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們回過頭來想想,這樣一場具有曆史轉折性意義的戰役成敗,真的隻是因為趙括這個沒經驗的實習生嗎?
首先,是不是趙國不要上黨就沒後麵那麼多事兒了?這種思維完全是鴕鳥心態。因為上黨地區的戰略位置實在太重要。
上黨地區是一個被高山環抱的高原盆地,“黨,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黨也”。上黨東麵的太行山俯瞰趙國核心區域邯鄲,西邊的太嶽山阻隔了秦國的河東地區,地勢高絕,是兵家必爭之地。對趙國而言,要保衛首都邯鄲,必須控製太行山。如果上黨地區被秦國占領,秦國就可以掌握從上黨東下太行進入河北的通道,以高屋建瓴之勢衝擊趙國的統治中心華北平原,則趙國基本就和亡國差不多了。
而且以當時的列國情況來看,燕國緊靠列國地圖邊緣沒啥存在感;魏國在戰國初期牛過一陣子,不過早就被打得一點脾氣都沒了;韓國從來就是送人頭的弱國;齊國被五國群毆後國力一落千丈;而從春秋開始就特橫的楚國,很不幸遇到了更橫的秦國,被打得連發源地都丟了。也就是說當時的關東六國,唯一能和秦國抗衡的也就剩下趙國了。所以有沒有上黨,秦趙之間早晚都得打,而有了上黨,打贏的可能性還大一點。
其次,為什麼非得換廉頗?答,因為耗不起了。趙國雖然看著領土不小,但有相當一部分處於山區甚至是牧區,農業基礎相對薄弱,怎麼和擁有巴蜀、關中、河東三大產糧基地的秦國拚內力?廉頗堅守不出,從戰術上來說沒問題,但從戰略上來說,趙國守不下去了,隻能主動出擊賭一把。這並不是一線指揮官的選擇,而是客觀現實的無奈。
最後,趙括到底行不行?答,不行也得行。當時趙國的名將名單裏,廉頗馬上下課,李牧在北部防備匈奴,曾經帶著燕國攻破齊國的樂毅雖然也在,但棄燕投趙不久,不受信任。
無論怎麼看趙括都是最好的人選。父親是打敗秦國的馬服君趙奢,名將之後,這是遺傳優勢;之前跟著趙軍打過勝仗,這是經驗優勢;軍事組織能力也有,能在短時間內調整部署轉守為攻,這是業務優勢;而且作戰勇猛,嘴裏喊的是跟我衝,而不是給我上,要不也不會戰死陣前,這是品質優勢。
再次提醒大家,趙括對麵的選手可是戰神、殺神、死神“三神合一”的白起。
打籃球輸給喬丹,打網球輸給費德勒能證明你水平很差嗎?所以總的來說,趙括算是在有限條件下用有限的手段去完成無限的目標,這個任務就跟戴著腳鐐跳舞一樣艱巨。
不過趙括自身也的確有問題。以當時趙軍的實力,如果主動出擊有機會獲勝,廉頗又何必頂著膽小怯戰的罵名打死不出門呢?而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都做不到,趙括又哪來的自信能做到呢?所以,趙括對自身的實力和當時戰局的評估明顯都是不準確的。
公司實力不足,董事長目光短淺,實習生趙括又能力有限,這場戰爭,還有贏的可能嗎?
【白起之死: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打秦國的超級工程算乘勝滅趙。趙國派蘇代用重金賄賂秦相範雎,範雎忌憚白起的軍功,於是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白起聞知此事,從此與範雎結下仇怨,拒絕帶兵出戰。
結果休整之後的秦軍攻打趙國失敗,加之範雎乘機進讒,秦昭襄王先下令削去白起所有封號爵位,貶為士伍,後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