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保羅·道彌爾提出了一個策略,對廠裏所有的產品都進行提價。但他的合夥人對此卻非常反對。
合夥人說:“現在市場這麼不景氣,我們降價銷售都不一定有人願意購買,要是提價,肯定更沒有人願意買了。如果這樣的話,廠子隻會更快地倒閉,不會有任何前途。”
而保羅·道彌爾卻說:“並不是這樣的,雖然降價可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卻並不一定會促成購買。減價銷售是薄利多銷,而提價銷售雖然降低了銷售量,但會增加利潤。”
合夥人還是很不樂觀地說:“反其道而行之,看起來有些標新立異,但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會使我們的生意危在旦夕,我不能讓你為了表現自己而冒這個險。”
為了說服保羅放棄這種想法,合夥人聯合起來抵製他,不允許保羅作出商品價格的改變,一批批的貨物因為滯銷而堆積在工廠的倉庫裏,眼看著生產線馬上就要癱瘓了。而保羅隻能不斷去遊說公司的其他人員,工人和銷售人員根據以往的經驗,都不能接受他的提議。
“原本就滯銷的產品,忽然提價銷售,換做是你,也不會去購買吧?”一個工人說,“減價雖然讓我們的效益慢慢失去,但提價卻是讓工廠立刻倒閉的做法。”
在廠裏工作很多年的工人都不理解保羅,他們紛紛表示這種利潤高出成本好幾倍的做法,隻能是自尋死路。而保羅的妻子也對他說:“薄利多銷可以幫助你盡快站立起來,我們要先站穩腳跟,再開始提價,消費者才可能接受。”
可是,保羅·道彌爾堅持自己的觀點,他召集了廠裏資深的銷售人員,告訴他們自己的經驗和想法:“減價和提價,各有它們的優勢,具體怎麼操作需要根據我們的產品和市場特點來決定。”
“那麼,您認為現在的消費者手裏的錢都很多,所以很需要我們提價嗎?”有銷售人員譏諷地問,引來了大家的哄堂大笑。
很顯然,幾乎沒有人支持保羅·道彌爾的策略,而他卻一直堅持著說:“是否提價要針對我們銷售的產品而言,隻要我們的產品值得提價,並且購買的對象可以承受提價之後的價格,就可以將我們的產品放到高檔消費環境之中,在綜合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之後,一定可以出奇製勝。”
合夥人問:“那我們現在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嗎?”
保羅說:“我們所生產的是工藝品,人們對於它的製作和成本並不了解。隻要我們能夠將它製作得驚奇美觀,它的價格就不能和普通的商品相比較。這是天時與地利,在人的方麵需要注意的是:購買工藝品的人,都是屬於富裕階層或者有急需的人,他們不會嫌價格過高的。與此相反,他們會認為工藝品的價格與購買者的身價成正比,隻有購買更昂貴的東西,才能彰顯出主人的高貴身份。”
這一番論斷似乎有一定的道理,此前不斷嚐試的降價策略沒能對廠子有多少幫助,所以對提價策略進行嚐試看來也未為不可。在這種想法的引導之下,合夥人點頭同意了保羅·道彌爾的安排,對所有的產品都進行了提價。
重新定價之後的工藝品投放市場之後,很快就獲得了不錯的反響。保羅·道彌爾所選擇的銷售地點,都位於高檔商場之中,來這裏購買商品的人非富即貴,他們更關注產品的品質,對於價格似乎根本不放在心上。與保羅對他們的消費心理的推測一樣,越是昂貴的東西,這些人越覺得與自己的身份相匹配,反而會促使他們購買。經此一變,工廠的效益反而變好了。
原來持有反對意見的人忙向保羅·道彌爾請教:“您怎麼敢在如此萎靡的市場之中出這種招數呢?難道你知道提價之後反而會有人買?”
保羅·道彌爾說:“我不敢肯定自己提價之後會不會有人來購買,不過我相信隻有冒險一試才能找到出路。否則隻會在原有的市場空間被人搶走之後,工廠關門倒閉了。”
事實證明保羅·道彌爾的做法完全正確,雖然有一點冒險,但在準確把握消費心理的基礎上,運用適當的策略迎合了顧客的需求,讓這座瀕臨關閉的工廠又一次起死回生,並為保羅與他的合夥人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保羅也憑借著自己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走上了成功企業家的道路。
財富敲門聲
反其道而行,是智慧的表現。
敢於逆市而為的人,往往被視為冒險派,他們的行為似乎超出了常人的理解範圍。正是因為冒險一試,才讓困局中的人有了一線生機,如果隻是固執地墨守成規,使用原來的策略,隻是浪費智慧,等待死期臨近。
保羅·道彌爾之所以敢於去冒險,是因為他有周密的論證和分析,通過他的觀察,找出了一個引導大家走出困局的辦法。不管是冒險精神,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的精神,都蘊藏著保羅·道彌爾的智慧在其中。沒有智慧的人看不到那條危險的道路,也不能堅持自己選擇的道路,更別提在這條道路上走出一片新天地了。
與其說冒險為保羅·道彌爾帶來了財富,還不如說智慧讓他有了冒險的力量更為準確。
一則新聞帶來的財富
這一次墨西哥的瘟疫對於我們也許是一場災難,也許是一次機遇,就看怎麼去把握它了。
在一個普通的下午,一家美國報紙刊登了一則關於鄰國墨西哥的消息:在墨西哥發現了一種疑似瘟疫的病例,如果這種瘟疫爆發的話,會嚴重影響家禽家畜的養殖。
這則隻有幾十個字的短訊沒能引起廣大美國讀者的注意,因為墨西哥畢竟離他們的生活很遙遠,所以他們隻是隨意翻閱之後評論了幾句,有人會說:“如果瘟疫流行起來,墨西哥人又要倒黴了。”也有人說:“我們真幸運,美國沒有出現這種瘟疫。”而大部分的人隻是隨看隨忘,根本沒有想到自己的鄰國發生的事情會對自己有什麼影響。
但是這一切在菲力普·亞默爾的眼裏卻非同尋常,他經營著一家肉食加工廠,這條隻有幾十個字的短訊如同丟下了一顆炸彈,讓亞默爾彈跳了起來。當然,他不是因為擔心墨西哥人,而是因為興奮。他的妻子不解地問:“你怎麼了?遙遠的墨西哥與你有什麼關係嗎?”
亞默爾興奮地說:“當然和我有關係,我借以養活全家的肉食加工廠和墨西哥的這場瘟疫會有巨大的聯係。”
亞默爾的妻子說:“我們的加工廠不在加利福尼亞州,也不在得克薩斯州。要知道隻有這兩個州才是和墨西哥接壤的,我們離墨西哥太遠,瘟疫不會傳到這裏來的,你就放心吧。”
而亞默爾卻笑著說:“你錯了,親愛的,我們雖然沒有靠近墨西哥,但你剛剛提到的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卻是肉製品的主要供應基地,難道你忘了嗎?像你所說的一樣,如果瘟疫傳到了加利福尼亞或者得克薩斯任何一個地方,你想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肉價會上漲嗎?”亞默爾的妻子似乎開始逐漸明白,但她又問:“肉價上漲後,我們的生意會更難做,這值得你高興嗎?”
亞默爾一邊準備和下屬聯絡一邊說:“瘟疫會讓肉價漲起來,也會影響到我的生意,這沒錯。可如果我現在已經知道肉價會漲,情況就不一樣了。”
亞默爾很快和自己的下屬亨利商議了這件事,他說:“這一次墨西哥的瘟疫對於我們也許是一場災難,也許是一次機遇,就看怎麼去把握它了。”
亨利對於他的想法也有些不解地問:“墨西哥的瘟疫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難道要開辟海外市場?”
亞默爾把自己和妻子所作的分析又講了一遍:“如果我們能夠抓住先機,在瘟疫進入美國之前就作好準備,這樣就可以在肉類漲價之前做到有備無患,而一旦肉類漲價,我們就會將災難變成機遇。”
亨利馬上提出新的疑問:“這麼做很冒險,現在報紙隻是刊登了一條短訊而已,要是瘟疫沒有蔓延,肉價沒有上漲,豈不是白忙一場?而且投入太多資金,對於公司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亞默爾點點頭,說:“你說得對,我們要先考察一下具體的情況。你先去墨西哥走一趟,看看那裏的疫情發展到了什麼程度,有無可能朝美國邊境蔓延,如果有這個可能就要立刻開始行動了。”
亨利很快搭乘飛機前往墨西哥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當地的瘟疫情況。當他到達時,發現當地的疫情已經超出了報紙所報道的程度,開始大範圍蔓延,他立刻打電話將情況彙報給了亞默爾。
既然已經確定了墨西哥的瘟疫在蔓延,那麼它會影響到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就是必然的趨勢了,而這兩個地方的肉製品供應也會受到影響。想到這些,亞默爾果斷地決定立刻集中公司全部的人力、物力,去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購買大量牛肉和生豬。要知道美國人的生活是離不開這兩種肉的,亞默爾將這些肉全部運到美國東部,進行加工儲藏,為公司的肉製品準備了豐富的原材料。
這一舉動一旦失敗,就會為公司帶來極大的虧損。而亨利在墨西哥時刻追蹤著瘟疫的發展情況,給了亞默爾很大的信心,他認為大力擴展肉食生意的機遇已經來了。果不其然,墨西哥的瘟疫很快蔓延到美國邊境的幾個州,為了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美國政府下令:嚴禁一切食品從這幾個州運出去,當然也包括活牛、生豬製品在內。這一措施導致美國市場上肉製品奇缺,價格也隨之暴漲。
亞默爾看到市場對於肉製品的需求越來越大,便適時地拿出自己所儲存的貨源。亞默爾食品公司有備無患地迎接了此次大漲價,製造了大量商品投入市場之中,短短幾個月之內淨賺了900萬美元,一時之間亞默爾公司所生產的肉製品成了人人喜愛的產品。
當災情開始蔓延的時候,其他的肉製品製造商才開始準備應對肉價飛漲的局麵,而此時的亞默爾卻悠閑有序地繼續進行著生產,並從中獲利無數。當初出現在報紙縫隙中的一條簡單的消息,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而亞默爾卻敏銳地發現了它與自己的聯係,並且掌握了機會,成為這次瘟疫的受益者。他所憑借的,並不是內幕消息,因為這條消息大家都看到了。亞默爾之所以可以獲得成功,正是因為他智慧的大腦為他帶來了如此多的財富。
財富敲門聲
人們常常說:機會俯拾皆是,但同時它也會稍縱即逝。那些慨歎生活沒有給他機會的人,其實隻是對機遇視而不見,眼睜睜看著別人可以抓緊機遇獲得成功,自己卻唯留遺憾。
在報紙上一閃而過的消息,對於有心人來說就是一道福音,亞默爾正是這樣的有心人,他的聰慧讓他注意到看似遙遠的事與自己的關係,並發現了其中存在的機遇,獲得了財富的饋贈,這是生活對智慧的獎賞。
要想發現機會並掌握它,要有敏銳的眼睛和智慧的大腦,所有正確的決策都是建立在智慧基礎上的,有了冷靜的分析,才不會讓決定變得荒謬,才能保證順利獲得最後的成功。
出租複印機
將全部的複印機都租賃出去,並且負擔用戶的機器維修,這樣既能賺到錢,又可以讓我們不斷提升產品質量,難道不是一個一舉兩得的辦法嗎?
在現代社會,複印機已經是機械化辦公不可缺少的用品,人們可以利用複印機來做很多工作,並從中得到便利。而以前所使用的複印機和現在大不相同,從前的複印機多為濕式複印機,意即這種複印機需要使用液體,通過特殊感光材料製作的複印紙來完成工作。這會導致複印工作費工又費料,對於辦公雖然有幫助,卻也有很多不便的地方,耗能也較多。
到20世紀40年代,新型的複印機被發明出來,它不需要使用液體,隻需放進一般的紙張,就可以在短短幾秒之中複印出複雜的圖案和文字材料,而且複印效果清晰,操作方便。這種新型的複印機被叫做幹式複印機,是現代複印機的雛形。由美國賽羅克斯公司發明製造的全新複印機成為市場上熱議的產品,而公司的創辦人威爾遜則擁有了本項發明的專利權。
幹式複印機發明之後,人們都盼著可以使用這種劃時代的辦公設備,但卻遲遲不見上市。為此,威爾遜的生意夥伴紛紛詢問緣由:“現在人們都想買你的機器,可你為什麼不趕緊投入到市場上呢?”
威爾遜苦惱地說:“新的複印機固然比原來的要先進很多,也方便了不少,但它也有自己的問題,優越的性能讓這台機器製造起來很不易,而且很容易就會出現故障,我不希望顧客買回去之後還沒怎麼用就要頻頻返修,這樣會讓產品的市場越來越萎縮,被消費者抗拒。”
他的朋友說:“你的眼光很長遠,不願將不成熟的產品投入市場,可現在人們對新複印機的熱情得不到回應,他們會認為你是惡意地壟斷,這也不是一件好事。”
威爾遜點點頭說:“是的,我也在想這個問題。一定要找到一個兩全的解決辦法。”
不久,威爾遜就宣布要製造新的複印機,而這種新機器投入市場的價格卻非常昂貴。
“什麼?一台機器要兩萬五千元?這也太貴了!”威爾遜公司的員工都覺得不可思議,“您知道,這一台機器的製造費用隻有兩千四百元,而售價卻高出成本的十倍多,這簡直太暴利了!”
威爾遜笑著說:“既然大家想要使用新機器,就要為它優越的性能埋單。”
大家都懷疑威爾遜想賺錢想瘋了,有人說:“您要知道國家法律是不允許企業這麼牟取暴利的,這麼高的定價隻能是自尋死路。”
威爾遜這才告訴大家:“其實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顧客望而卻步,法律也會來幹涉我,所以我的機器會一台都賣不出去。”
公司員工感到更加不解了:“公司已生產了一批產品,不出售怎能獲取利潤?”
威爾遜道出了自己真實的計劃:“我隻是希望可以不斷改進這台機器,讓它可以更好地工作,不用頻繁維修。要知道,高價銷售是自尋死路,而產品質量不過關傷害到用戶的信任,也同樣是自尋死路。我希望這台機器既可以賺錢,又可以幫我采集反饋意見,不斷提升它的性能。”
“那您打算怎麼辦呢?”
“我的辦法就是:隻租賃,不銷售。將全部的複印機都租賃出去,並且負責用戶的機器維修,這樣既能賺到錢,又可以讓我們不斷提升產品質量,難道不是一個一舉兩得的辦法嗎?”威爾遜得意地說。
這台定價昂貴的複印機投入市場之後,果然因為價格的問題而無人問津,政府也不允許它繼續銷售。賽羅克斯公司製造了很多複印機,卻不能銷售;而其他公司雖然想模仿,但由於“專利法”的保護隻能“望機興歎”。威爾遜乘機提出了租賃,顧客看到租賃價格雖然也不便宜,但和新複印機的售價相比卻很劃算,於是紛紛接受了這個提議。威爾遜靠租賃和承辦維修的辦法,使公司獲得了大量的利潤。
用這種方式促使顧客選擇租賃新複印機之後,賽羅克斯公司通過不斷跟進和提供維修服務,獲得了用戶的信息反饋,對於新機器容易出現的問題也開始逐漸掌握,複印機的生產工藝被不斷改進,租賃機器的人相當於花錢成為複印機的試用者。
在不斷提升複印機品質之後,威爾遜組織技術人員開發了全新的產品,不僅讓它更方便辦公,而且更便於生產和維修。直到此時,他才以法律允許的價格將複印機推向市場,不斷將工藝成熟的產品銷售到各處,果然一舉贏得了顧客的歡迎和稱讚。
財富敲門聲
在危機麵前臨危不亂需要智慧,讓危機變成機遇更需要智慧,人們往往會因隻注意到事情的閃光麵而忽視它所帶來的負麵影響,也會因為事情的負麵影響而忘記思考它能帶來的利益。
如何調和人們對於新式產品的期待,而避免不夠完美的產品投入市場所帶來的負麵效應,這兩者之間的矛盾看似非常難以解決,但威爾遜不僅讓消費者盡快使用上了新產品,而且讓產品的質量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之中,他還得到了賺錢的機會。
在佩服威爾遜的智慧的同時,我們要更多地學習他在危機之中尋找機遇的本領,原本備受考驗的新式複印機,不僅沒有讓他成為眾矢之的,反而讓他獲得了改進產品的信息反饋,同時還賺取了利潤。
股神的童年
生活似乎處處都在給他提供很好的機會,縱使他隻是一個小孩,卻已經顯露出非同一般的“財商”。
享譽世界的股神沃倫·巴菲特毫無疑問是一個具有超凡智慧的人。他能在股市大潮之中成為弄潮兒,必然具備不一般的才智。能夠獲得今天的成就,沃倫·巴菲特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從小就表現出的智慧足以說明成功的獲得都要經過漫長的積累過程。
1930年出生於美國西部一個叫做奧馬哈小城的沃倫·巴菲特,帶給家庭的不僅有歡樂,還有無限的憂愁,因為他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正是這個家庭最為貧困的時候。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是一個小商人,當他看到股市的繁榮之後,奮不顧身地投入了全部的資產炒股,誰知道卻血本無歸,使他成了一個一文不名的窮光蛋。為了節省家庭開支,巴菲特的母親連教堂朋友的聚會都不能去參加,因為那需要帶咖啡,而她想要用咖啡錢給自己的孩子買麵包。所以巴菲特是在貧困的環境之中慢慢長大的,拮據的家庭經濟沒能給他帶來豐富的物質享受,但卻帶給他在生活之中尋找財富的智慧。
巴菲特似乎在數字方麵很有天賦,他從小就熱衷於研究數字,他覺得數字很有趣,並且也具有快速記憶數字的特殊能力。在小時候的遊戲之中,巴菲特最熱衷的就是和夥伴們走在街頭,去背誦來來往往的汽車車牌號,那些毫無規律的數字在他的眼裏似乎變得非常特殊,令他過目不忘。
除了背誦車牌號,巴菲特還有一個娛樂項目就是背誦城市人口數。當夜幕降臨時,他不能再在外麵看汽車車牌了,便回家和朋友們互相比賽,有一個人報出城市的名字,而巴菲特總能在第一時間說出這個城市的人口。這個遊戲在外人看來如此枯燥,可小巴菲特卻樂此不疲。
當巴菲特慢慢長大,整天背誦數字已經不能讓他滿足了,拮據的家庭促使他過早地走上了為生計奔波的道路。但巴菲特並沒有因此而感到委屈,能夠分擔家庭重任是一件讓他感到非常快樂的事。在他五歲的時候,巴菲特就對爸爸說:“我想去外麵擺攤賺錢。”
他的父親感到非常驚奇,問:“我的孩子,你隻有五歲,你能做什麼呢?”
巴菲特驕傲地說:“我可以出售口香糖。”
父親對於他的想法感到又驕傲又慚愧,便問巴菲特:“你是怎麼想到要去賣口香糖的呢?”
巴菲特驕傲地說:“我看到隔壁的哥哥每天都去賣,我想我也可以做到,請您允許我去吧。”
作為一個實踐訓練,也是為了貼補家用,巴菲特的父親並沒有阻攔,而是幫他購置了一批口香糖,讓他在家門口的街道邊開始擺攤,這可能是股神所做的第一次生意。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口香糖銷售之後,巴菲特覺得賣檸檬水的生意似乎更好一些,所以他迅速地轉換了“經營項目”,開始出售檸檬水。在自家門口兜售固然是安全的,可人流量畢竟少一些,為了賣出更多的檸檬水,他的“經營範圍”也開始擴展,從家門口走到了鬧市區。
逐漸長大的巴菲特不再隻是模仿別人出售商品,他有了自己的分析能力,通過觀察人們的喜好不斷改變著出售的貨物。在九歲時,巴菲特便經常去加油站的門口,他仔細地觀察計算著蘇打水機器裏出來的瓶蓋數,有時候還會撿走這些瓶蓋,將它們藏在地下室裏。他的這些行為並不是在玩耍,而是他想通過統計瓶蓋來分析人們最喜歡喝什麼飲料,在了解到某種飲料的銷量最好之後,他便會迅速地改變方向,去兜售這種最有市場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