也並不隻是一味地猛衝,他也會通過自己的思考,尋找智慧的解決辦法。
借書的獎勵
您是如此熱愛閱讀和學習,才會從圖書館借書去看。看得越久,說明您對於閱讀的熱情越高,所以我們打算對您進行獎勵,以鼓勵人們都來閱讀。
在加拿大有一個叫做卡爾加裏的城市,它擁有著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這裏人們都非常熱愛閱讀,所以市裏的圖書館成了最受歡迎的地方。在這座規模宏大的圖書館裏,藏書很豐富,不管想要看什麼樣的書,都能在這裏找到滿意的著作。
有一位叫做卡爾的學者,正是聽說了卡爾加裏市圖書館的名氣,才欣然來到這裏。他為了學術研究經常出入這家圖書館,成為這裏的常客。可是時間久了,他發現這座圖書館徒有虛名,因為有很多書他都借不到。仔細一查才發現,原來這些書都在圖書館藏書的名錄之中,但卻不能看到具體的實物。卡爾看著空蕩蕩的書架,隻有歎息。
有一次,當卡爾因為要寫一篇重要的論文而再次來到圖書館時,發現自己的借書單上所填寫的書一本都沒有。
圖書管理員非常抱歉地說:“對不起,先生,這些書都已經被借走了。”
卡爾非常生氣地問:“它們什麼時候回來過嗎?從我來這裏開始,我就希望借到這幾本書,可每次都是失望而回。我很懷疑你們到底有沒有這幾本書。”
滿腔怒火的卡爾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浪費時間了,他氣衝衝地去了館長的辦公室,準備投訴管理員。
館長是一個和藹的小老頭兒,他熱情地接待了卡爾,並耐心地聽他講完了事情的緣由,然後告訴卡爾:“這些書我們的圖書館裏都有,但可能真的是被人借走了,所以您沒能拿到。我會在以後加強管理,讓管理員更好地協調讀者的需要。”
卡爾說:“我時常關注這幾本書,它們似乎從來沒有被還回來過,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有這種事?”館長也感到非常疑惑,他打電話叫來管理圖書的負責人,打算問個究竟。而負責人卻無奈地攤開雙手說:“是的,這些書都被人借走了,並且那些讀者長期都沒有還回來,有一些甚至都好幾年了。”
館長生氣地說:“好幾年?那為什麼不催還呢?”
負責人回答:“我們的工作人員有很多都在做這些事,他們不斷打電話去催讀者還書,可這些人就是不還;有時候,我們不得不登門拜訪,可他們總是不在家。總之,各種辦法都試過了,就是不奏效。”
館長歎了口氣,問:“已經逾期不還的圖書大概有多少?”
負責人紅著臉尷尬地說:“有五千多冊。”
“這麼多書!”館長大吃一驚,他對卡爾說:“卡爾先生,我感到非常抱歉,今天不能滿足您借閱的需求。如果您一個星期之後再來,我保證一定可以讓您看到這些書。”
卡爾半信半疑地問:“真的嗎?幾年都催不回來的書,你打算一個星期之內催回來?”
館長點點頭,說:“是的,您放心,我有辦法。”
經過了一番苦思冥想之後,館長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找來秘書仔細地布置了任務,這一招果然見效,在短短數天之內,讀者們就爭先恐後地將圖書都還了回來。
原來,這位館長向所有在這裏借書的人發出了公開信,打算從借書人之中選出借書時間最久的一位給予獎勵。信中說:“您是如此熱愛閱讀和學習,才會從圖書館借書去看。看得越久,說明您對於閱讀的熱情越高,所以我們打算對您進行獎勵,以鼓勵人們都來閱讀。如果您曾經在圖書館借書,隻要能證明您借書最久,就可以獲得這一次的獎品。”這封信讓讀者們紛紛拿起久借不還的書,送回了圖書館,爭先恐後的樣子就好像遲一點還書就會和獎品失之交臂一樣。
一個星期之後,五千冊圖書收回了一大半,而其中更有一位讀者是1987年將書借走的,這個時間跨度簡直無人可以超越,他也毫無爭議地獲得了這一次獎勵的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