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嫣看來,目前漢軍的假想敵就是匈奴,研究出一套對付匈奴騎兵的有效戰術,是非常重要的。以騎兵對抗騎兵,是件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損人不利己的事件,騎兵的作用在於其機動性,用來正麵對抗,很奢侈,尤其是上林現在這些用錢堆出來的精兵。
那麼,就要想其他的辦法了,韓嫣最初的設想,是仿照歐洲最初火繩槍時期的三排輪射,對弓弩手來對付騎兵。憑借對前世一點軍事知識和N多小說裏描寫的記憶,這樣是最有效率的,而且,李陵最後以五千步卒對抗幾萬騎兵,也是靠的弩。實際上施行起來,卻遇到了大麻煩——火槍是火器,哪怕是最原始的火槍直接裝子彈點火就好,可弓、弩是機械類,要士兵費力拉弓,兩者所需的條件根本不同!
三排輪射,想法很好,一排射擊,一排上弦準備,另一排是剛射完退後準備下一次上場的。想法很好,問題就這上弦準備上了,弩還好,上了之後就等著扣動扳擊,弓卻是要上完弦後一直拉滿了,隨時接第一排射擊完了的人的崗——這樣的臂力要求,誰能做到?能撐幾個輪射?就是弩,上箭的時候,也是要臂力的。打個比方吧,一天連著射兩百次箭,韓嫣能做到,耗時在一個時辰左右,可要是讓他拉滿了弓堅持一個時辰,他寧願這輩子再也不摸弓箭。所以,把三排輪射的弓箭手方陣當成騎兵收割機的想法,不成立!!!
草原決戰,步兵行動不便,直麵敵人接殺,幾乎是送死的,除非是用重裝步兵設包圍圈,配合騎合紮口袋,步步為營地圍死騎兵。正麵決戰,就不要想了,騎兵衝鋒,很容易衝破單薄的步兵陣地。有弩也不行,弩本身的技術要求就高,製造工藝在漢代算是相當複雜的,幾乎不可能大量配給。載於史籍明文的,也就隻有李陵一支部隊。是該推行一下流水作業和零部件標準化了,拿當年秦國的製度打頭,配上《呂氏春秋》作證,韓嫣寫了道奏章,秘密地呈給了劉徹,劉徹召來相關人員商討。最終,因生產水平的關係,雖然兩樣都能做到,不過,數量上就不那麼樂觀了,整個係統年產能達到一萬套弩——問題是少府等部門不能全撲在造這一樣東西上頭,因此,最終合理的數目便隻有年產一千套。
一千套就一千套吧,有了少府的保證,韓嫣打算給自己的騎兵帶上弓和弩兩樣裝備,配齊箭支,先三輪三排輪射,然後再出擊,這樣已經是能想到的最有效的辦法了。騎兵衝鋒的速度極快,頂多能射三輪,對方大概就在眼前了。即便不到,也很近了,這時就要準備好馬上作戰了。不然,等敵人衝到跟前再準備,隻有等死的份了。而且,射箭要消耗體力的,先頭消耗得多,後麵的力量就小,真正對仗硬拚的時候會很吃虧。
看著手頭的作戰方案,韓嫣歎氣——科學技術,很重要!!!——要是現在有機關槍,還訂什麼計劃啊?直接排成一排對著騎兵掃射就是了。
—————————————————————————————————————————
讓人歎氣的,還有另外的事情——劉徹氣衝衝地跑到建章宮來了!
這天下午,韓嫣結束了一天的訓練,回到建章宮,洗去一身塵土,正準備吃晚飯——三餐之一的晚飯——頂著建章監的名頭,韓嫣就是住在建章宮東殿裏的,李家兄弟就沒這麼好命了,隻能偶爾來蹭頓飯。
見到劉徹跑進來,韓嫣很納悶,照說劉徹這會兒應該跟阿嬌膩膩歪歪的才對啊,這跑過來算怎麼一回事?事先也沒得到風聲。不過,看看劉徹的臉色,韓嫣決定今天說話要小心一點。
還沒等韓嫣開口,劉徹倒發話了:“怎麼吃得這麼晚?當心身體!”
“一日三餐呢,這還不算晚。要再吃點麼?”
“氣都氣飽了!!!”
好強烈的語氣。韓嫣忙吩咐下去:“快去沏茶來。”
建章宮的小宦官應了,退到門口的時候和剛趕到的阿明、六兒三個人撞成一團。後麵是一堆跟著過來的小宦官,站在三人身後,手足無措。
劉徹皺皺眉:“都怎麼搞的!!!亂七八糟的!各領二十板子去!!!”
韓嫣瞧著不對頭了,生氣的時候罰個小宦官來煞煞火,這對皇家人來說很正常。這回連阿明、六兒這樣跟前得用又跟著時間長的人都被遷怒了,劉徹是真的很惱火。
不能眼看著這些人在自己麵前挨罰還一聲不吭,好歹都是熟人,好話總是要說的。韓嫣想著,忙走到劉徹身邊:“這是怎麼啦?還沒到夏天,火氣就這麼大。喝點涼茶,消消火罷。天都快黑了,還打板子,劈裏啪啦的,別攪得晚上睡不好覺。啊——”