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炎黃子孫:三巨頭的兩次大戰(1 / 2)

一說起華夏最初的曆史,總給人非常遙遠的感覺,那我們不妨把這段介於傳說和真實之間的曆史,想象成遠麼這三大巨頭是誰呢?他們爭奪霸權的結果又如何呢?

大家都知道“炎黃子孫”這個成語,炎帝和黃帝作為華夏的人文始祖,很多人會覺得他倆是好兄弟或好戰友,其實這是有誤區的。華夏的始祖應該是炎帝、黃帝和蚩尤組成的三巨頭,而不是炎黃組成的黃金搭檔;而且這三巨頭的關係也並不和諧,他們之間曾經爆發過兩次慘烈的大戰。

相傳炎帝姓薑,姓表示起源,“薑”字在甲骨文裏是“羊”和“女”的組合,可以解釋為一個跪坐的女子,頭上戴著羊角冠,也有人把“薑”字解釋為來自遊牧部落的牧羊女。傳說中的炎帝是牛首人身的半神,當然這個造型不太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所以現在我們能看到很多炎帝的畫像或雕塑,都隻是腦袋上長著兩隻巨大的牛角而已。

另外,炎帝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身份就是神農氏——傳說中的農業之神。

不過也有一種說法認為炎帝和神農氏是不同的兩個人,關於這一點,曆史上爭論頗多,目前尚無定論,我們姑且采用兩者為一人的說法。

傳說中神農嚐百草是為了給先民尋找可供種植的糧食作物。隻是這百草裏能吃的、好吃的隻是少數,大多數不但不好吃,甚至根本不能吃。傳說神農嚐百草,日遇七十二毒,也就是一天吃一百種草,其中七十二種有毒,幸虧他偶然間發現了茶葉能解毒,所以炎帝又是中藥和茶葉的發現者。

除了這些,炎帝還發明耒耜教人耕作。於是他的部落憑借過人的農業技術,不但解決了戰鬥過程中的後勤糧草問題,還學會了自行療傷,成為攻守兼備的綜合型選手。

第二位出場的選手是黃帝。

黃帝當然不姓黃,他本姓公孫,後改姓姬,“姬”字的甲骨文是一個女人跪坐梳妝的樣子,這個字也是古代對婦女的美稱。據此推測,黃帝應該出自一個盛產美女的部族,估計本人的顏值也很高。他又稱軒轅氏,軒指的是車,轅就是拉貨馬車兩側的兩根直木,所以黃帝也是傳說中最早發明車子的人。

車子能提升物資運輸能力和部族戰鬥力,當年兩河流域的喜克索斯人就是憑借著馬拉戰車的威力征服了埃及。黃帝部族擁有了車子,就好比戰場上有了重型坦克,絕對是碾壓級別的武器。

此外,傳說中黃帝還發明了軒冕製度,簡單來說就是不同等級的人乘什麼車子,穿什麼衣裳,享受什麼待遇。不要覺得這發明很普通,這樣的衣冠製度是激發集體認同感和向心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強部落管理能力的天才創造。

自此,黃帝部落的綜合實力急速提升,文明程度和團隊凝聚力也大大增強,周邊的部落紛紛臣服。製度好,裝備強,還有一大群小弟保駕護航,黃帝部落可謂實力超群。

最後一位登場的選手是蚩尤。

蚩尤是上古時期九黎部落的首領。相傳蚩尤麵如牛首,背生雙翅,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吃石頭吞沙子、銅腦袋鐵額頭,力大無窮,刀槍不入,聽起來就像一群哥斯拉。

其實蚩尤部落獨特的文明優勢是金屬冶煉技術。所謂吃石頭吞沙子,仔細推敲,是不是像冶煉礦石的場景?冶煉需要搭建窯爐、采挖和運輸礦石,於是在外人看來這個部落的人成天往家裏運一堆堆的沙土石塊,就容易腦補出他們吃石頭吞沙子的場景。而關於銅腦袋鐵額頭、刀槍不入,我們再想想,像不像是在戰場上裝備了堅固護具的敢死隊?

也就是說當炎黃部落還在用石頭互砸的時候,蚩尤部落可能已經實現了武器裝備的金屬化。這樣的一支部隊在當時怎麼能不讓人聞風喪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