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0eո�)香菱是十二釵副冊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而黛玉是十二釵正冊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兩人的身世、經曆、相貌、乃至情性上,都有極其相似的地方。
先看這甄英蓮的來曆細述,乃在全書第一回故事發始之端:
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有城曰閶門者,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這閶門外有個十裏街,街內有個仁清巷,巷內有個古廟,因地方窄狹,人皆呼作葫蘆廟。廟旁住著一家鄉宦,姓甄,名費,字士隱。嫡妻封氏,情性賢淑,深明禮義。家中雖不甚富貴,然本地便也推他為望族了。因這甄士隱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隻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倒是神仙一流人品。隻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無兒,隻有一女,乳名英蓮,年方三歲。
再看全書第二回中黛玉的來曆介紹:
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隻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雖係鍾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隻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雖有幾門,卻與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沒甚親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隻有一個三歲之子,偏又於去歲死了。雖有幾房姬妾,奈他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今隻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歎。
這甄士隱與林如海二人,雖地位懸殊,然而一個“稟性恬淡”,是“神仙一流人品”;一個“雖係鍾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又都是膝下無子,隻得一女,愛如珍寶。
最巧的是,兩個女孩兒同樣是在三歲那年有一段奇遇,被個癩頭和尚要化去出家,人家父母不答應,那僧道就胡言妄語,替人家的一生做了定評。
隻是香菱的故事是實寫,而黛玉的經曆是暗出;在僧道的口中,香菱得到了一首詩,不但預言了她將來的噩運,連她將會改名叫“香菱”,要嫁給姓“雪”的人都說出來了;黛玉則得到了一段警告——
黛玉道:“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今日未斷,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那一年我三歲時,聽得說來了一個癩頭和尚,說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從。他又說:‘既舍不得他,隻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瘋瘋癲癲,說了這些不經之談,也沒人理他。如今還是吃人參養榮丸。”
香菱和黛玉兩人先後被癩僧點化過已經夠奇幻的了,更奇的是,黛玉的前身、絳珠仙草的故事,也是從香菱之父甄士隱的夢中透露出來,更是奇之又奇,幻而複幻。
而除了這些仙履奇緣之外,香菱和黛玉在幼時共同遇到的,還有一個世俗之人:賈雨村。
英蓮被抱在父親甄士隱懷中遇見賈雨村時,隻有三歲;而黛玉拜賈雨村為師時,也隻有五歲。
甄、林兩家,同樣對賈雨村有大恩:
那雨村原是係在葫蘆廟借宿的一個貧寒秀才,得到甄士隱接濟,方才有銀子進京赴考,求取功名的。然他做了官後,回過頭來幹的第一件事卻不是報答甄家,而是謀了自己久已覬覦的甄家丫頭嬌杏為妾;並且在聽說了英蓮失蹤的消息後,給了甄夫人封氏一個空頭承諾:“不妨,我自使番役務必探訪回來。”然而後來他與英蓮狹路相逢,非但沒有踐諾前言,將英蓮送還甄家使其母女團聚,還亂判葫蘆案,將英蓮推給了呆霸王薛蟠,直接造成了香菱一生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