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reference_book_ids\":[7071200596837010446,6959122730671164446,7267090239162682427,7085661452316445733,683364285061844480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報複心太強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俗語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就是別人瞪你一眼,你就瞪回去;別人咬你一口,你也再咬回去。如此簡單粗暴。但孔子不是教育我們要“以德報怨”,就是別人欺負了你,你要用美好的品德和親切的態度去感化他,去改造他,去帶著他一起走向崇高的境界嗎?
抱歉,不存在的。因為孔夫子老人家的原話是“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如果你用善意來報答惡行,那你又能拿什麼來報答德行?就應該用正直來對待惡行,用善意來報答德行。好人好事受優待,惡人壞事遭懲罰,這才是孔子的原意。
“睚眥必報”這個成語說的就是一個職場小白慘遭陷害後黑化複仇的故事。
據說十二星座中最愛記仇的是天蠍座。雖然不清楚這種說法到底有什麼科學依據或調查數據,不過如果按照星座書中對記仇的屬性和報複的程度進行推測,本篇故事的主人公可能真的是一個天蠍座。這個愛記仇又耿直的“腹黑男”
就是範雎。
範雎,魏國人,學得了一身遊說縱橫的本領,最開始他輾轉列國想要獲得工作機會,但很不幸都失敗了,隻好返回魏國。範雎想到魏王手下當官,卻苦於囊中羞澀找不到門路,隻好選擇在一個叫須賈的官員手下當門客,邊養活自己邊等待機會。
有一次須賈帶隊出使齊國,範雎作為助手也跟著一起去。這趟外交之行並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成果,不過範雎的口才和能力卻引起了齊襄王的關注。
齊王動了挖牆腳的心思,就讓人給範雎送來了一筆巨款和好吃好喝的,想表達一下拉攏的意思。
這可是職場中的大忌諱。對使團的一把手須賈毫無表示,卻越級給助手大張旗鼓地送禮,齊王的獵頭功夫顯然還不到家。範雎一看也尷尬了,所以堅決推辭。須賈很生氣,認為此次出使齊國之所以毫無成果,一定是因為範雎做了二五仔,把魏國的關鍵信息都出賣給了齊國,不然齊王憑什麼給一個小小的門客兼助手送禮?所以須賈就說:錢是不好收的,但這吃喝的你就留下吧!於是範雎照辦了。
隻能說這時候的範雎還是個經驗不足的職場小白,這種事要麼你就別請示全數退回,你要請示了那就直接上繳。讓你收下,你還真全收自己名下了?一根毛都沒撈到的須賈惱羞成怒,回到魏國後立即把這件事告訴了魏國的相邦魏齊。魏齊一聽這還了得,馬上把範雎抓來,讓人拿著木板和荊條往死裏打,打得範雎肋骨也折了,牙齒也斷了,範雎隻好裝死。
魏齊還不解恨,叫人拿席子把範雎一卷丟到廁所裏,讓來家裏參加宴會的賓客往他身上撒尿,不但在肉體上摧殘,更要在人格上侮辱。換作一般人不被打死也被氣死了,可範雎沒有,他就躺在那兒一動不動地裝死。因為這時候他的心裏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我不能死,我一定要活下去,我要報仇!
趁沒人的時候範雎跟看廁所的人說:你救救我吧,我以後一定會報答你的。
看廁所的人覺得他太可憐了,就跟魏齊說:廁所裏的那個人死了,這又是血又是尿的太髒了,還是趕緊扔了吧。當時魏齊喝得有點高,就隨口說好吧好吧。
範雎這才逃了出來,改名叫張祿,躲在一個叫鄭安平的人家中。
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派使臣王稽出訪魏國。鄭安平覺得這是個幫助範雎逃出魏國的好機會,就假扮侍者接近王稽,並且向王稽推薦了已經改名叫張祿的範雎。王稽一聽很有興趣,就接見了範雎,結果發現他果然是個人才,就帶著範雎回到了秦國。
當時秦國的秦昭襄王在位已經三十六年了,南破楚國,東征齊趙,打得韓魏叫苦不迭,可以說是武功赫赫。不過國內說了算的卻是他老娘宣太後,也就是孫儷演的那個羋月。除了羋月老太太,秦國主政的其次是太後異父同母的弟弟、秦昭襄王的舅舅,也是秦國的國相,被封為穰侯的魏冉,最後才是秦昭襄王本人。另外,秦昭襄王的另一個舅舅華陽君,以及他的同胞弟弟涇陽君、高陵君,在國內都是說一不二的硬角色。
當時穰侯魏冉要跨過韓魏的領土出兵攻打齊國,範雎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就給秦昭襄王寫了封長信,說明攻打齊國的不妥之處。秦昭襄王覺得很有道理,就在宮中召見範雎。進宮的時候,範雎明知道秦昭襄王已經到了,還直愣愣地往裏闖,給他領路的侍者說:往哪兒走呢?大王都到了!範雎故意大喊道:秦國哪有什麼大王?隻有太後和穰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